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6-02-16王晋敏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习惯理念素养

◆王晋敏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晋敏

(山西省长治县第一中学)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确阐释了“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很明显,“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高中语文教学 提升 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教育改革和进修学习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理念和做法。

一、教师要革新理念,积极转变角色

我感觉以往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等等旧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了。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成为课堂的积极组织者、引导者。于是我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思考力就是竞争力”“社会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读本”“传承文化和传递正能量”。这是刊物《三悦文摘》的三个理念,分别从思维层面、内容层面和能量层面,表达了我向往的教学理念和方向。通过《三悦文摘》,我与学生一起,不断地通过开启视野,积累了思想素材,激活了思考方式,增强了思维能力;不断地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表达逻辑;不断地通过写作实践,培养着写作兴趣,不断地将思考、阅读、写作与知识积累整合为一种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此,我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主动同学生做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通过两年努力,学生自主读写能力显著提高,素养明显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们一旦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知识、经验、技能不断丰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选择了从“兴趣”出发,贯串以“悦读、悦思、悦写”为理念的《三悦文摘》作为课堂读物。它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每当新报纸带着墨香呈现在眼前时,同学们总会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聚焦在它身上,看得津津有味,遇到分歧,他们各抒己见,请老师来评判,不知不觉中,常规的语文课变成了时事评论课,变成了图文欣赏课,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因有活水的注入而变得空前活跃。

三、有源头活水,方添语文课堂活力

气氛活跃、新颖独特本应是语文课堂的标签,可是困扰语文教师的是,语文课堂几乎成为学生的睡觉场。有人把语文教学这种现状归咎于语文教师。我不否认,我们有很多应该改进的地方,但是正如学者叶开所言:语文教材的死板生硬也是语文学科逐渐没落的重要因素。以“思考力就是竞争力”“社会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读本”“传承文化和传递正能量”为理念的《三悦文摘》解决了教材枯燥这个问题。《三悦文摘》“人物志”版面,以最近的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成功人为素材,从精神层面和作文素材等角度切入,给高中生以心灵的启迪,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期望,同时对材料进行观点提炼、论据概括和写作示范,方便学生“为我所用”。我每周用两节课来着重分析人物事例,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写出在不同角度下对“人物志”的不同理解,对事例进行充分发掘,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这样,不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人物事例的印象,同时培养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高低,关键在于这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广泛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阅读时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让两者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重视识记背诵达到的境界。所以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

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认知。这也是我们提倡的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比如有的学生不会写作文,老师可推荐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的《文心》“题目与内容”一章,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意愿去写,有内容可写。

《文心》中“题目与内容”这一章,有《新秋景色》和《写给母校教师的信》两个题目,要求从中选一个题目作文。叶先生这样引导:“我们经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季,这十几天来天气逐渐凉快……请想想看,有没有这种感觉?”一个学生说:“我家里种着牵牛花,爬得满墙……我就想到天气转凉了,我就想到这是初秋了”。叶先生说:“你如果做《新秋景色》这一个题目,你将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我就说牵牛花,牵牛花经得起太阳光照了,这是新秋的景色。”叶先生指着这名学生对其他同学说:“这是他的文字内容。这个内容不是他自己原来就有的吗?你们感觉新秋的到来当然未必由于牵牛花,但是一定有各自的感觉;也就是说,各人的文字各自有原来就有的内容,大家拿出来就是了。这是最便利的事情,也是最正当的事情。”这一段对写作的引导堪称典范,从学生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发散开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有感而发。

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内容很多,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比如字要认真写,文章要有表情朗读,并认真品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做。如经常收集信息及趣闻的习惯,经常搜集名言、格言、谚语的习惯;阅读文章有写随笔的习惯等。当然还有其他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习惯。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借助节假日去外出踏青,回来写游记等,这些良好习惯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陈平原说:“学好语文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本功。”人们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努力创造出一套适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陈平原教育论文集.

[2]文心.

猜你喜欢

习惯理念素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上课好习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