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菊自私吗?
——《侯银匠》(节选)人物赏读

2016-02-17崔巍嵩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
关键词:银匠花轿陆家

崔巍嵩

侯菊自私吗?
——《侯银匠》(节选)人物赏读

崔巍嵩

在教读汪曾祺小说《侯银匠》(节选)时,关于侯菊这个人物形象,有些学生们认为侯菊太自私,比如她要走了侯银匠经济来源之一的花轿,比如她出嫁后回娘家只是匆匆来去,丝毫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孤独。一时间学生争论不休,为了更好地厘清侯菊形象特点,体味作家塑造这一形象的妙处。我下面就文本中“侯菊”这个人物作些解读。

一、关于“要花轿”

小说中的情境是这样的,“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女儿长大成人,嫁了个好人家,作为父亲是很高兴的事,所以哪怕家里经济比较拮据,也要“顺着女儿,搜罗一点金子”打些陪嫁的首饰。正因为女儿出嫁侯银匠也只能给这点首饰,作为父亲不禁心生愧疚,心里有点“苦”。于是他才又问女儿“还要什么”,这是一个传统父亲最最朴素的情怀,在女儿出嫁这件事上,我们民族的传统就是,作为父母我们会竭尽全力给女儿一切,这也是小说要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情美、人性美。而侯菊并没有为难父亲,她知道做爹的不易,只是开口要了家中的“旧花轿”,这大大出乎侯银匠的意料之外,因为在他眼里只是“一顶旧花轿”,他不明白女儿竟然看中的是这个破玩意。于是问“你要它干什么?”可见,在侯银匠眼里,这“旧花轿”并不是什么贵重、了不起的东西。由此可以推测,出租花轿也许不是侯银匠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侯菊要花轿不是什么自私行为。从另外一个侧面,恰恰说明她有远见,因为陆家媳妇“竞争”比较激烈,她上面有大嫂、二嫂,她们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所以她要早作打算。可以说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这种婆媳、妯娌的微妙关系,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至于后来花轿出租生意很好,那是因为经过侯菊改装,“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这样写主要是突出侯菊的心灵手巧,善于经营,这也是她日后成为当家媳妇的重要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二、关于“出嫁后,回娘家只是匆匆来去”

小说中关于这一点还是有交代的,“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可见作为女儿,侯菊心里还是挂念父亲的,毕竟他们相依为命多年。至于“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看可能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婆家和娘家距离比较近,侯菊回来看望的次数比较多,因此比较随意自然。从文中第三段“选女婿”部分,我们知道陆家是开粮行的,过去像什么“粮行(米行)”“铁匠铺”“银匠店”之类,一般都是一个集镇上常见的行铺。另外当侯银匠把陆家老三的照片拿给侯菊看时,侯菊“噗嗤一声笑了”,原来“这个人我认得!”由此不难看出,侯菊应该平时见过甚至心里早已关注到陆家老三,这也从侧面说明他们相距不远。二是因为“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是陆家的当家媳妇”,作为老三家媳妇却后来居上成为陆家当家媳妇,我们从社会家庭秩序关系看,这本身就富有挑战性。除了表明侯菊精明能干以外,我想跟侯菊背后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已经说明她在陆家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她出嫁后回娘家只是匆匆来去,应该是她最真实的生活常态,由此也可见作家汪曾祺对生活现实的把握是多么精准,反映生活的技巧是多么得娴熟,不着痕迹,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总之,《侯银匠》一文中侯菊这一形象不仅不自私,反而更真实可信,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家的作品正是因为我们读者不断探索、品读,它才越发光彩照人。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银匠花轿陆家
抬“花轿”,一下下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活动掠影
大红花轿承吉祥
银匠
抬花轿
银匠和铁匠
我喜欢蚂蚁
我家有个“开心果”
爷爷的小菜园
千家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