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特殊问题研究
2016-02-17李添甜李政
□李添甜 李政
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特殊问题研究
□李添甜李政
摘要:经贸类专业的发展和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这势必会影响到职业院校对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经贸类专业的职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对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特殊问题研究就是以分析经贸类工作人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为出发点,针对目前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使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更能体现经贸类专业的特殊性,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关键词:经贸类专业;职业活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经商贸产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对经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与这一趋势相适应,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经贸类专业的比重将日趋增大,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专业,并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经贸类人才。但是目前经贸类专业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仅停留在各个省市和院校层面,且各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所以各个省市和院校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往往良莠不齐,形式各样、体例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质量难以保证,所以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来开发一套具有基础性、规范且统一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发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各专业所面临的岗位和岗位群是不同的,其外在的职业活动特点和内在的职业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必须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以便使开发出来的专业教学标准能更好地体现人才培养特色,更好地指导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实践。要研究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的特殊性,首先就要从分析经贸类专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出发。
一、经贸类专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
(一)职业活动范围广
笔者通过查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后发现,经贸专业大类下设的具体专门化小专业种类繁多且涉及到的领域较宽泛。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下就开设了21个专门化小专业,除了有涉及金融、经济领域的金融事务、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外,也有涉及到商品经营、专卖品经营与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等管理经营类专业,也有商务英语、德语、日语等商务外语专业,更有涉及到服务管理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房地产营销与管理、客户服务等专业。这就说明经贸类人才的职业活动除了涉及常见的财务与金融事务的处理外,更是延伸至服务、管理、经营等方方面面。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更是在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下设了财政税务类、金融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等,每个专业类别下分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专业大类下设不同的专业类别再到不同的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的职业生涯路径是不同的,这就使经贸类专业的职业活动范围涉及很广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生产、经营、财务等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与融合之外,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其中一大原因。同时每个具体专门化小专业的专业方向不同从而导致其职业活动也是有所侧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要依据经贸类专业不同的专业方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二)职业活动的经济性
经贸类专业的发展是随着经贸类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经贸类产业的发展又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笔者在这里所指的职业活动的经济性并不是指职业活动里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经济性的活动,例如金融事务专业中的客户关系的维护这一工作任务就无明显的经济性,只是要求能对客户的信息进行管理、能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笔者在这里提到的职业活动的经济性指的是经贸类专业中涉及到的大部分职业活动都是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还是以金融事务专业中的客户关系的维护为例,这一项工作任务虽然本身并不是一项经济性活动,但是其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即客户关系的建立、维护还是围绕着金融事务展开的而不是其他的服务性事务,这也体现了其本身的专业特征,正如笔者前面所提到的经贸类专业本身就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其职业活动自然也会渗透经济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经贸类专业职业活动的经济性除了其职业活动本身渗透经济性的因素外,更是指部分职业活动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如笔者前文所提到的经贸类专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衍生新的业务。以银行业务为例,除了一般贷款、简单外汇买卖、贸易融资等传统的主要靠分行网络、业务量来支持的业务外,还衍生了复杂业务如衍生产品、结构性融资、租赁、引进战略投资者、收购兼并上市等并不是非常依赖分行网络的高技术含量、高利润业务。所以如何体现经贸类职业活动渗透的经济性特征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不容忽视。
(三)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
1.对市场的敏感把握。在经贸类专业下设了许多经营管理类的专业,例如商品经营、专卖品经营、连锁经营与管理等。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人员除了要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操作技术,具有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外,还要求能对经济形势和消费市场的变化有敏感的洞察力,能判断经济形势和消费市场的走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环境、制定商业发展战略。商业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经营市场的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的变化,也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经营手段分析,经过分析后采取相应有效的经营活动。这就要求主管或经理观察和思考市场的走向,调研收集信息。
经贸行业变化迅速,行业的发展要求人才必须适应高速变革的发展现实。经贸类专业面临的是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经贸类专业的从业人员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环境的变动,要有一种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和处理各种专业事务的职业能力。在开发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中,要体现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动态要求,对课程的目标、内容设置要实时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
2.综合素质要求高。工业类、机械类专业的职业活动主要是依据工业设备面向产品、机器加工,其生产或加工工艺比较固定,工作任务通常是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技术要求完成的。然而大多数经贸类专业,例如银行、保险、证券、营销、国际贸易等行业、企业的岗位工作既需要面对严格的业务流程,还需要面对相对于一成不变的业务流程更为复杂多变的工作对象——客户。以银行业务为例,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运用娴熟的语音技巧、语言交流技巧专业且通俗易懂地向客户介绍银行主要产品及功能属性。但是顾客的需求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完成银行柜面业务类工作任务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经贸类专业会涉及到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优化业务方案或流程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等要求,因而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此外,由于部分专业如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其职业活动涉及到国际票据、国际投资、国际市场营销,这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国际化视野,能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融入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在了解国际规则的基础上具有跨文化的理解能力与交流能力。
二、目前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经贸类专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与其他专业大不相同,这就要求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和体现经贸类专业的特殊性。然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未充分考虑到经贸类专业职业活动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国家对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国内已经开发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模糊
长期以来,面对经贸类专业商业性、经济性的特性,在人们惯有的思维中,对经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经贸类的人才素质许多都是天生的,很多素质和本领很难通过培养来获得,认为经贸类专业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都来自于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知识积累,这导致经贸类专业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定位中过多地强调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因而学科化的课程占据较大比重,对专业技能和服务性软技能的要求却不够突出。如果不能准确地定位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其后续的课程设计乃至教学行动都是没有方向的,教学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课程定位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和详实的专业调研基础之上。由开发小组组织相关调研工作,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依据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并结合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的结果来确定课程目标,努力做到科学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最为复杂的环节就是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的依据知识分类的方式,转向以任务或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1]。专业教学标准描述的是专业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其能力要求必须按照工作岗位划分专业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界定职业能力和设置课程。
