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感受性阅读评注策略的探究

2016-02-16孙艳侠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感受性文本课文

◆孙艳侠

(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感受性阅读评注策略的探究

◆孙艳侠

(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第二小学)

课堂教学中应废除繁琐的分析,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吮吸文本中的人文素养,读中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在感受品味中不断内化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感受性阅读评注(即语言表达),在感受性阅读评注中加深体验,在感受性阅读评注中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感受性阅读评注中形成程序性知识,开发学生的言语知能。

阅读感受 评注语言 程序性知识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运用词语进行沟通和记录,表达强烈的情感,即人能运用语言,具有言语能力。根据教学沿袭的习惯,把教学重心放在文本理解上的观念一直占据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新老教师大多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对文本的分析理解上,形成了语文教学“得意忘言”的现象,造成语文教学的低效。鉴于这种现状,我们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去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课堂教学中应废除繁琐的分析,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入情入境地诵读、在读中吮吸文本中的人文素养,读中感悟文本语言的精妙,于文本的情感触发处,语言空白处,表达亮点处及学生的困惑处……引导感受、品味,在感受品味的实践中不断内化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感受性阅读评注 (即语言表达),在感受性阅读评注中加深体验,在感受性阅读评注中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在感受性阅读评注中开发学生的言语智能。

关键词语往往是课文的精妙所在,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语,释放想象力,拓宽课文文本的内涵,让文本“深”起来,“厚”起来,也就是让凝练处通过想象变为具体的情境或事物,从而迫切学生的“输出端”,厚积而薄发。

阅读里的跳跃处,既包括情节的跳跃,也包括情感的跳跃。这些跳跃处,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它能够激活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语言智能的一个平台。如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悬念、回味的余地;有些课文故意省略部分情节;有些用省略号来代替;而有的更含有深一层的意思……诸如这些地方极易激起学生的遐想。我们可以以标点符号为切入口,以具有鲜明特征的句式为切入口,以文章的修辞处为切入品,以内容没有写完处为切入口,以留有悬念的结尾为切口……

虽说情感是含蓄的,不可触摸的,事实上是人们真情的流露,或喜,或怒,或哀,或乐,第三者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因为人的情感总是支配者人的言行、神态。阅读文章时,当读到“锤胸顿足,痛哭流泪”处,读者心同此悲;当读到“欢呼雀跃”处,则让读者感受到激动、热烈的氛围。所以,人物言行、神态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晴雨表”。这就顺应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年龄特征。因此,抓情感的显露处,诸如抓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更易调动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感受和体验。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描写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凭借神态的描写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个性化的叙评注,提高学生的感受性表达能力。

托物言志是一种写作方法,对物的描写是文中的显性信息,而言志则是文中的隐性信息,因此托物言志的文本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小学课文中就有不少地方运用这种写作方法。都说“触景生情”,指的是怀有不同情感的人的眼中所看到的景是不同的。无论是“景”亦或是“情”,都是感性的,可以感受的。当然,主体不同感受自然也有所不同,这是个性的体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借景抒情处引导学生个体进行感受性评注,或体味文本的情,或抒发自己的意,或发表对文中细节、表达方法的见解。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任何人都有感知的空白处,小学生亦然。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些说明文和科普文章,文中有不少知识是小学生闻所未闻的,就是一些描写优美的记叙文,其中也有不少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它们往往成了学生学习中的盲点,感悟课文的拦路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知难而进,以难点为切入口,补充信息,引发感受评注,既满足学生成为克服困难的勇者的愿望,又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课文中涉及到的许多人文景观,学生没有亲身体验过。时空上的距离给学生感受、体验课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小学生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事物总是充满新奇感,在这种时空距离所带来的新奇感的驱使下,他们渴望感知、了解新事物。学生有了感受的需要,教师采用不同方法,提供凭借,引导他们即时评注自然是水到渠成。

其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对课文内容、语言的结构类型、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体验、独创性的见解在书旁随时记下来。这一过程不但启用学生的心智,更揉合着学生对文本中的表达方法的习得,学生习得语言也生成语言,感受别人的精神世界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它是感受性表达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言语程序性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方法实现了“全程阅读”的构建,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开发,同时也为展示学生个性,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猜你喜欢

感受性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道初中数学情景题的剖析与探究
感受性问题的生物学解释途径
背课文
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