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0后学生的感恩教育
2016-02-16林龙金
林龙金
浅析90后学生的感恩教育
林龙金
(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漳州 363000)
加强90后学生感恩教育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需要,是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应该善用情感教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引导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提升教师自身修养等,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式对90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和增强90后学生的感恩意识,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90后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法国作家雨果说“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健康的心态。感恩意识,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这些90后学生毕业之后绝大多数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道德水平特别是感恩意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技术水平的发挥、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可见,加强对90后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一、当前90后学生感恩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90后学生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在智力、情感、自我意识、意志和言行等方面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他们内心的精神生活充满矛盾和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中,具有多种心理矛盾,会存在一些思想问题,甚至存在一些个性缺陷,如自私自利、虚荣心强、猜疑、逆反、孤僻等[1]。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容易导致这一系列不良现象,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一部分90后学生内心受到严重污染,这些人个性较强,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但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凡事只考虑自己,很少考虑他人,感恩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吃不了苦,不爱学习,想的是吃喝玩乐,搞攀比,求名牌,讲排场,以追求享乐为人生目的,存在着享乐主义思想。这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认为前途渺茫,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和感恩意识,漠视别人的关爱、帮助,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意识淡薄。这些问题应引起学校重视、家长重视、社会重视,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让这些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面对社会。
二、90后学生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90后学生感恩教育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需要
任何人都离不开别人帮助,就拿我们的成长来说,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等亲人和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我们是不会走到今天的。所以,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感恩图报的心对父母、老师、同学以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应表示感激,不应忘恩负义。戴尔卡耐基说:“心存感恩,不求感恩”“一个人想得到人生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2]。有些时候,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这个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每个人都需要付出(回报感恩)和索取,缺一不可。90后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和其他人一样,都有感恩(回报)的责任和义务。以自我为中心,时时考虑自己,处处斤斤计较;看到同学有困难袖手旁观,看到父母生病视而不见;只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想帮助别人,只想得到他人的关心却吝啬自己的感情,就无法与别人和谐相处。“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没有付出,不懂得回报,又谈何得到呢。给老师让个座,擦桌子时顺便把同学的也擦一擦,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也是我们每个90后学生都能做到的。因此,从为人最基本的要求看,要加强90后学生感恩教育,培养90后学生感恩意识,引导90后学生学会做人。
(二)加强90后学生感恩教育是学生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
90后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应该清楚,各行各业需要的是工作态度更踏实、能安心在生产线上、有感恩意识的职毕业生,而不是一到岗位就开始嫌这嫌那、抱怨“工作环境不好”、“设备落后、不能学到想学的东西”的人。我们应该对安排的工作知足,应该觉得幸运、幸福,应该感恩社会给我们提供了这份工作,感恩社会为我们创造了学习进步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条件。在未来的岗位上,加班加点、工友同在一个生产线合作、突击完成某个生产任务等等,是常有的事。而要完成好这些工作任务,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精神、有感恩意识。因此,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了解,除了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是感恩(回报)意识;只有感恩,才能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胜任工作,才能成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的人才和劳动者。
三、90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善用情感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90后学生,大都是十七、十八岁的少男少女们,常常是情动于中,发乎于外。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职业情感教育的作用,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感恩意识的教育则事倍功半,效果低下。教育家夏丐尊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和水的关系,认为池塘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因此,要对学生感恩教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感恩情感修养,对感恩的执着追求,对感恩意识的由衷地赞叹,并融入言传身教之中,增强感恩教育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还应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3]。在实际教育中,教师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平时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感恩情感需要,还应及时发现这些少男少女的情感纠结,帮助他们矫正消极不良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感恩情感发展,精心引导学生的感恩意识。
