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6-02-16朱云峰

职教通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历程职业技能理论

朱云峰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朱云峰

以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匮乏为出发点,提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理念与意义。引入生命历程理论,分析其原理和启示。在生命历程理论视域的指导下,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职业技能与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职业情境化的专业课程项目、针对“社会网络”育人校企共建双师团队与职场文化、针对专业学生共性问题开设职业精神培育专项课程四个方面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生命历程理论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开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产业转型步伐的加快,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对职业技能提出较高期望,而且对从业者的职业精神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所谓职业精神,是指人们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并为人们所认可的一种持续的、稳定的且具有职业特征的价值观、态度和精神风貌的总合,是职业人在具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1]

虽然,高职院校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但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高职学生的从业流动率和跳槽率仍居高不下,缺乏稳定的价值观,以及职业倦怠、职业精神匮乏等问题比较突出,高职院校较多关注职业技能提升而弱化职业精神的培育,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诱因。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由于职业精神非物化存在,含蓄抽象且难于评估,如何将其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依托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在此,引入生命历程理论,依据其视角提出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模式。

一、生命历程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生命历程(life course)是一种研究范式,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后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艾尔德(Elder G H)教授正式创立。其大体指的是人的一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角色和生命时间序列。[2]21世纪末,生命历程理论经李强等人的介绍和引入,被国内学者运用到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进而发展成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被不断得到创新运用。[3]生命历程理论特点在于能够从人的一生去看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阶段,其极力寻找个体和社会的结合点,试图将生命的个体意义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一)“生活的时间性”原理及启示

“生活的时间性(the timing of lives)”原理,指生命历程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性时间至关重要,如果一件事能在正确的时间发生,则比事件本身更具有意义,其能影响个体生命历程的协调发展。由于该原理倡导时间能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安排人生各关键节点的转变过程,按照此理论,在教育上相比较各个教学内容的好坏,其安排的教学环节的正确与否更为重要。

(二)“个人能动性”原理及启示

“个人能动性(human agency)”原理认为,个体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做出的选择会受到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即使环境对个体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和约束,个体也会表现出主动积极的一面。依据此项理论,能够获得成功的人往往受益于自身的一些良好品质,他们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确立短期与中长期的奋斗目标,对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得到的回报能够正确评价,并具有追求既定目标的恒心和毅力。因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往往比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更为重要。

(三)“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及启示

“相互联系的生活(linked lives)”原理认为,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通过与周边所处构成一个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社会关系使自己融入特定群体实现新的社会活动。由此,个体社会活动的质量,以及自身获得的收益,与自身建立起的社会关系网存在着特定关联。当学生所处校园时,教师和学生就构成了一个密切的“社会网络”,对学生成长的好坏有决定性作用。

(四)“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及启示

“一定时空中的生活(lives in time and place)”原理,是进行生命历程范式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认为每一个体都具备“出生组效应”和“地理效应”[4],当今社会一直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人需要面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景观,拥有自己对应的社会机会,拥有相类似的特征。由此可见,该理论较为重视个体所处的群体的整体分析,了解现有高职学生所具备的一些共性特点较为重要。

二、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职业技能与精神融合培养模式

(一)针对教学环节进行职业技能与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

按照生命历程理论的第一条原理,教学内容的总体顺序编排非常重要,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就要求高职院校,从宏观上要做好每一专业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不仅需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梳理出专业学生所需的职业技能,更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深入企业以及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开展座谈交流和发放企业问卷,列出专业教学所需的职业精神。对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行解读,列出核心职业精神,要能够清晰具体,可以列举事例进行详细描述。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初通过校企共同研讨,明确专业群所服务的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人才需求,确立本专业群以及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岗位或技术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构建了与核心技术相应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并以此为基础,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要求,进行系统化的整体设计。同时,继续推进“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标准和职业精神的要求融入课程教学环节,构建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与个性需求为特征的课程体系。

