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6-02-16王桂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 兰,王桂芳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 东莞 523808;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 030006)



着力推进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杨兰1,王桂芳2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东莞523808;2.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太原030006)

〔摘要〕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必须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完善教育机制、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进而增强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机制;教学改革

王桂芳(1972-),女,山西襄汾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资料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比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的传承创新

(一)建立健全联合施教机制

高校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集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活动资源、社团资源等,涉及课堂理论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安排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首先,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是个别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育人行为,而要使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承担力量。其次,高校要把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宣传、党团、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机制,以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另外,高校要在科研工作中加强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的立项工作,鼓励教师、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现代高等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及融合机制的研究。

(二)建立健全以网络自组织为代表的线上教育机制

近年来,QQ群、微信群、网络社区等网络自组织,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信息获取、学习生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网络自组织是一个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具有典型的集群性质。由于网络自组织具有传播信息开放性、海量性和碎片化等特征,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和思考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散性等特点。笔者认为,高校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对网络自组织加强管理和引导,使之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建设的保障机制,不仅要营造校园绿色网络运行环境,而且要切实提升校园网络服务水平,促使网络自组织健康发展。其次,高校要建立健全利用网络自组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机制。目前,一些高校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和主题,精心编制文化小视频、文化段子、文化故事,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从而使得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网络自组织传播、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一做法非常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学习。再次,高校要成立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小组,加强对网络自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小组要明确目标要求、落实责任,强化校园网络平台的技术监控,不仅要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及传播机制,全面覆盖QQ群、微博、论坛等网络自组织的网络文化传播过程的所有环节,而且要及时挖掘并分析可利用的各种信息,使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总之,高校要重视和研究如何利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这一平台,渗透性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期间教育机制

高校要准确定位实习实训的目的和意义,要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高素质的角度来理解。高校大学生实习实训不仅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际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服务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不仅要通过实操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升。因此,高校必须在大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高校要建立一套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期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当前,我国一些高校采取的是“总体战”的办法,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学工系统成立实习实训指导中心,中心包括学校分管领导、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实习实训班级的学生干部等。实习实训指导中心既要制订实习实训阶段学生技能训练计划,又要制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体规划,并由相关岗位的人员负责实施。高校相关部门要按照高等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及过程育人的人才培养思路选拔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选拔的标准要体现技能培养和德育要求,要选派职业道德高尚,具有较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同时,高校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实习实训期间,要认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能缺位、放松、留空白,要体现“全程育人”,要覆盖实习实训过程的所有环节。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大宣传”为平台,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首先,高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整体规划布局中去,以大学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品牌文化项目等专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进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其次,高校要广泛深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如通过举办征文、辩论、演讲、文艺演出、报告会、展览等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振奋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精神,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以“大宣传”为平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首先,在高校“大宣传”工作队伍体系中,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党总支(党支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高校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使“大宣传”工作队伍认识到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育人价值,使他们自觉地在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中,绷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根弦,并根据本职工作的特点,深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和团学机构要负责制订针对大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办法,通过橱窗、广播、微信等平台,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和风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要认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他们通过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观看传统文化节目等形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其次,在“大宣传”工作内容体系中,宣传思想工作内容既包括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一般性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对外宣传,也包括对师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提高文化素养、德育水平和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向他们传递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立场。高校管理岗位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体现育人导向,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和职业观。高校所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文化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之,高校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再次,在“大宣传”工作阵地体系建设中,高校要利用网络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要高度重视网站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舆论导向、信息传播、思想交流、生活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不仅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领域,而且使其成为师生学习传统文化、思想交流的新平台。二要加强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播应用研究,强化“微时代”文化传播意识,针对大学生的代际特点、思想状况,甚至是性别特点,采取不同的文化传播策略、表现形式、叙事方法、语言风格等,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实效

首先,高校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校本教材的立项和开发工作。高校在校本教材立项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推动人文素质类校本教材的立项与建设,组织骨干教师编制汇集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风貌的思政课辅助教材、德育读本。

其次,高校要建立以“承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特色的通识课体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中知识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高校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为学生开设诗词鉴赏、书法艺术欣赏、中国画鉴赏、中国古典音乐鉴赏、民族戏剧欣赏、中国古典小说欣赏、中国武术以及地方文化提要等课程,努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加深其对地方民俗乡土文化等的了解。二要鼓励教师开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提升此类公共选修课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如通过增加学分、课时,改革班级组织方式、考核方式等,扩大受益面及影响力,以期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再次,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一是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开展以“专题教学”、“项目教学”为代表的教育教学和考试方法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三要增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形势与政策课课时,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建设,如开发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慕课,以碎片化方式使当代大学生理解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四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体系关系的理解,增强对二者融合的操作能力和教学阐释能力,以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J〕.求是,2008(7):3-1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6〕孙正林.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15-18.

〔7〕于洪霜,何瑞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12(18):45-46.

〔8〕王国雨.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4.

〔9〕柯亮.浅论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4(16):184.

〔10〕颜亮,刘圆,郑晓露.高校如何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J〕.时代教育,2015(3):135-136.

责任编辑芳晔

〔作者简介〕杨兰(1982-),女,苗族,贵州凯里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2014a19)。

〔收稿日期〕2016-02-1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6)02-0126-03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校园文化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城市管理暴力执法解决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