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法对云南地区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6-02-16马庆杰

重庆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压积全血硬膜外

马庆杰,刘 娜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昆明 650032)

不同麻醉方法对云南地区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马庆杰,刘 娜△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昆明 650032)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云南地区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下腹部手术、术前检查男性血红蛋白大于160 g/L,女性血红蛋白大于150 g/L的患者40例,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Ⅰ组)和全身麻醉组(Ⅱ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60 min时,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均有下降(P<0.05、P<0.01));与Ⅱ组比较,Ⅰ组血流变学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且有血浆黏度下降(P<0.01)。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使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黏滞性降低,较全身麻醉更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并发症的预防。

高血红蛋白血症;麻醉,全身;麻醉,硬膜外;血液流变学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对长期生长在高原的人群来说,血液存在“浓、黏、凝”的特点。海拔越高,空气中含氧量越低,血红蛋白就越高。高血红蛋白血症是机体对缺氧的一种生理性代偿,目前属一类尚未明确界定的疾病,未达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1-2]。这一类患者在云南地区普遍存在,由于血液黏度较高,手术过程中有发生微循环灌注不足和血栓的风险。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云南地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或Ⅱ级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40例,术前检查血红蛋白男性大于160 g/L、女性大于150 g/L,年龄21~52岁,体质量45~72 kg,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史,无其他严重系统疾病,无服用对血流变学产生影响的药物。将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Ⅰ组)和全身麻醉组(Ⅱ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出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s)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复方氯化钠溶液维持静脉通畅,输液速度约为15 mL·kg-1·h-1。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等。Ⅱ组以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诱导,3~4 min后行气管插管,潮气量(VT)8~10 mL/kg,呼吸频率(RR)12~15次/min,术中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4~6 mg·kg-1·h-1和瑞芬太尼0.2~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Ⅰ组取L1~L2间隙,阻滞范围T8~S,使用的局部麻醉药为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1∶1混合液8~12 mL,必要时辅以芬太尼0.1 mg或咪达唑仑0.03 mg/kg。在麻醉开始前和麻醉后6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

2 结 果

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后60 min时,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K值均下降(P<0.05 或P<0.01);与Ⅱ组比较,Ⅰ组血流变学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且有血浆黏度下降(P<0.01),见表2。

表2 围麻醉期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比较(±s)

续表2 围麻醉期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比较(±s)

t1,P1:Ⅰ组与Ⅱ组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t2,P2:麻醉后60 min与麻醉前比较(配对t检验)。

3 讨 论

为适应机体的需要,长期处于高海拔的人群血液单位容积中会以增加红细胞数量来增加机体的运氧能力,这是一种生理适应性机制。然而过度的血红蛋白增多可致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反而加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3]。有研究表明,高血红蛋白血症可致脑梗死,血红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之间呈正性线性相关[4-5]。因此,这类患者的手术和麻醉风险增加。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学科、新技术,是在宏观、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细胞成分、血浆的变形和流动性及血管结构等流变特性的科学[6]。通过对此类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监测,可对术中相关并发症作出诊断和预防,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同时,麻醉也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各项参数,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云南地区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研究中此类患者术前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值均高于正常水平,而红细胞压积是造成血液黏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导致其血液黏度也可以高出正常值。本研究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组患者麻醉后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K值均有下降,与以往的报道一致[7-8]。但Ⅰ组较Ⅱ组下降更明显,且有血浆黏度下降。这一结果表明,根据手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术中降低血液黏度有不同的效果。相对于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更好地降低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黏滞性,更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并发症的预防。

因为全身麻醉时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4 mg·kg-1·h-1虽然能保持足够的麻醉深度且降低了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保障微循环灌注通畅[9],但麻醉期间高浓度氧(>80%)或吸入氧分压过高、时间过长都可能使机体内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产生增加,过氧化物歧化酶减少,破坏或改变红细胞及膜内结构,从而使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增加而TK下降[10],最终导致患者麻醉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不明显。

硬膜外阻滞麻醉时,由于阻滞区域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使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沉方程K值降低。同时,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血管内外液出现重新分布,使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降低。此外,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对血小板功能起抑制作用,还可通过减少血浆蛋白的聚集提高红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红细胞的聚集,最终降低全血黏度[11]。因此,相比较全身麻醉而言,为此类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这也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加快患者康复的前提。

综上所述,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使高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黏滞性降低,更利于手术的进行和并发症的预防。但因为考虑到血液流变学可能会受输液和更多药物的干扰,所以未监测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因此,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否对术后并发症有决定性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1]冯信焰,于广飞,尹思念,等.高原不同海拔地区成人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5):923-924.

[2]Bonne TC,Lundby C,Johansen L,et al.“Live High-Train High” increases hemoglobin mass in Olympic swimmers[J].Eur J Appl Physiol,2014,114 (7):1439-1449.

[3]Naidech AM,Jovanovic B,Wartenberg KE,et al.Higher hemoglobi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Crit Care Med,2007,35(10):2383-2389.

[4]朱凌,尹榕.高血红蛋白血症致脑梗死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4,27(10):82-83.

[5]Park YH,Kim BJ,Kim JS,et al.Impact of both ends of the hemoglobin range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3,44(11):3220-3222.

[6]秦任甲.血液流变学临床应用30多年的国内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2):5-8.

[7]黄剑波,黄强.不同麻醉方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124-1125.

[8]亢丽艳,王海东,胡青烽,等.宫颈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和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7):669-671.

[9]徐晓涛,高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5):409-413.

[10]薛纪秀.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7,18(2):86-88.

[11]赵凯,吴俭,庄心良.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1):6-8.

马庆杰(1976-),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心外科麻醉研究。△

,E-mail:beautywww2@qq.com。

�验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0.032

R552

B

1671-8348(2016)10-1389-03

2015-12-08

2016-01-13)

猜你喜欢

压积全血硬膜外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