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探讨
2016-02-16赵为船
赵为船
中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探讨
赵为船
(漳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中职历史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特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分析思辨能力的特征及其内涵,探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及途径,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备的历史认知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中职历史;中职学生;思辨能力;思维能力
一、培养中职学生思辨能力的意义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充斥在中职学生的四周,学生一天天变得只会习惯于对外界信息全盘被动吸收,难能对耳闻目睹的一切做一番批判性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们,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日益重视,特别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会学习、会思考、会分析、会解决问题”的职校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升到中职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学习,虽然他们已经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也有一定的思辨意识,但因中职学生认知相对较低,在初中阶段思维能力锻炼不足,其思辨能力较为薄弱。在中职学习环节中,学生逐步减少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多转向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学习,思维方式慢慢从理论型学习方法向经验型学习方法转变,此时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不断加强,思辨能力需要不断锻炼。
“历史教学的使命,绝不仅仅是送给学生一个知识的行囊,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几种场面热闹的‘课堂游戏’,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一株‘会思想的苇草’”[1]。因此,中职历史课堂进行有效的思辨能力训练,可以帮助中职学生松软板结的思维土壤,激活僵死的思考系统,增强薄弱的思辨能力,成为未来真正有思辨能力的人才。中职学生在充分理解教科书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基础上,能够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形成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和一定程度批判的思维能力,并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分析、思考历史,独立灵活地应用历史知识,有利于中职学生将来的发展。
二、思辨能力的特征及其内涵
思辨能力又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能够就某一现象或某一事物做出利弊的判断和评价,要求人们有独立、综合及建设性的见解。
思辨能力的特征,一是运用逻辑推导——严格遵守“必然得出”的演绎逻辑铁律;二是采取“理论”形态表达其成果;三是运用抽象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概念”作为思维的中介。比如,能够快速反驳任何问题,就需要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因为大脑要迅速将问题理解,归类,找出该问题与自己理论的矛盾之处,最后,从自己的理论中找出更有深度的思想来反驳。
提高思辨能力,就是把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拓展广度,就要培养联想的能力。可以从人联想到物,从古联想到今,看到复杂的事物就思考有什么“像”它,比如自己受到挫折时,就可以联想别人受到的挫折,只要把联想培养成本能,自己的思维广度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拓展。加深思维深度,就要靠不断的否认,直到不能再继续否认为止,即挑战自己的思维深度极限。
因此,在中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中职历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三、中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中职学生思辨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升,只会随着认知的增加而提高,恰当的思维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时序性,就是人类社会以往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经历和过程。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推理的核心,它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历史思维、决定历史发展的顺序、考查历史事件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觉等。中职历史教材按“古今贯通”原则来编写,也是体现历史时序性的特点。
由于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强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认知基础薄弱等现状,对学生掌握历史造成一定的混乱。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将有于学生建立基于时序的历史课程内容认知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只有中职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历史发展的时间和逻辑性,才能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严密的时间观。比如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急于要求学生去记住那些枯燥的时间,而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再引导学生用心地去理解各个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究竟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中职历史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注重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应在教学中适量增加一些课外的史料,如历史文献、著作、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方面;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历史概念和基本观点;利用现代信息化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历史现场;收集典型题型,突出关键词语,并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理解中职历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能力。
史料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基石,是培养学生历史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历史理解思维能力要引导训练中职学生能够理解地阅读史料,能够识别史料的基本要素(人物、状况、事件的前后顺序、起因及结果),能够欣赏文学作用、艺术作品、文物及那个时代的其他记载所反映的各种历史观点,避免“从现在出发的主观臆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思维能力意在使学生从当时人的眼光与经历看待历史,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和价值观来生搬硬套地评判过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在讲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就可使用“雅典人帕帕迪的政治生活”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伴随着了解帕帕迪一天的政治生活,学生能深刻体会雅典当时的公民选举权、发言权、参与权等政治权利内涵。最后呈现的“苏格拉底之死”情景高潮会给予学生莫大的思想刺激。博学的苏格拉底和目不识丁的帕帕迪他们俩到底谁错了?通过思辨,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实中民主不是万能的。通过培养学生历史理解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思维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分析思维能力,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怎样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社会的思维方式明确地教给学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兄弟学科的实践早已否定了这种说法。”[2]中职历史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能力,是中职学生未来适应职场工作的需要,是中职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认识观培养的需要,是中职学生锻炼思辨能力培养的需要。
根据中职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在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应追求知识的数量,而应追求知识的质量;不应把历史事件的分析结果教给学生,而应把如何得到结果的分析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注重传播知识的准确性、实用性和教师历史分析的示范作用,才能让中职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知识的拓宽和思辨能力的锻炼。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中职教师应教给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如学习近代史时,我们经常会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结论,而且不少师生会进一步推断出“落后一定会被打败”的结论。此时如果把鸦片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联想起来加以比较分析,原先的结论推断的对错就很容易辨析和理解了;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时,中职教师应教会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清朝的洋务运动,表面上是清朝地主阶级是为了“自强求富”,实质上是地主阶级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历史问题,能学会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维度、客观地去思考,去分析,锻炼了思辨的周密性。
四、中职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
在中职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来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1.O2O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O2O学习模式,即线上线下学习模式,是传统课堂的“面对面教学”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面对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来源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而中职历史教材的阅读内容的局限性,难以保证教学的时效性,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中职历史课堂上,因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历史的耗时较多,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将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自己的公共微信号等通讯工具为学生布置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符合中职学生关心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通过网络讨论,可以释放中职学生的羞涩,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有效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一起加入阅读、评论、讨论,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习习惯及思辨能力的养成。
2.历史情景剧,在身临其境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中职历史教学这个“大舞台”上,教师既是“导演”又是“编剧”,同时与学生一起共演一台戏。“戏剧能让历史课生动起来,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让那些读写能力不强、被历史课堂常有的书画作业弄得焦头烂额的学生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3]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播放无声的历史事件视频,教师与学生按照预先准备好的“剧本”,一起进行现场配音,通过创设历史背景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学生共鸣的目标,最终在感性认识中获取理性知识,在思考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中职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中职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和锤炼自身的思辨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帮助学生,促进他们思辨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聂幼犁. 中学历史教育论[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 [英]茱莉亚·墨菲. 历史教学之巧[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黄文丽)
Secondary history classroom training students thinking
ZHAOWei-chuan
(Z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enter, Zhangzhou 363000, China)
The history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cultivation of historical thinking ability can affect the study, life and employ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urr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Through t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training strategy and the way of inquiry, Effectively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historical cognitive system,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Histo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ability to think and analyse;Thinking ability
G632.0
A
1673-1417(2016)03-0083-04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3.0017
2016-08-10
赵为船(1970—),男,福建漳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