(二)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职业情境化的专业课程项目

制定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育的顶层方案,按照生命历程理论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无法靠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应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要依托课程进行开展。要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作为新型课改的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年初开始,至2015年年中,前后开展了两个阶段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改革工作,先后两次邀请国内职业院校整体教改专家戴士弘教授亲临指导和参与答辩。参与改革的课程,每门课在充足调研的基础上,列出整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将之划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三项,每项目标没有主次之分,是一种并行关系,三项能力确立后还要具体划分到每个教学单元。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运用拟实设计的情境,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在编排项目情境的过程中,要设计项目的总情境、子项目的情境,每个具体任务有相应的情境,此外还有出错情境、紧急情境、意外情境等。项目设计也不局限于课内,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安排了足够的课外项目,考验学生运用在课堂学到的能力迁移到课外独立自行完成项目。通过情境的参与,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属性,调动自身积极性去努力完成项目,自主迎合企业的技能与素质要求。

(三)针对“社会网络”育人校企共建双师团队与职场文化

生命历程理论重视个体的“社会网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其亲友和身边同学之外,教师和外聘的企业专家,就是学生最大的“社会网络”。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第一任导师,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技术精湛,更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要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团队的职业精神至关重要,主要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都对教师提出了“双师”的要求,但随着建设的逐步推进,“双师”的内涵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2015年由学校人事处启动新一轮的双师资格认定标准,将双师素质具体细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双师素质教师,除需考取国家行业组织的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以外,在近5年时间内,需通过高级访问工程师、国培企业顶岗、学校选派企业锻炼等形式,参加企业实践经历不得少于6个月。通过保障教师下企业的时间,促使教师及时了解行业要求与社会需求,提高自身动手技能和职业品格,使自己全方位贴近企业人员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双师素质教师能以企业的专业术语进行授课与技术指导,以企业素养要求管理学生。

2.学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外聘教师参与日常课程教学提出了课时比例上的要求,并尽量要求企业专家要承担实训类课程而非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此外,每个专业都要至少聘请1名来自行业内有地位有话语权的企业一线专家,担任兼职的专业带头人,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除了师资团队,学校还与企业合作,模仿企业职场环境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一起形成具有职场文化氛围的教学育人环境,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工作氛围,对学生职业精神有辅助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四)针对专业学生共性问题开设职业精神培育专项课程

生命历程理论,讲究个体所处的群体的整体分析,因此,可以针对学生共性问题,开设一些职业精神培育的专项课程。在分析当今“90后”学生共性特点之后,在原有开设“职业观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校内通识通修课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所属行业特点,增加一门专门针对本专业职业精神的专项短期课程或讲座,其内容的讲授,应严格围绕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也可以适当地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标准,形成优良的职业品格。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突出素质教育,每周预留半天时间为开展全校文化素质教育时间,公共基础选修课程、讲座、学生社团活动等均安排在这一时间段进行。学工部门也经常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校内学生讲述在企业工作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要求。

综上所述,引入生命历程理论,选取高职院校的经验与实例开展研究,探索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育的融合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为拓展职业教育的研究视域,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培养具有较好职业能力和较强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优秀技能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健康发展等提供参考依据和案例佐证。但职业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一直随时代发展在动态变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培育的融合模式,仍需要持续不断调研与探索。

[1]葛志亮.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三个维度[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8-19.

[2]李强,邓建伟,晓筝.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社会学研究,1999(6):1-18.

[3]邹佳,周永康.国内有关生命历程理论的研究综述[J].黑河学刊,2013(4):189-192.

[4]包蕾萍,桑标.习俗还是发生?——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下的毕生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49-55.

[5]杨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现状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1-24.

[责任编辑李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0Y33);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项目编号:2015-04)

朱云峰,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与教育技术理论。

G711

A

1674-7747(2016)23-0007-03

猜你喜欢

历程职业技能理论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坚持理论创新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神秘的混沌理论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