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突破

2016-02-17赵军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习作习惯作文

赵军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突破

赵军

目前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老师虽然作了种种努力,似乎还是难以走出困境,以至作文陷入了一个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境地。笔者以为要消除这样的尴尬,关键是要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发展结合起来,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习作中解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一、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当然也要学生有兴趣、热爱等感情因素贯注其中了。强烈而持久的感情投入,不仅是写作进行的必要条件,它更会让学生于其中产生希望、志向、信念。也只有有了强烈的写作兴趣,写作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激发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要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写作祛魅化,也就是让学生消除写作的神秘心理。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范文,但学生往往认为那是别人的优秀,我学不来。对于优秀范文,教师要通过分析让其生活化,让其接近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习作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我们只要坚持 “以吾笔写吾心”,一样也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心理。对于这一点,教师要采取“小步走”的策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不宜一下子提出很多很高的要求,一次可提一两点明确要求,力争让大部分同学在练习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进一步提升的兴趣。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应多开展活动,多提供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提升。我们可以组织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开展竞赛、征文等活动。自办油印刊物登载学生习作,或向报刊投稿,这些手段都会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写作行为。

最后,要发展写作兴趣,还要广泛地开掘写作之源,变封闭写作为开放写作。我们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打开生活之门,让他们到广阔天地去遨游,让他们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复杂,咀嚼生活的多样滋味。这种开放性不仅表现在观察、阅读、感悟等方面,还表现在命题形式的变化上,要尽可能开发利用他们情感的“自然喷发”,变命题型作文为话题型、主题型作文。我们就是要在他们有所需、有所疑、有所为的基础之上让他们有所“作”,促进他们“为文”“为人”的共同发展。

二、激活创新思维

有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写不出优秀的作文来是因为自己的语言贫乏,语句不够优美,殊不知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思维能力不够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要写出好的作文来就要有好的思维品质,同样,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打开作文思路不可或缺的思维活动,它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中学生大多能积极关注与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问题,不时地会激起思想和感情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中学生特别爱好抒情散文及散文诗,就是因为他们这个多梦的年龄,光怪陆离的念头闪烁变幻,五光十色的情感盘踞心头。我们对此加以引导,就能激起他们感情的涟漪,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文的境地,开辟无限的写作空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平时就应让学生的感觉变得敏锐,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思考,要培养他们独特的观察和体验能力。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去求新求异,这样文章才能脱颖而出。这样的能力在写作中直接表现为材料的新颖、观点的独到和深刻、语言的清新和自然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要培养学生专注投入的精神,努力去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

习惯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习惯的发展。写作需要长期不懈的生活积累、感情积累、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正是丰富这些积累的重要途径。一切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行为活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途径,更是获取写作材料、借鉴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更会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保证。重视阅读,更要重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懂得阅读要眼勤、手勤、脑勤,要学会作眉批、下评语、列提纲、做摘录、写随感等。在阅读教学中,要不忘将写作穿插其中,针对不同的文体提出疑问,引出好奇,挑起矛盾,制造悬念,甚至可请学生参与表演,调动学生的感官,为写作积累知识、技巧、语言、思想等方面材料,引导他们模仿、借鉴、撷取、引发、脱胎、点化,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共同发展。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几篇习作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养成勤动手的习惯,记日记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常常就是写作的原材料、原始触发点。日记便于留下他们思想和情感的痕迹,记录的过程更是一个再感知、再体味、再思考的过程,这也有利于增加学生思想的深度,日积月累,就可能“积土成山”。如此的训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无拘无束中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写作,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在思考与写作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促成自身人格的成长,达到人文合一,互促互进的效果。

我们应从人的培养角度去思考作文教学,充分发挥作文的人文教育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育人以培文。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习作习惯作文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