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2016-02-16王桂霞
◆王桂霞
(赤峰市喀喇沁旗牛营子小学)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王桂霞
(赤峰市喀喇沁旗牛营子小学)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结构 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潜能。而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潜能是不能通过突击性的短期努力来提高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促进学生和谐、主动的发展。
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一个人对各种问题的认识,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己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在这样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没有束缚、没有负担,才可能有创新,并敢于创新和勇于创新。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我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志愿军战士和朝鲜的阿妈妮互称作亲人?从哪里表现出来?如果你是志愿军战士你会怎样做?从而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力求让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如我在教课文《白杨》时,首先概括了白杨树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白杨的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思维积极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认识白杨树的作用,并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还知道白杨的哪些知识?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想出了许多有关白杨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在想象中树立创新意识,并使创新意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自觉行为。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以情激趣。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会随之高涨,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师生情感融洽,能使用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其次,应借物添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同时,把教学的内容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步入大自然中,感受生活的情趣,认识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应以悬生趣,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索欲望,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巧设疑问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驱动思维活动,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就“鸟的天堂”真是的鸟天堂开展争论,有的学生说鸟的天堂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有学生说只有这美丽的大榕树;有的学生说第二天早晨就会看到许多鸟,这是什么原因呢?最后由小组长总结,由于作者所看的时间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录像欣赏、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讲述、故事引导,表演操作等来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兴趣。在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用评比“优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如画表记分,将班级小组成员依次按组编在表上,小组之内就会互相帮助,为学生营造了竞争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主动探索结果,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
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分析、探索,教师仅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提醒和帮助,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想出了许多答案,并且一步一步地钻研下去,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创新能力,坚持训练,一定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在教学中,运用“质疑”和“求异”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项举措,所谓“质疑”就是对现有的科学结论和合理性做出否定或非绝定肯定。所谓“求异”就是在疑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构建自己的观点。可见,“质疑”“求异”意在创新,教学中若能培养学生善“疑”敢“异”的思维习惯,就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既缺乏科学理论知识,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疑”不出什么名堂。我想这无关紧要。关键要让学生在“质疑”和“求异”的进程中,养成敢于创新的习惯。例如,在学了《赤壁之战》一文后,有的学生发现了文中说的黄盖的船上装得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明白了火硝、硫磺的这一功效是在唐朝初年被发现的,而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东汉献帝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比火药的发明早四百多年。故学生既明白了文学方面的知识,又明白了历史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冯海鸥.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课堂内外,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