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让物理课堂更具活力
2016-02-16吴映海
◆吴映海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巧用“信息”让物理课堂更具活力
◆吴映海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巧用生活中的信息,利用信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有重要意义。联系实际教学,就物理课巧用信息,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谈几点看法。
巧用信息 物理课堂 活力
一、让自然的、生活化信息走进物理课堂,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自然的、生活化信息走进物理课堂,走进学生熟悉的环境,能使学生初步领略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保持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我在讲授影响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将同学们搬运器材时的信息带到课堂。永昌六中购置了一些实验器材,老师让你去推一个放在地面的箱子,有的同学很费力,有的同学找来几个圆木放在下面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你在推箱子这个信息中体会到了什么?小明同学发现运动鞋穿久了容易打滑从这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真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加引号的3种运动信息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让“让物理知识到生活信息中去”,走近生活,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巧用社会热点信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学生不仅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信息,十分好奇,而且对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将信息融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抽象、不可见、难理解原理,可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信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我在上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一课时,引入信息。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飞船在甘肃省酒泉载人航天城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飞天梦”。同学们想想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时,动能和势能怎样变化、飞船是否受平衡力的作用、当飞船着陆时,“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讲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时”,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信息,一女士开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正前方时的速度是100KM/h,被正在值勤的交警发现,要求接受处罚,这位女士狡辩到“不可能,我从家里开车出来还不到十分钟呢!”假如你是这位交警该如何回答?一下学生活跃起来,经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了速度概念。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源于发现,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讲授液体压强时,巧用信息,陆地上为什么见不着活的带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压强,同学们想一想,你游泳时,在水下有什么感觉?猜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出示带鱼信息。带鱼属于深海鱼,深海鱼适宜在液体压强较大大海深处的环境中生存。在那里鱼体内外压强相等。如果鱼被捕捞上来后,体外压强较小,体内较大的压强会把鱼腹胀破,所以捕捞上来的带鱼没有一条是活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巧设信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激活物理课堂。
又如,我在上“运动快慢”一节时,创设了这样一个信息情景的,大家一定还记得“动物运动会”龟兔赛跑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的快,但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什么来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取胜的?并请同学们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巧设信息激活物理课堂,已经成为实践物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四、精选、巧用信息,切忌滥用
实践证明,精选巧用信息,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会对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势必会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一些公开课,信息、课件内容较多,一节课安排得很满。盲目加大信息、知识量,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反馈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能力逐渐降低。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断地深入发展,我们将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巧用“信息”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物理课堂更具活力。
[1]廖伯琴,张大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