(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感恩意识不一定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时表现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办实事、做好事,体现在点滴小事中。比如跟父母说说心里话,为父母捶背;给老师写一封信,寄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表一个决心,写一首诗歌等;有时甚至是一个电话,一个手势,一个微笑……许多回报的行动虽然微不足道,却让别人领会到了我们发自内心的谢意。我们在感恩中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感恩。因此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尤其是在培养90后学生的感恩意识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身边的同学老师,为他人排忧解难,树立为他人着想、服务他人的价值观。看到有的学生在专业课课堂上同学间的合作中默默地关心帮助他人,有的人利用课余时间打扫卫生死角,有的寄宿生带生病的舍友去看病,有的同学在校外搀扶无助的老人过马路等等,这些同学应该受到表扬;对于损坏他人、自私自利的同学则要批评教育,激励其改正。在专业学习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行业、本专业具体而丰富的感恩意识的内涵,在技能训练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引导90后学生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在自我修养中增强感恩意识。
(三)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引导教育
教育,应注重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3]。人物事迹尤其是英雄模范人物的道德形象能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道德情绪体验,激励学生效法学习。光辉的道德形象一旦潜入学生的心灵,它就像灯塔一样,在他们的心灵中闪光,鼓舞他们前进。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知恩图报的感人事例。三国时代蜀国的诸葛亮为了报答主子的知遇之恩,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不忘一饭之恩,经常提起当年自己饿了几天的肚子,幸亏有位农妇请他吃一顿饱饭,日后朱元璋还专程去看望这位农妇。山东省安丘市石堆镇大亭子村村民李兴邦,整整用了30年才找到当年前救他妻子一命的恩人张作梓。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了报答37年前救了他的命的金训华,在金训华烈士墓地扫墓守灵,守了37年并发誓要“一辈子陪着你。”这些人都有一种“人敬我一尺, 我敬人一丈”的风度,一种“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的旷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孝仁义的传统道德观念。选取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英雄模范模人物,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理解、领会英模的感恩意识。也可以举90后学生身边和周围那些热心为学校、为班级、为同学、为老师、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体现出来的感恩意识也非常感人,会感动学生,他们那一颗颗跳动的爱心,应该在我们90后学生中被激发被传递。
(四)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人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3]。培养90后学生的感恩意识,也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活动,如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弘扬长征精神,展现职校风采”歌咏比赛和以“铺路石与人梯作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弘扬“人道、博爱、感恩”的红十字精神的献血活动,激发90后学生甘为人梯的感恩意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还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幼师班的见习、美术专业的写生、计算机班的实习、便民活动、青年志愿者等等),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在实践中,学生自然把在学校受到的感恩意识的教育以及在职业实践中获得的正确认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达到认识专业、走近职业,在实践中深刻领会感恩意识,培养感恩意识、受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培养90后学生感恩意识,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到感恩浪潮中去。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还要有无私真诚的爱以及对他们生活学习上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一个对学生冷漠、言不由衷的教师,绝不可能培养有感恩意识的学生。对家庭,教师要以身作则,履行自己作为一个成员的义务。赡养父母、抢做家务、无私地帮助兄弟姐妹、悉心照顾子女等等,会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工作上,教师应爱岗敬业,工作积极主动,坚决服从学校安排;对于学校分配给班级的任务,教师应乐于接受,甘于感恩,并告诉学生有“大家”才有“小家”,“大家”的事就是“小家”的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所做的一切,对学生、对家庭或对工作等种种回报感恩的行动,都会感染打动90后学生,并被学生积极效仿,学生的感恩意识自然被激发出来。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业训练、学生大会、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途径、多种方式对90后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和增强90后学生的感恩意识,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玺璺.青少年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2] 戴尔·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黄文丽)
Analysis of 90 students' Gratitude Education
LIN Long-jin
(Zhangzhou the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Zhangzhou 363000, China)
Strengthen 90 students Thanksgiving education is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to learn in life, is for th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future employment. Sh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permeate in the daily study and life, foster advanced models,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carry out rich and colorful cultural activities on campus and enhance teachers' training etc., multi-channel, multi way, in a variety of ways to 90 students were Thanksgiving education, training and enhancement of 90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anksgiving, transport for the socie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after 90 students; thanksgiving consciousness of; thanksgiving education
G718.5
A
1673-1417(2016)03-0100-04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3.0021
2016-06-24
林龙金(1968—),男,福建漳州人,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90后学生特点及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