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
2016-02-16孙茂安
◆孙茂安
(烟台三中初中部)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
◆孙茂安
(烟台三中初中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这三者之间既是一种互相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整个教育系统之中有着密切联系的子系统。而为了有效地促使初中教育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协调,从而构建一个学校、家庭与社会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格局。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教育合作
教育在整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由学校教育、家庭驾驭与社会教育这三个子系统构成。而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尚不健全,对事物的认知也正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地步,这就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协调与教育合作,来取得一个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
一、教育合作的相关理论
(一)包容理论与共同责任理论
包容理论认为,对未成年进行教育是学校与家长双方共有的责任,并强调家长与学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该理论认为,家长与学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就需要充分地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来促进未成年人的学业进步以及身心成长。该理论一方面需要教师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家长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明确的认知,并借助这些资源对未成年人教育与发展的进一步促进。另一方面,需要家长们充分地与学校进行教育层面上的合作,来帮助子女们能够达到他们所期望的学业成就。
而共同责任理论则认为,影响未成年人的教育领域主要有家庭、学校与社会这三个方面,它们既单独存在,又相互影响。而所谓的共同责任,则是指家长、学校与社会这三个方面对孩子们的教育需要担负共同的责任,并且要求这三者之间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责任的本质是一种责任意识。
(二)教育生态系统理论
在初中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几个关键性的环境因素,即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因素。而教育生态理论就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将其分为了四个系统。其中,环境层次的最里层为微观系统,是个体之间的交往的直接关系,这个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中,也构成了第一个环境层次。而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观系统,是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第三个环境层次是外观系统,是个体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却对它们有着影响的系统。而第四个环境层次则是宏观的系统,是对以上三个环境系统中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而在该理论中,初中教育环节并非是个体进行独立发展的一个过程,而是与个体周围的环境以及所接触的对象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模型
学校教育是整个初中教育的主要阵地,并具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学校是国家专门建立的进行教育事业的机构,并且有着健全的班级与团队等教育组织形式,还拥有着经过专门训练以及一定教育水平的教师团队。而在学校中,教师们可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并能够很好地抵御来自家庭与社会等一些外界的不良因素。因此,学校在整个初中教育过程中都有着可控制性,一方面,这种可控制性表现为对学校自身教育活动的控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外界不良教育因素的控制。而初中时期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因此说学校对于初中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家庭作为个体最早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最基本的教育。而任何一个教育对象在进入学校与社会之前,都已经在家庭中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家庭教育一般会提供给个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与知识,并且养成个体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人格等最基本的品质。而在初中的教育过程中,适当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使初中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也使其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形式。
而社会作为一个大的课堂,是个体走向社会,才能够不断地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学习,但是在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掺杂着诸多不利于初中生正常发展的因素,这就需要社会教育来营造出一个适合个体健康生长的学习氛围,并能够有效地引领初中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而且社会教育还需要充分地配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来给他们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服务。
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其中,家庭教育能够决定个体的学校教育起点,而学校教育需要很好的家庭教育提供支撑与导向作用,而社会教育能够为学生教育起到良好的反馈,并为家庭教育提供一个优越的教育环境。总之,这三种教育形态在教育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任何一种教育形态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未成年人发展的阻碍,因此,就需要将这三种教育形态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出一种“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模式。
三、“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模式
在“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模式构建过程中,其涉及的教育主体同时覆盖着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种教育形态,而根据角色地位的不同,一般会将这种教育合作模式分为以学校为本、以家庭为本、以社会为本这三大类。而在初中的教育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以学校为本的教育合作模式。以学校为本的三位一体教学合作模式是将学校作为整个初中生接受教育的主体,并且充分地重视学校自身的组织与协调作用,而且会根据教育合作模式学校自身的特质与需求来分为不同的形式。具体包括: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学校通过多种平台的搭建来鼓励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相关教育活动之中。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家长会、家校联谊会、校务公开以及相关的教育交流群等。与此同时,家长还能够作为学校的管理参与者介入到学生们的教育环节中,并能够借助于家长联合会等平台对学校进行一些教育意见的反馈,从而促使整个初中教育过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作为专业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有着众多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就需要学校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而通过在学校内构建家长学校等方式,能够很好地对家庭传播相关教育知识以及教育技巧,同时还能够借助于家长学校这一平台来促进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支持程度,而利用这一平台,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学校教育社会化。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来充分地发挥出学校的教育功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将学校教育文化与社区的文明建设融合到一起,来全面地提升整个社区的育人环境。此外,还可以向社会充分地扩展学校自身的教育空间,并与学校外面的一些教育机构取得经常性的联系,这样就能够充分地发挥出社会教育的功能,而在进行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需要对学生开展媒介的素养教育,来提升初中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与理解能力,从而充分地提升初中生对媒介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果尚不理想,这就需要这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本文就教育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在充足的理论基础下,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模式进行了构建,并提出了以学校为本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模式。希望能够随着教育理论以及相关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使“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1]杨雄,刘程.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3,(01).
[2]孙东.关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立交桥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