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2016-02-17崔晓丹高思彤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0008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00083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常态化理论研究

崔晓丹,高思彤(.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0008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00083)



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崔晓丹1,高思彤2
(1.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对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相关部门深化理论研究,增强人们对学雷锋活动的认同感;加强宣传,提高学雷锋活动的影响力和践行力;加强制度建设,使学雷锋活动更具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雷锋精神;理论研究;制度建设

雷锋同志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值得全国人民永远学习的光辉榜样。当今中国,伴随经济的突飞猛进,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而受其影响,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更加需要雷锋精神、呼唤雷锋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1〕实践中,要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必须从注重研究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入手,做好有关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实践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成为雷锋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一、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当前,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就是要克服学雷锋活动过程中的临时化、表面化、形式化现象,让雷锋精神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枝繁叶茂。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文明进步的坚实阶梯。

(一)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一颗永远璀璨夺目的耀眼之星。雷锋同志曾经这样说过:“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2〕54雷锋同志这种一心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气概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人格魅力。雷锋在日记中还曾这样写道,“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2〕58;“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2〕82。雷锋身上彰显的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优良作风,更是对中华民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传统美德的升华。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是雷锋精神的“木之根、水之源”,而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则是实现求木之长、欲流之远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根本上是相一致的,都能够点亮全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的心灯。雷锋同志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为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等优秀的道德品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展现,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精神倡导一脉相承。因此,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人们主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者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牢牢抓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这个切入点,通过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不仅能够使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而且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保证

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一个民族,只有拥有高尚的品格和振奋的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雷锋同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品格,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敢为天下先的时代勇气,始终代表着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取向,是凝聚社会共识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凝聚、寄托了亿万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和共同期盼。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能够使亿万中华儿女更加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角色定位,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正能量。总之,我们要吸引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国梦,就要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让雷锋精神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心里的道德丰碑,并使其转化为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进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

(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广大青年人能够有勇气、有能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锤炼自己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创业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雷锋同志正是凭借他对党和国家的真诚与热爱,为青少年塑造了一个光辉的精神典范。他的爱国精神、助人为乐精神、钉子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一方面有利于遏制社会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净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为青少年树立榜样、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我们在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利于学雷锋活动开展的因素进行梳理和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一)对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缺少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

毋庸置疑,对雷锋精神的高度认可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的首要前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断改变,雷锋精神也被个别人和媒体赋予了不同的话语体系和时代内涵。综观对雷锋精神的阐释我们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简单化理解的倾向,使得一些受众对学雷锋活动产生了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认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正如有学者曾经指出的,雷锋精神在人们记忆中逐渐刻板化、符号化、凝固化,学雷锋被简单等同于做好事〔3〕。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因为我们对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缺少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所造成的。笔者认为,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并不是靠凝固僵化的宣传以及简单地开展一些活动就能实现的,而如何让雷锋精神成为一面永远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契合的鲜明旗帜,将成为相关部门今后开展学雷锋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元价值取向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近年来,网上出现一些对雷锋形象、照片存在质疑的文章和噪音,如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公然指责雷锋是出于政治需要而编造出来的假典型,质疑弘扬雷锋精神的合理性。这些对雷锋形象的贬低和亵渎,淡化、质疑和否定雷锋精神的错误思想借助新媒体广泛发酵,对学雷锋活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导致人们对雷锋精神的认同感降低,同时也弱化了学雷锋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多元价值取向给学雷锋活动带来的挑战,要让人民群众在学雷锋活动中对雷锋精神进行感知、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消弭一些人对雷锋精神的错误认识。

(三)存在“走形式”“一阵风”等形式主义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容易导致相关部门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过程中出现一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这必然会大大降低学雷锋活动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和认可度,使其对学雷锋活动产生厌倦感和抵触情绪,而学雷锋活动一旦陷入“一阵风”“走形式”“走过场”这一误区,就会使雷锋精神丧失其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学雷锋活动也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三、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有效路径

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急于求成。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强对雷锋精神当代价值的理论研究、加大对学雷锋活动的宣传,而且要拓宽学雷锋活动开展的渠道、加强学雷锋活动的制度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雷锋精神真正成为一面永放光芒的精神旗帜。

(一)深化理论研究,增强人们对学雷锋活动的认同感

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需要我们准确理解、真正明白这一活动的当代价值。当前,要深化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就必须结合时代的变化、受众心理的不同,推动研究内容、方法的创新。具体来说,一是要把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与学雷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二是要主动回应人们对雷锋精神以及学雷锋活动的质疑,而在面对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构陷时,我国相关部门要迅速有力地作出回应,及时还原真相。三是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要紧跟时代命题,如探讨学雷锋活动与实现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等,从而丰富、发展和创新雷锋精神。总之,只有不断深化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才能最终赢得人民群众对雷锋精神的广泛认同和对学雷锋活动的积极践行。

(二)加强宣传,提高学雷锋活动的影响力和践行力

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宣传,能够使人们真正了解活动背后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雷锋精神,而搭建学雷锋活动实践平台,不仅能有效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而且能大大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一方面,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思想交流、观点表达的一个重要阵地,而要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就必须借助新媒体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雷锋精神专题网站,用视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宣传社会各方面学雷锋活动的善行义举,发布学雷锋活动相关的动态信息,多层次、多维度、多视角挖掘与雷锋精神密切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人们学习和研究雷锋精神提供一个灵活有效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要推动学雷锋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可以紧密结合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精心搭建有思想、有特色、有内容的学雷锋实践活动平台,同时也可以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笔者认为,通过更多的实践平台,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去,既能实现雷锋精神的有效宣传,又能形成人人践行雷锋精神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加强制度建设,使学雷锋活动更具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相关部门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学雷锋活动更具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制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制定好的规矩才能真正避免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需要我们把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纳入法律法规的保障范围,实现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相统一。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相关部门不仅要树立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学雷锋活动对凝聚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学雷锋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相关部门要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让更多的人愿意学雷锋、敢于学雷锋。三是要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学雷锋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践行雷锋精神,相关部门只有在活动中明确参与对象、参与过程、参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借助群众的力量共同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雷锋.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

〔3〕陈敏,曾令辉.雷锋精神研究视域的历史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1):21-24.

责任编辑芳晔

〔作者简介〕崔晓丹(1991-),女,山东寿光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高思彤(1996-),男,山西霍州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收稿日期〕2015-员2-25

〔中图分类号〕B8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1-0105-03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常态化理论研究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浅谈雷锋精神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