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古诗的语文味
——以贬谪诗专题教学探索为例
2016-02-16颜良卫
颜良卫
教出古诗的语文味
——以贬谪诗专题教学探索为例
颜良卫
按理来说,古诗词欣赏应该是高中语文课堂中最有语文味的,因为诗词是最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的。然而现实教学中,与语文老师交流,均反应很是无奈,特别是教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处境尴尬,学生们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还是 “提不起兴趣”;教师有心无力,因为学生尚未系统掌握鉴赏古诗的知识。加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如按专业的古诗赏鉴课来上,学生必然无法承受;但又不能像上必修课一样来上选修课,因为选修课是基础教学与高考考察的必要过渡。因此,“必修”之后如何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是每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
基于此,我在教学班尝试采用专题教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高涨,教出古诗的语文味。下面从整合专题、课堂展示、拓展探究三个环节,结合贬谪诗专题的教学实践,探讨高中选修课古诗词专题教学,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从被动到主动:让学生积极整合出富有“诗味”的诗歌专题
新课程改革已提倡多年,当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依然以“教师讲析”为主。在这样老师唱主角的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必然成为配角,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之,学生也就必然以为所谓的古诗词鉴赏就是这样:读一首诗,然后做习题,之后听老师分析讲评,后订正答案,再花时间记住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诗歌鉴赏教学效果差不说,更不要说感受到语文味了。
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水平,教出古诗词的语文味就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诗歌的主体。我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采用古诗词专题教学,实施如下:
1.高二下学期,经过和学生共同讨论,我们对教材编选的诗歌进行重新梳理。这些专题来自学生的讨论结果或建议,能体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题原则除了考虑内蕴深厚,还要便于在原有基础上探究思考提升。最后确定的古代诗歌专题有:如山水田园诗赏析专题、婉约词欣赏专题、南宋爱国诗词赏析专题、贬谪之思专题、隐逸情怀专题、家国情怀专题、沉郁顿挫的杜诗专题、李白与杜甫、苏辛豪放词等专题。
2.根据兴趣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每小组均设小组长,由组长负责分工,如查找资料、确定主讲人、制作PPT等。
3.公布小组讲课时间,要求自制课件,突出亮点,展示风采,上课实践。
4.学生交流点评反馈,教师点评引导拓展探究。
一石激起千层浪,方案一公布教室马上炸开了锅,激发了他们欣赏古诗的热情,同时也给学生不小的挑战。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不但熟练掌握了课本重点介绍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涵咏诗韵”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而且频繁阅读古诗鉴赏资料、专著;也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与老师交流阅读、鉴赏、探究心得。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改变对古诗词的态度,学生们发现古诗词并非枯燥无味、艰深难懂,而是“万紫千红”,富有趣味。诗词专题既能体现古诗歌的核心文化价值,又便于实际教学操作。诗词专题既尊重教材、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诗歌实际和兴趣。
这样,负责贬谪诗专题的同学找到数量众多的所学贬谪诗词,并将初高中必修、选修所学及课外阅读的《琵琶行》、《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滕王阁序》、《书愤》、《新城道中》、《将进酒》等内容串联起来,构建了贬谪诗专题。
诗歌专题的优势在教学容量大,探讨性强,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参与。这样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从而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好文章、好专题定能读出“诗味”。
二、从浅层到深层:课堂展示现“情”味
每个小组按日程整理、印发资料给全班同学,待学生充分阅读、品味诗词专题之后,适时布置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作适当指导与提升。因此,课堂展示也是使学生从感性阅读到理性认识的契机,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枯燥的诗歌鉴赏知识。
因有不甘落后心理加上好表现,在课堂展示环节,每个小组的同学真是穷尽其才,形式多样,堂堂掌声不断。
比如贬谪诗词专题的同学就提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贬谪是我们古时独有的文化现象,因而产生了大量贬谪诗词。那么谁来说说贬谪是一种什么的人生经历,对中国古代文人意味着什么?
学生能分析归纳出:由环境的落差导致心理产生落差。
2.我们来回顾学习这类诗词,重点来品读贬谪诗词的情感内涵,看看在人生困境中的诗人们都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它们因何感动千百年来的读者,又为何得以流传?
学生能分析归纳出四类:中国古代文人遭贬谪后抒发自己所感,发自己的心声,由于个性、遭遇及时代不同,作品中流露的情怀也不尽相同:(一)委屈不满,愁苦愤懑;(二)纵情山水,钟爱释道;(三)心念君王,初衷不改;(四)豁达乐观,善于解脱。
通过专题阅读、课堂展示,学生不仅抓住了贬谪诗人的人生际遇,而且深刻地解读出贬谪诗的情感内核。由此,让我意识到教学指导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读,去品,从而进入古诗词的内涵。学生就必然真切地接近诗歌,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着悲欢离合的“情”味。这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词展示课的“情与味”,让“语文味儿”诗意地栖息在新课标下的诗歌教学中。
三、从知识到文化:拓展延伸,引领思考感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因其凝练的语言、多样的想象、诚挚的情感而被传唱千年。语文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这就说明:如何让学生传承、发展和创新我们的民族文化,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也就是富有语文味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要引领学生感悟到“文化味”。
贬谪诗词是传统诗词文化的典范作品,值得学生主自合作探究,从而感悟到我们优秀知识分子蕴涵在诗中的文化。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诗人痛苦的人生经历,去思考为什么这会成就诗人们如此多优美的不朽的诗篇?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是如何超脱出来的?是怎样实现人生的突围?进而指导学生从资料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并把探究形成的结果进行交流;还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使学生明了贬谪诗词所折射的历史文化。
学生最后明确到:在这些被贬谪的诗人从宫廷庙堂文化政治中心走向僻远的江湖,更是淹没于文化的蛮荒地,迈进人生低谷的精神困境中。同时,迁客也从尔虞我诈的官场走向民间,走向自然山水,融入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他们也因此获得解放和自由,找回自我的欣喜。最终他们都可喜地进入到一个纯粹的艺术创作的自由天地,于是他们实现了艺术的新生,也完成了生命从困顿到豁然开朗的突围。
这样学生随着阅读的量的增加及探究的深入,慢慢领略了其中蕴涵的哲理,充分感受到贬谪文化。相信浸润了贬谪文化的学生也学会如何面对人生的失意,完善了学生人格。
综上,通过选修课贬谪诗词专题来探讨诗歌鉴赏教学的语文味,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由对贬谪现象的探讨,到解读贬谪文化,使学生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诗词专题引导学生依照兴趣和新课标进行必修与选修的整合,使单篇课文成为专题整体架构中的有机部分,以点带面,步步深入,纵横联系,发挥了整体效应。这些专题提高了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诗词教学情境,传播了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古诗词课堂充满了语文味。
★作者单位:福建大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