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程,无法割舍的痛

2016-02-16王角猷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分法列方程算术

□王角猷

方程,无法割舍的痛

□王角猷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无法割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排斥的原因,让学生体会方程法思维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提高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算术法 方程法 等量关系

一、现象呈现

二、原因分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呢?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排斥,排斥原因分析如下:

(一)算术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年级的“原来有多少”,二年级的“比什么多多少或少多少”“是什么的几倍”等逆向思维的问题,教师也是煞费苦心,让学生理解解决这类题目的基本思路,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若无“用方程解”的要求,用方程解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哪怕要求学生用方程解,学生列出的方程很多也是算术解的方程。如明明买了5本书,共花了60元,每本书多少钱?方程会列成:60÷5=x。究其原因是学生方程意识淡薄,方程思想还未扎根。

(二)体会不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学习方程其实就是学习在生活中从错综复杂的事情中,将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而学生只看到方程烦琐的外衣,却看不到方程通过顺向思维降低思维难度的内涵。试问哪位学生愿意抛弃书写简单的算术解法,而去选择书写烦琐的方程解法呢?

(三)等量关系模糊使列式困难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从数到代数式是数学表征的一次飞跃,数对于它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来说是抽象的,而用字母表示数是又一次抽象,必然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解决问题教学时,数量关系式往往会被忽略,致使学生找不到等量关系,从而列不出方程。

(四)解不了方程产生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畏惧

学生受到解方程能力的限制,有时虽然列出方程,却发现不会解。如同在外面兜了一圈的孩子,不得不又走回了老路。会让学生认为方程解法并不实用。

以上这些原因,必定会给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带来无比的“痛”。久而久之,方程解法就在学生的脑海中销声匿迹。

三、解决对策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到了初中,更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解题方法,所以小学阶段就要加强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早做好中小学衔接准备。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尝试正逆对比,体会思维优越性

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面对算术法和方程法,通常会选择书写更为简单的算术法。只有让学生理解方程法有算术法无法取代的作用,有其独特的思维优越性,学生才会尝试去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就应适时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教学。如在学生学完例1和做一做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3页)就是最佳时机。这些题目都是要求用方程解,学生才会列方程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有疑惑:这几题用算术法非常简单,为什么还要用方程解,还要写“解设”多麻烦,用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尽可以让学生说说心中的疑惑,为接下来的教学埋下伏笔。然后就要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算术法与方程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方程解法的思维优越性。然而笔者认为例2“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并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本题时,对所用的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比较,最终大家一致认为(20+4)÷2这种方法是最喜欢的。多次遇到这种尴尬的局面。所以笔者建议出示:一(1)班的小朋友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颗则少30颗,如果每人分3颗,则多10颗。一(1)班共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颗糖果?请学生分别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这个题目。并反馈得到以下思路。

算术法:

(1)观察分的结果:分法一少30颗,分法二多10颗。同样的糖果数分给同样的人,剩下的糖果却相差40颗。列式:30+10=40(颗)。

(2)分析原因:分法一每人分4颗,分法二每人分3颗。每人分得相差1颗,会使剩下的糖果相差1颗。列式:4-3=1(颗)。

(3)求人数:每人会使剩下的糖果相差1颗,那么几人会使剩下的糖果相差40颗?列式:40÷1= 40(人),综合算式:(30+10)÷(4-3)=40(人)。

(4)求糖果数:40×4-30=130(颗)或40×3+10= 130(颗)。

方程法:

(1)仔细审题,理解题意。解:设一(1)班共有x个小朋友。

(2)抓住两种分法的糖果数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x-30=3x+10。

(3)解得:x=40,求出一(1)班有40个小朋友。

(4)再用4x-30或3x+10,求得共有130颗糖果。

(5)检验结果。

解法一是一种逆向思维,理解难度较大。而解法二是把人数当作已知条件,根据描述,找到等量关系是正向思维,便于思考。通过这种正逆思维的对比,体现出方程法的思维优越性。

(二)克服思维定势,培养代数意识

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是掌握方程知识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代数意识对于列方程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但是很多学生都不习惯用字母参与运算,列出代数式。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对教材课时适当调整,把列代数式作为基本训练,适当增加课时,慢慢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列代数式的能力,避免学生列出“……=x”这样的方程,使列方程解决问题失去意义。

(三)抓住方程本质,加强列方程能力

等量关系是方程的本质,找不到等量关系,学生就无法列出方程,更谈不上用方程解决问题。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等量关系。

(1)在常见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如甲、乙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多少小时?等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2)抓住关键句。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等量关系式:去年养兔子的只数×3-8=今年养兔子的只数。

猜你喜欢

分法列方程算术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谁的分法好
谁的分法更好?
算算术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不变量引航 列方程称王
学算术
分蛋糕啦
小狗算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