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6-02-16韩琳琳
◆韩琳琳
(临沂市费县马庄镇中心小学)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韩琳琳
(临沂市费县马庄镇中心小学)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问题教学法的提出、理论依据、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改进对策四个方面着手,旨在落实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问题教学法 小学英语 问题 对策
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问题教学法与新课标的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贯彻启发性教学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利用问题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教学工作具有深刻地指导意义。
一、问题教学法的提出
问题教学法的起源要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的问答法分为三个步骤:讽刺,定义和助产术。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批判和继承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对其本质、理论体系和过程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强调学习者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中国,问题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要学思结合。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鼓励学生质疑。到了近现代,问题教学的思想受到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中谈论了问题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问题教学法更加强调以学生提问为主体。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提出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思考方法,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新知识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问题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2.人本主义理论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提出要使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人”。他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问题教学法正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目的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很多老师已经习惯借助问题来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但是多数问题的提出大都是围绕知识本身,仅仅为了记忆单词和句型而设计,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时把对话课和阅读课上成了单调枯燥的词汇课或是语法课,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2.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启发性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也在尝试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平时教学中。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关注和强调知识本身上面,或是为了单纯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的问题多以事实性和封闭性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学生无需动脑,只需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即可。教师只是一味地创设问题,忽略了这些问题本身是否具有启发性、引导性,能否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3.学生提问的问题缺乏价值性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回答为辅,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施延霞老师指出:“‘学生提问能力弱’现象的成因除了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包揽了课堂上的提问权,话轮的起头往往都是老师引发,学生被动做出应答,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没有问题、提不出问题、不会动脑发现问题等令人忧心的现象。”
四、提高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运用中的对策
1.借助问题情境创设问题
新课标提出要“根据教和学的需求,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施延霞老师提出“环境英语”的观点,探索英语环境对小学英语教与学的促进作用。她指出“课堂英语环境是核心,教师通过语言渲染、画面再现和场景设置,创设师与生、生与生共同参与创作的真实场景”。一个新颖的、适当切入的问题情景能够快速的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问题为导线,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探索新知。
例如,江苏省南京市沈峰老师执教的《A telephone call》一课中,在新课呈现环节,沈老师出示文本中主人公Nancy的图片,让学生猜测What is Nancy doing?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She is reading books. She is writing her homework.She is listening …ect.学生充分发言后出示完整的图片,并在Nancy的名字后面画了一条长长的电话线,进一步提问:WhoisNancyspeakingto?之后,沈老师用电话实物与学生进行了打电话的模仿活动。在这里,沈老师创设了一个打电话的场景,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问题层层递进,引导着学生一步步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依据学生认知创设问题
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例如,在沈峰老师执教的《A telephone call》一课的Free talk环节,沈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介绍。当发现有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介绍完之后,她会紧接着追问一两个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做自我介绍,让学生提问。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You can ask me.当谈论到爱好时,沈老师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Ilike reading books.Do you like reading?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说出更多的英语。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既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3.围绕核心主体创设问题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根本,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施延霞老师执教的《Unit6 My e-friend》一课中,出示文本主人公王兵的网友Peter的照片,教师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Peter?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预测文中网友Peter的个人信息。在学生提完问题后,老师出示自己所提问题,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找出异同,补上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双主体。因此,运用问题教学法就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1]景爱华.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36).
[2]李晴.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施延霞.优化英语环境,促进多元发展——“环境英语”的教学主张[J].江苏教育,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