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生态环保养殖 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
2016-02-16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致力生态环保养殖 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
文|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是一家以养鸡、养猪为主业,兼营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在全国23个省(区、市)建成200多家一体化公司,员工4万多人。2015年,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鸡7.4亿只,商品肉猪1500多万头,营业收入482.37亿元。预计2016年全年上市生猪1700万头。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关怀下,温氏股份以“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家庭农场”为运营模式,采用“猪——沼——果(鱼、蔬、林)”生态养殖,在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快速提升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规模养殖场是生产的基本单元,是公司生产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公司建立了合作家庭农场一站式物资供应、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的现代农牧服务平台,与家庭农场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环保等工作的全方位把控。2015年,合作的家庭农场共5.52万户,家庭农场主获利61.19亿元。近年来,规模养殖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科研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自1992年10月起,公司就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始紧密合作,现已与20多所知名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了长期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温氏股份目前已建成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企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基于全面产学研的技术合作机制,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平均每年立项科研项目超过200个,且均贴近生产实际需求,成果转化迅速。目前,种猪PSY达24头,居全国领先水平。
二是设施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目前温氏股份种猪场建设采用“高效工厂化猪场建设标准2.0版”(含环保标配),家庭农场也向现代化过渡。2010年以前建设的猪场以传统敞开式标准2万线为主导,采用人工饲喂、自然通风的生产模式;2010——2014年以密闭式标准2万线为主导,配置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环境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成绩;2014——2015年以密闭式4万线为主导,利用大线规模效益,配套自动喂料、环控系统,提高人均生产效率与生产成绩,节约了建筑面积;2016年开始以工厂化猪场建设为主导,改善生产流程,采取“全密封钢结构猪舍+全自动喂养系统+定位栏配套自动送料系统+刮粪系统”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目前,温氏股份已建成投产种猪场217个,人均饲养基础母猪数由50头提高到200头,人均单批饲养肉猪数从400头增加到2000头。
三是基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温氏股份已经建立了企业云数据中心和覆盖整个养殖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温氏信息系统基于企业管理模式自主开发,不仅基本实现企业内部人财物、产供销的信息化管理,而且将家庭农场生产过程的所有业务环节(种苗、领料、免疫、质检、上市、结算等)全部纳入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范畴。技术员下乡时通过移动终端记录生产数据,为家庭农场所饲养的每一批畜禽建立了完整的数据档案,对推行企业的生产标准、指导家庭农场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信息系统,集团公司能够实时掌握分布在全国各地200多个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动态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显著增强整个集团的管控能力。
二、认真履行畜禽养殖环保主体责任
温氏股份在发展现代畜牧业、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引进、应用先进的环保处理工艺和设施装备,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加大环保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公司下属养殖场年均减少COD排放约6.4万吨,氨氮排放约1906吨。
一是建立并落实环保管理制度。环保是管理,不只是花钱建设施;设施是前提,但效果更取决于管理。2014年出台了《集团环保工作管理制度》,董事会与集团每年分别举行环保专项检查,分公司每个季度举行环保专项检查。对合作家庭农场的环保管理,实行事业部、区域公司、服务部、管理员为组织化流程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环保设施投入使用和及时纠偏。温氏股份在环保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上日趋成熟,基本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管理。
二是坚持做好源头减量。一方面,在过去雨污分离的基础上,采用了“清污分流、粪尿分离”等一系列新措施。例如采用干清粪和机械刮粪工艺,减少污染物和废水的水量,将猪饮水过程漏出来的水单独引流,并对猪场用水量进行考核,要求种猪场每万头猪苗产能每天废水水量不允许超过40吨,这样既可减轻后端处理的压力,又使固体粪污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利用。另一方面,要求合作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建设环保设施,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新建合作家庭农场必须环保设施配套到位才予以安排种苗。
三是采用经济实用的技术工艺。种猪场主体工艺是“隔渣、固液分离——厌氧处理——缺氧/好氧处理——化学混凝——氧化塘”,处理后的废水经消毒后大部分回用于场内,用来冲洗粪沟和场内绿化。废水处理设施投资费用为每头猪苗40.49元,平均每吨水处理费用为1.71元,每头猪苗废水处理费用约为1.86元(未含人工费、设备折旧等),场内粪便经自动化槽式发酵设施发酵后作为农业有机肥进行利用。家庭农场采用干清粪或机械刮粪工艺,实现雨污分离、清污分流和干湿分离;配备堆粪棚、沼气池、废水储存池和农业利用设施。针对周边农田较少的家庭农场,按照每头猪0.2~0.25平方米的建设标准,配备舍外降解床,出台了《肉猪家庭农场舍外降解床建设与运行管理规范》。
四是做好资金和人员保障。2010——2015年,公司用于环保设施新建以及改扩建的资金已超过11亿元,用于养殖户环保补贴资金达3亿元;今年上半年共审批养猪环保项目36个,累计投入2.09亿元。集团共有环保专业技术人员68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专业环保人员约180人;每一个环保设施平均配备2~3个专人运行,整个集团约500人。
三、建议
第一,通过贷款解决养殖资金问题。一是加强与贷款担保公司合作,搭建“金融——政府——养殖业主——担保公司”四方融资平台,解决养殖业主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探索实行变通质押方式,通过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将生猪、猪场(舍)基础设施、养殖业主租用的土地折算成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推动养殖贷款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进行整体规划解决养殖用地问题。将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用地总体规划中,让养殖用地拥有合法地位而不再被其他项目挤占,更好满足养殖用地需求。进一步明确畜禽养殖用地属于农业用地,规模养殖场因生产需要建设的猪舍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等,应当视作必要的设施农业用地,从而有效解决养殖用地难问题。
第三,出台政策促进养殖环保整改的落实。一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以及污染治理补助配套政策,调动养殖户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设立环保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促治”和“奖惩结合”的形式,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三是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畜禽规模养殖污染的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和养殖户共同出资治理畜禽污染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