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悬半空的和顺(组章)

2016-02-16蒋登科重庆

星星·散文诗 2016年30期
关键词:弹子乌江高山

蒋登科(重庆)

高悬半空的和顺(组章)

蒋登科(重庆)

锅圈岩

这是一个无名的小村庄。

乌江峭壁,弹子山腰。一片高山中的平地,被流云飞崖切断。一个与世隔绝的柔软的地方,却有着石头一样硬、历史一样厚的名字,它叫锅圈岩。

它有一把椅子,扶手是山岭,靠背是更高的山。它在椅子上端坐,对面是无边山海,脚下是乌江那一湾清泉。

在这个封闭的小村庄,平地上散落着低矮的房屋,墨绿的庄稼在瘠薄的土地上自顾自生长,静怡中可闻羊哞鸡鸣,蝉唱虫吟。房屋上逸出缕缕炊烟,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画着乡村的淳朴与浪漫。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远离市声,远离嘈杂,可观水,可赏山,可沐浴清风,与月光和虫鸟为伴。

世外桃源永远是一种梦想,而这是梦想的世外桃源。

我沉醉于蓝天白云下的安静,流连在脚踩泥土的芬芳。

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锅圈岩的乡亲活着,从古到今,祖祖辈辈,早已遗忘身为桃源主人的荣耀。

俯瞰乌江

我曾在乌江岸边乘车疾行,也曾在乌江画廊泛舟畅游。

我感受过乌江的汹涌,也体验过乌江的澎湃。

绿波之上,两岸高山,高山之上还是高山。天蓝如海,雾白似带。在大山的夹缝中,我只是画境中一个匆匆来去的过客。

而此刻,我静静伫立在在乌江岸边的弹子山。

抬头望去,远方依然是绵延起伏的山,波浪翻涌,一浪高过一浪。

我不知道每一道山脊、每一座山峰是否都长得一模一样,也不知道它们隐藏着大自然的哪些密码。眼前的乌江山崖,刀切斧劈,上面的图案是天然的,裸露的,也如画笔描绘的一样。

俯瞰乌江,它就在我的脚下。温柔地躺着,看不见奔腾的浪花,听不到汹涌的涛声,只能感受到它细小的心跳。乌江像一条遥远的小溪,泛着蓝色的光斑,在群山的簇拥之下,在两岸山石的夹击之下,安静地流向远方。

江,还是那条江。但此刻,它在我眼里呈现出与记忆里完全不一样的柔情。

但我知道,它的野性依然,它的凶险尚在。

一日两季

乌江岸边,太阳底下,我见到了人们的辛勤劳作。

一位老农,拉着板车,装载收割后的玉米秸秆。他要腾空土地,为下一季的播种和收成悉心打算。

他薄薄的衣衫满是汗渍,在烈日的暴晒下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如此酷暑,如此闷热,突然忆及千里之外的故乡,想起故乡土地上的亲人。

沿着山壁的公路行驶,很难想象,也就是一会儿工夫,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些平整的土地,而且有房屋,有炊烟。

山似乎很遥远了,其实我们还在山上。

山上也有玉米,长得绿油油的,还没有抽穗挂包,完全是另外一个季节的模样。

身边凉风习习,头上彩云飘飘。刚才因为酷热而沉闷的同行者,突然活跃起来,似乎到了人间天堂。

这是天堂吗?

我们还在同一片蓝天下,也几乎站在同一个位置上,只是高度变了,转眼间就好像跨过了一个季节,回到了凉爽的初夏。

大自然真是个神秘的存在,只有它,可以改变一切。

我蹲下去,手捧一把泥土,感受大地的温度;轻抚一块岩石,触摸大地的心跳。

悬崖上的简笔画

如果在过去,这里肯定只有飞鸟和走兽可以光临。

如果不是亲身体验,完全无法想象这里会有人类的足迹。

山,是笔立的,走过一道坡,又是一道梁,下面始终是滔滔奔腾的乌江。

但此刻,我们开车经过这里。站在悬崖公路的边缘,俯瞰这盘旋于山岭之上的奇观。如果不是站在高处,我们根本看不到这里有路。

弯弯曲曲的公路,从山脚出发,沿着山崖,盘旋一圈又一圈,如一条浅灰色的带子,轻轻挂在山崖之上;又好像是某位表演带操的仙女,正舞动丝带,在乌江峡谷的微风吹拂下,在大山之上留下一道优美的曲线。

更像是一位高超的画家,只是粗粗的一笔,就在沿江而立的葱绿画布上描绘出一幅简笔画,虽然单调,但笔迹流畅,遒劲有力,又因为曲折回环,成为一幅优美的大地图画。

这幅画,气韵通畅,一头连着乌江之岸,一头连着高山之巅。

这幅画,气势恢宏,一边是大自然的伟岸,一边是人类与自然博弈之后的和解。

飞鸟照样在头上飞翔,只是走兽没有了踪影。

只有在和大自然的交流中,人类或许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柔竹之海

这些竹子,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弹子山巅,形成了海。

每一根都很细,没有记忆中的竹子那样粗壮。

每一根都很矮,没有楠竹斑竹慈竹那般挺拔。

但它们确实是竹,是柔竹。它们吸取的不是乌江的水,但脚下的余水却流向了乌江;它们沐浴的不是乌江的波光,但太阳在照耀它们之后才会照射乌江。

这一片绵密的海,一根一根的柔竹,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相互缠绵,编织出高山顶上一道绿色的屏障。

如果它们是人,定然有说不完的风韵故事。

而它们没有故事,只是站在那里,一代一代,百年千年,唱同一首绿色的歌。

共同迎接阳光,一起沐浴风雨。狂风到来时,它们顺着风的方向一起弯曲,甚至弯曲得趴在了地上,在高山顶上组成了波浪的形状。狂风过后,它们又站立起来,还是原来的模样,没有一根被狂风折断。

它们是柔竹,倾覆的时候是水,站立的时候是墙,一堵无法穿透的墙。它们保护自己,也保护着脚下的泥土。

穿行在人工开凿的小径,没有大树遮挡,竹海的阳光要明亮一些,竹海的清风要凉爽一些,我们离天空更近,与云彩更亲密。

在柔竹的海洋,我们的呼吸是绿色的,心情也是绿色的。

世间万竿竹,唯有柔竹最贴心。

猜你喜欢

弹子乌江高山
又见乌江
干片式制动器弹子加压装置的力传递效率研究
高山从何而来?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乌江,乌江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新型(高密)防盗ABC锁芯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飞过高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