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课程设置是依据工作领域、围绕工作任务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路径来确定的。但是在目前某些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却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在经贸类专业下设的具体专门化小专业中,多数涉及到金融、经济、商品经营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这些专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生产经营性业务要求都比较高;其次,经贸类专业职业活动经济性的特征要求从业人员对产品经营市场的变化要敏感把握。这就要求经贸类专业课程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每个专业中都包含哪些典型的工作任务,考虑到所设置的课程能否满足专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但是笔者在查阅相关省份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时发现,某校在开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标准时,在专业主干课程中仍设置了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实务这两门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并未完全打破传统的以知识分类来设置课程的传统,其课程设置的学科性色彩还是很厚重,另一方面这种课程设置也不利于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和工作岗位的要求结合起来学习。
此外,因为经贸类专业下设的许多专门化小专业的就业岗位以及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难免会出现相似或者重复的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已经很普遍,这种状况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
(三)课程内容陈旧、两极化倾向
在专业教学标准中课程内容是专业课教师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内容的可教性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依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的结果,进行工作任务的转化和职业能力的筛选,最终确定对应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养要求。
首先,由于经贸类专业的发展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且职业活动也渗透了经济性特征,这就要求经贸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必须要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实时更新以反应最新的经济动态和市场变化。但是目前一些中高职院校在开发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时,其课程内容仍然沿用以前的知识,课程内容陈旧,无法反应最新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造成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脱节的现象;其次,课程内容的确定容易出现两极化的倾向。一方面,由于经贸类行业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法律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解读经济金融领域的主要指数指标[2]。因而有的学校这些学科化的课程课时比重较大,强调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教学不够突出,课程内容出现学科化的倾向。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过于注重技能教学,从而使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与所训练的技能不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未能一体化,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知识基础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三、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建议
要开发合理的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就必须从经贸类专业自身及其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出发,注意其中各个环节,从专业调研、职业分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分析直到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都要体现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笔者从经贸类专业人员职业活动的特殊性出发,并针对既有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建议。
(一)课程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
目标定位是确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是职业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3]。针对目前经贸类专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对市场变化要有敏感把握的现状,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在开发中必然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且要兼顾人才市场需求。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现如今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基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开发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过程中课程定位必须要准确,要体现经贸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经贸类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对市场的走向有敏感的把握,同时也要具备操作性和服务性的综合素养。因此,经贸类专业的课程目标应该考虑到经贸行业的发展需求,既要通过不断的锻炼和实践去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敏锐感又要在训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学生服务性的软技能。所以其课程不仅要定位于学生对经济学、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也要定位到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等培养学生软技能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课程定位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二)依据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
专业教学标准描述的是专业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其能力要求必须按照工作岗位来确定,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界定职业能力和设置课程。依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设置课程主要是指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分析职业活动所包含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要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再根据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来开设相关课程[4]。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在已经开发出来的某些经贸类专业教学标准中出现课程设置学科化的倾向,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较大,课程设置的学科性色彩很浓。经贸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应该宽泛、浅显,侧重于原理的介绍,特别是对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否则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操作技能和服务性软技能的学习。经贸类专业下设的专门化小专业的就业岗位、职业能力有着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时首先可以培养学生通用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开设会计基础、营销基础、经济法律基础、物流基础、电子商务基础和小键盘录入与WORD、EXCEL处理技术、点钞、珠算与计算器使用等课程来培养[5]。同时再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加强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按照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这种课程设置既培养了学生通用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又深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更新课程内容
经贸类产业及专业受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其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这就决定了经贸类专业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经济性特征。经济、政策、法规发生变化或者技术更新都要求经贸类专业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使其满足岗位任务要求和市场需求,否则学生学到的内容都是过时的,没有实践价值的。例如,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过去的管理软件MRPO已经被更为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所代替。课程内容的更新要时刻关注经济的发展、政策法规的变更、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沟通交流能力、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避免学生所学非所用,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要求的对接。经贸类专业的职业活动渗透着服务性的要求,因而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更新要时刻反映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即课程内容要渗透当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与交流能力等服务性综合素质的需求。
总之,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是从国家层面统一规范经贸类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高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对经贸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特殊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但最终还是要在实践层面落实该类专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1-91.
[2]郭福春.高职财经类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和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38.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6.
[4]夏学文.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6):45.
[5]陶正群.谈职业能力本位模式下中职经贸专业的课程设置[J].科学咨询,2014(4):72.
责任编辑肖称萍
作者简介:李添甜(1991-),女,安徽六安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李政(1990-),安徽六安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十二五”国家一般课题“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基础理论与技术规范研究”(编号:BJA120080),主持人:徐国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4-0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