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主体”育人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探究

2016-02-16曾琦斐伍维高

职教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生工作具体措施

曾琦斐,伍维高



基于“双主体”育人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探究

曾琦斐,伍维高

摘要:校企“双主体”育人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双主体”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健全学生工作制度、加强统筹协调管理、提升学工队伍建设、强化校企文化融合、创新学生工作手段等六个具体措施,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具体措施;双主体;育人

学生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双主体”育人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校企“双主体”育人是一种把企业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笔者分析“双主体”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做好学生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双主体”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理念上忽视“文化育人”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在理念上忽视文化育人。(1)从学校方面来看。站在文化育人角度研究、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不够,文化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文化内涵。活动过于频繁,学生准备不充分,学工人员忙于应付,寓教于乐、教育引导学生不到位,活动质量不高,育人效果不佳,学生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与提高。活动后没有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提炼,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淡化了文化育人;(2)从企业方面来看。在校园文化建设及文化活动中,企业参与不够,企业文化融入不够,校园文化缺乏必要的企业文化元素,学生得不到企业文化的熏陶,适应不了企业的要求。

(二)模式上忽视“双主体”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大多沿用传统的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模式,忽视了职业教育“双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实际工作中,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和教育功能,而忽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教育功能,影响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创新精神。

(三)实践上忽视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实际工作中,学工人员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消防救火”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主动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不够,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实际工作上的原因。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机制不健全。“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学生工作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不够。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中,学生工作主要由二级院系承担,学工人员职责复杂、任务重、压力大,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工作缺乏创造性。同时,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合理,职责不清晰、责任不明确,部门之间踢皮球的现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以及思政课教学、学生管理、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管理机制上的不健全,导致各方面工作不协调,缺乏教育合力,特别是缺乏有企业参与的教育合力,适应不了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2.“三全育人”意识不强。“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工及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全过程”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是指通过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考核评比、贫困生资助、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意识不强,(1)从学校层面看,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不深入,没有把企业真正引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2)从教师层面看,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是学工人员的职责,没有把育人作为本职工作;(3)从管理和服务人员层面看,许多同志没有明确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生工作不支持、不配合,影响了学生工作效率和质量。

3.研究学生工作不深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打架斗殴、吸毒、沉溺网吧、诚信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1)学工人员对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以及学生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研究不够;(2)没有站在“育人”的高度研究学生工作、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可行措施,形成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3)对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矫正和心理引导不够细致,不能主动地思考、总结学生工作,缺乏对高职学生工作规律、方法和措施的系统研究。不能在特殊时间节点主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日常工作处于解决当前问题、完成当前任务、应付当前检查的状态,工作效率低。

4.学工队伍建设滞后。实施“双主体”育人,学工队伍包括学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人员和受企业委派代表企业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的人员。目前,高职院校学工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整体素质不高,是影响学生工作的重要因素。(1)从学校层面看。辅导员配备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辅导员数量不足,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部分年青辅导员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辅导员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能力。学工人员学习培训机会少,不能及时更新观念、拓展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学工队伍整体素质难于提高;(2)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参与学生工作的力度不够,没有真正选派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学生工作,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功能,影响了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双主体”育人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教育、管理、服务并重,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树立全面教育意识。从思想道德、意志品质、身心素质、知识技能、个人能力等方面,全面教育、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2)树立服务意识。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3)增强法制意识。坚持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学生,处分学生要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告知学生申诉的权利及期限,学校要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申诉,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二)健全学生工作制度

做好学生工作,必需健全学生工作制度。(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有关文件精神,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健全学校学生工作制度;(2)二级院系要根据学校学生工作制度,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工作的规定、措施和办法,如班级管理与评比制度、学生文体活动管理办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宿舍管理与评比制度等;(3)在制定学校、二级院系学生工作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借鉴企业好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高学生工作质量。

(三)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工作涉及学校多个部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育人合力。(1)合理设置学生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教育、管理、服务学生;(2)充分调动二级院系积极性,发挥二级院系的教育、管理作用,鼓励二级院系结合专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形成特色、亮点和品牌;(3)注重教育、管理、服务协同发展,做到教书与育人相互融合、教育与管理相互渗透、管理与服务相互促进;(4)增强“三全育人”意识,形成育人合力。①健全以党委为龙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队伍机制[1],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家庭、学校、社会、企业教育一体化”相结合的“三个课堂”教育机制,以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德育阵地等为核心的环境育人机制,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机制;②完善班主任、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考核机制,激励班主任、辅导员认真做好育人工作,促使后勤人员用优质的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影响、教育学生;[2]③通过入学教育、军训、课堂教学、班会、综合测评、评先评优、贫困生资助、校园文化、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

(四)加强学工队伍建设

学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合理配备学工人员。①要配备好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学生处长及院系总支书记,他们是学生工作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分子,必须具有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富于创新、勤于实践的优良素质;②配备好辅导员。选聘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担任辅导员。要注意选聘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老师担任辅导员,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辅导员年龄比例要合理,确保队伍稳定性;(2)加强学工人员培训。健全学工人员在职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校内培训和业务研讨,鼓励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3)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培养。健全学生组织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选拔素质高、能力强、有威信、有奉献精神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培训、管理和考核,使其掌握学生工作的程序、原则和方法,防止形成官僚作风和特权意识;(4)聘请企业人员担任班主任。建立校企合作班级,从企业聘请有技术、懂管理的人员担任班主任,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结合企业要求做好学生工作,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熏陶下成长。

(五)强化校企文化融合

实施“双主体”育人,要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强化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校企文化共同熏陶下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文化融合包括四个方面[3-4]:(1)精神融合。把以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体系和群体意识为核心的校园精神,与以企业全体职工共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有机融合,引领学生成长;(2)内涵融合。把就业、创业、诚信、文明、互助、感恩等校园文化内涵和质量、节约、团队、创新、效率等企业文化内涵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3)管理融合。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手段和方法,探索学生工作新机制、新措施,强化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和制度管理,培养学生优良品质;(4)活动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职业规划大赛、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文体活动等实践活动,学生和企业员工共同参与,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六)创新学生工作手段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和“双主体”育人的实际需要以及高职学生特点,创新学生工作手段。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娱乐。根据这些特点,可充分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手段开展学生工作。如利用QQ群、微信、微博分析、交流、讨论、总结工作,布置任务;开展热点、难点问题讨论,进行思想教育;共享学习、生活、娱乐、就业创业信息等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安全、诚信、感恩等专题教育;进行学生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报告等。

总之,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学生工作对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及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创新学生工作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工作,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于洪泽,叶景文.关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2):116-117.

[3]曾琦斐.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的理论思考[J].成人教育,2015(4):27-30.

[4]曾琦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李漪]

基金项目:2015年度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衡阳高职教育‘双主体’育人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D057)

作者简介:曾琦斐,男,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4-0047-03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生工作具体措施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性的意义和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