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哲学思维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体现

2016-02-17药朝诚陈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系陕西咸阳712046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亚洲命运共同体

药朝诚,陈梅(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系,陕西 咸阳 712046)



习近平哲学思维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体现

药朝诚,陈梅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系,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体现了习近平的哲学思维:一是本体论,他深刻阐释了该战略的概念、性质、特征、功能、价值,以及中国与沿线国家、“一带一路”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的关系;二是方法论,他对该战略的阐述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三是价值观,他提出该战略的倡议基于“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宗旨;四是宇宙观,他认为该战略将成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而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和亚洲的需要,也是人类的需要。

〔关键词〕习近平;哲学思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宇宙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在新时期优化开放格局、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拓宽合作领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和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蓝图。“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实施不仅丰富和创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体系,而且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生动范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决策者和集大成者,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融入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决策者基于特定哲学认知的结果,融入了习近平虚怀若谷的胸襟、高瞻远瞩的智慧及丰富的哲学思想。2015年9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纽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习近平主席是一个很有哲学深度的人,他会全面地思考问题。”〔1〕哲学不仅仅是为当前服务的,而且也是为未来服务的;不仅着眼于当世,也着眼于万世。“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是体现了哲学的这一特性。基于此,笔者从哲学所涉及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观、宇宙观四个方面探求“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体现的习近平的哲学思维。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体现的本体论

对于本体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格鲁伯(Gruber)给出的定义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即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需要,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2〕。美国学者约翰·坎贝尔认为,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带有一种哲学意味的东西。可见,无论是投资还是项目合作的价值都具有本体性和相对性,反映价值关系的价值观必然也具有本体性和相对性。从本体性方面思考,“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同样造福于沿线各国。因为沿线各国大都属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亟需获得中国的资本和技术。

继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本体性和客体性的概念又被扩大了。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访问英国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限于沿线国家,中国欢迎所有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最终是要建立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及责任感、保护自由贸易、经济增长一体化、文化繁荣的全球生命共同体。由于有着博古论今的哲学根底,受到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归纳了学术界的讨论以及智库建议的基础上,习近平对于“一带一路”有了清晰思路,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精确阐述了“一带一路”的概念、性质、特征、功能、价值,以及中国与沿线国家、“一带一路”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世界的关系。这些认识恰恰体现了“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的本体论内涵。

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体现的方法论思维

由于哲学的抽象性,使得哲学研究和思考必须遵从一定的方法,而对这些方法的一般归纳就构成了哲学的方法论。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缜密思考和设计,科学整合了关于“一带一路”的古代和现代的知识、学术观点和商业经验。习近平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阐述充分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利用国际场合和巧妙利用媒体组合,从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从联合国讲坛到英国议会,从逻辑推理到历史演进,从主观到客观,从抽象到具体,习近平一次比一次清晰地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便让国际政界、经济界、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各国人民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其中也包括中国的立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亚洲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在访问英国时指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地域范围上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进入“朋友圈”〔3〕。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我们坚决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是改革完善。这符合世界各国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这段话更为生动地体现了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和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

作为方法论的具体落实机制,中国政府为“一带一路”战略设计了三大机构“保驾护航”: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哲学的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4〕。当年的“上山下乡”以及在“文革”中被冲击的经历使得习近平能有机会了解普通人的疾苦。今天,已经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心系人民大众,不仅体恤中国老百姓的疾苦,而且牵挂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他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但是,每个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都有其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基因。因为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完善自身过程中凝结成的一般经验和模式,包含着反映这种经验和模式的理念和价值观。人们不可能脱离这些物质和精神遗产的影响〔5〕。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习近平的价值观得到了充分反映。2015 年11月6日,习近平在河内会见中越青年代表时强调,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将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6〕。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设想,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强调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价值观得到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这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合作伙伴是周边国家,首要受益对象是中国及周边国家的人民。

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宇宙观

宇宙观,顾名思义应当是对宇宙的认识,是对包括时间、空间在内的宇宙间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点。宇宙观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有那些对宇宙、对哲学、宗教及人生有着深入观察和深刻研究的人,只有特定的认识主体,才会产生对于宇宙的认识即宇宙观〔7〕。宇宙观又名世界观,对其核心内涵具体有三种看法,黑格尔认为是精神的,马克思认为是物质的,薛宣林(相对画派创始人)认为是最大的生命体。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两年多来,习近平已经62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8〕。习近平从全人类的高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具体阐释,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找宇宙公约数。

在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在《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而“一带一路”的宏大畅想成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习近平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构建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及亚洲的需要,也是人类的需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习近平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宇宙观。从“中国梦”到亚洲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一次次阐述,体现了习近平宇宙观的升华。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闭关自守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对于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心怀忐忑,到决心加入WTO,“一带一路”倡议是今天的中国积极主动出击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最好的证明。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心里,习近平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比如有格局、敢于作为、开明、学历高等。新加坡华人学者郑永年对习近平所倡导的亚洲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塑造的是多元化的区域共同体,是向世界开放的区域主义,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体现出领航中国的大胸怀、大战略、大智慧。”〔9〕

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一直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个维度,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制约。习近平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哲学思维,精准地把握了两者的关系,使“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达到了符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符合中国和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从被世界影响到今天主动影响世界,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共赢,都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从这样的逻辑思维分析,中国影响世界,世界也必然影响中国,未来的中国一定会越来越融入世界,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哲学意义超越了政治学意义。皮克迪在《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一书中,在昭示了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和多党代议民主的没落的同时,也预测“中国将再次焕发强大的自我否定和革新能力,习近平极有可能开创出普世的崭新体制”。

〔参考文献〕

〔1〕基辛格谈习近平:他是一个有哲学深度的人〔EB/OL〕.(2015-09 -21).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5 -09/21/ content_133296144.htm.

〔2〕顾金睿,王芳.关于本体论的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07(6):949-956.

〔3〕郭思远.超级国事访问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J〕.人民周刊,2015(11):11-13.

〔4〕杨桂华.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N〕.学习时报,2014-11-24(3).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24(1).

〔6〕习近平: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EB/OL〕. (2015 -11 -06).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06/ c1001-27787340.html.

〔7〕薄法平.全面构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J〕.人民文艺,2013 (6):25-28.

〔8〕国纪平.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5-18(1).

〔9〕顾钱江.构建命运共同体发出亚洲好声音〔EB/OL〕. (2015-03-28).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3/29/ content_105519809.htm.

责任编辑周荣

〔作者简介〕药朝诚(1953-),男,山西晋中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一体化。陈梅(1979-),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国际经济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文化差异管理。

〔收稿日期〕2015-员2-园9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1-0008-03

猜你喜欢

亚洲命运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