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风格
2016-02-16刘文贤
刘文贤
浅谈《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风格
刘文贤
鲁迅先生撰写《记念刘和珍君》,旨在纪念刘和珍君以及跟刘和珍君一样被残忍杀害的青年学生们。文章语言中的逻辑矛盾暗含着鲁迅先生内心汹涌的情感矛盾。多处使用了转折句式,维持着文章字句间隐形的热度。叙述和议论的语言颇为冷静,但抒情的地方又热烈而深沉。
一、语言中的逻辑矛盾暗含情感矛盾
如果按照文学阅读的常规方式对《记念刘和珍君》进行层意划分的话,可以将《记念刘和珍君》全文分为八个部分。八个部分都有着各自“言而不言”的逻辑矛盾。第一部分,作者大致说明了写作的目的和背景,表示“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二部分描述了自己内心悲痛愤慨的心情,所以“我实在无话可说”。第三部分叙述了刘和珍君牺牲的事件,一句“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将作者的绝望展露无遗。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是鲁迅先生的自勉之词。第六部分的“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和第七部分的“我还有要说的话”之间的逻辑矛盾,正是作者希望能够为逝去学生们写点什么的心情和对国家沦陷、政府腐朽的绝望之情相互拉锯着的具体表现。第八部分则是作者最终的情感宣泄,“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这八个部分反复地纠结徘徊于“无话可说”和“有话要说”这两种状态。逻辑上的矛盾,表面上是因为鲁迅先生的优柔寡断而犹豫不决,却恰恰暗含着作者冷静的理性和热烈的情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在思维变化上并不存在问题。迫切需要宣泄的浓烈情感占据着作者身体中的每个器官,尤其是握笔的手指和思考运转的大脑。但理性却在努力地压抑这种情感,让这一纪念性的文章不至于成为一篇纯粹为了抨击时事而写的政治议论文。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理性的逻辑矛盾展现感性的情感矛盾,以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感染每一位读者,对牺牲的进步学生们进行沉痛的哀悼,进而唤醒更多良知未泯的中国人。
二、使用转折句维持文本的隐形热度
《记念刘和珍君》里一共有69个完整的句子,而使用了转折句式或是转折联词的句子就有26句。整篇文章使用的转折性联词包括了日常写作中常用的“但是”、“然而”、“不过”、“可是”等。有些虚词本身并不具有矛盾对立性的转折含义,比如“还是”、“而”、“却”、“竟”等。这类虚词的语义虽然也带有转折,但语势相对较弱。鲁迅先生在使用这些转折性虚词的时候,通过鲜明的对比达到了“语转意连”的效果。全文上下,使用联词“但”和“但是”的句式共有12处,使用联词“然而”和“可是”的句式共有6处,而使用虚词“而”和“却”的对比句式共有6处。
例如,在回忆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时,鲁迅先生认为刘和珍君作为一个接收了先进思想教育的进步女学生,敢和政治背景过硬的学校校长作对就“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而见了本人,眼前所见的“她”却完全颠覆了作者原先的所有假想。鲁迅先生形容刘和珍君的初印象是“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常常微笑着”和“态度很温和”跟前面的“桀骜锋利”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再加上这里的虚词“却”和转折联词“但”一起使用,加深了读者对刘和珍君谦和温驯的印象。再例如,鲁迅先生自认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受人奴役和将自身痛苦转嫁于他人的劣根性,却依然被现实的残酷人性所震撼。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以及中国女性面临苦难和死亡时的从容淡定。作者在文中连用三个“竟”的排比句,对比血腥的现实和天真的假想,充分表达出了作者悲愤不平的热烈情感。
这种前后分句意义截然相反或是矛盾相对的句式叫作主从关系转折复句,主要利用前后对比的差异性和区别性,强调和凸显出句子的后半部分。《记念刘和珍君》的大多数转折句,前半句都是冷静而理性的说明或自白,后半部分则多为热烈的抒情和悲愤的控诉。通过主从关系转折复句的处理,让前面的冷静不至于冷却,又提升了后面热情的热度。这种语言风格的感染力能够使读者在前后转折的鲜明对比中,认识和理解到鲁迅先生沉郁顿挫的叙述方式,深刻体会到他波涛汹涌的热烈情绪。
三、冷静的叙述和热烈的抒情相结合
前文中已经提过,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以理性压抑感性,又用强烈的情感宣泄激起读者理性的思考。文章先交代了和平请愿的学生遭到军队残酷镇压的前后缘由,将刘和珍君这一人物作为请愿学生队伍中的核心代表,夹叙夹议。然后,通过自身在理性和感性间的情感矛盾转入抒情。“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这些包含着痛苦情绪的字句,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同身受。而作者又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三个女子从荣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这样的理性思考使人愈发感动于请愿学生们,特别是女学生们的勇敢。“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大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的嘲讽和批判,更是让人在作者冷静的笔端下感觉到阵阵寒意。
冷静的叙述和热烈的抒情有机结合,这样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用热情将读者的热情推上高潮,又用一盆理性的冷水浇灌下来。读者不断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热情澎湃和冷静理性的双重煎熬。表面的热度持续升高,深层的理性也具有冷静的情感热度,犀利的语言更显现出鲁迅先生沉郁顿挫的文学力量。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沉郁顿挫的语言极富感染力,不仅仅局限于“言而不言”、“冷而不冷”和“冷热结合”的语言风格,还有诸如批判、嘲讽和正话反说等其它一些语言方面的特色因素。鲁迅先生留下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语言艺术上的优势和可取之处,值得读者学习与借鉴。
作者单位:★甘肃天祝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