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

2016-02-16陶莉萍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抗病毒

陶莉萍 黄 华

护理管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中的应用效果

Lowering the rate of forgetting taking antiviral drugs among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hroug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陶莉萍 黄 华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的效果。 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及对策制定和实施。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16.4%降至实施后的5.4%。 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提升了护理人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团队合作精神。

肝炎,乙型, 慢性;品管圈;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炎症,阻断肝硬化,预防肝癌及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要选择[1]。有研究[2]表明,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选择有适应证的治疗对象、把握恰当的治疗时机、针对病毒的不同变异株和基因型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案、维持足够的疗程等,但同时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一年半以上时间,并且疗效不确定,导致患者自行改变用药频次或剂量、擅自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据文献[3]报道,59.8%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遵从医嘱。因此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尤为重要。为此,我科开展了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6月在我科住院的病情、治疗方案相似或相同并且认知、语言、理解力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3例。其中男183例,女50例;平均年龄57.1岁;文盲45例,小学75例,中学66例,大专及以上47例。将2015年3~4月住院且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服用抗病毒药物总例次为390例次)、2015年5~6月住院口服抗病毒药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1例作为观察组(服用抗病毒药物总例次为406例次)。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实施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5年3月通过自愿报名及组织推荐选出圈长1名,圈员9名,护士长担任圈辅导员。确定圈名为“同心圈”,意在“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紧密团结在一起,通过团队力量,守护患者健康”。

1.2.2 主题选定

品管圈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待改进的工作问题,通过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等评分比较,最终确定“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3 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

①现状调查。经圈员讨论及综合文献分析制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情况调查问卷和抗病毒药物常规服用调查表。通过调查2015年3~4月住院的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乙型肝炎患者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为16.4%,通过分析得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高的原因为患者药物知识缺乏、医患沟通欠缺、患者依从性差,依据80/20法则,将此3项列为本次改善的重点,改善重点累计百分比为87.6%。②要因分析。全体圈员通过医生、护理人员、患者、系统4个方面分析归纳出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高的要因为医患沟通欠缺、抗病毒口服药物宣教不足、患者依从性差,并绘制出鱼骨图(图1)。

图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漏服率高的原因

1.2.4 目标值设定

明确重点内容,拟定改善目标。圈员能力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根据管理目标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估后得出,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能力为75.0%,计算目标值: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6.4%-(16.4×87.6%×75.0%) =5.7%。

1.2.5 对策实施与改进

针对需要改善的三个重点问题,圈员们召开圈会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措施,并对提出的对策逐条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型和圈能力4个维度进行评价。针对三个主要问题,拟定对策。

1.2.5.1 制作抗病毒药物手册,加强药物知识宣教

全体圈员经过共同努力制作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知识手册,包括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不良反应、药物的选择、家庭的支持等内容。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放抗病毒药物知识手册,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地向患者详细讲解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机、疗程、服用方法、坚持抗病毒治疗的意义等,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向患者家属讲解乙型肝炎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护士长每天查房时通过询问患者了解患者对抗病毒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向责任护士反馈,确保护患沟通的有效性。每天用小广播向患者讲解抗病毒药物的知识。对文化水平低、记忆力差的患者,反复多次宣教,着重强调规律服药及定期到医院复查的重要性[4]。

1.2.5.2 制作温馨提示标语,加强医护患沟通

在医生办公室的每台电脑显示屏上方贴温馨提示标语,提醒医生向需要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详细讲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疗程及相关费用,和患者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有效地医患沟通会得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配合,使临床疗效达到最佳[5]。每天晨会时提醒医生。责任护士每天跟随医生查房, 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方便与医生沟通。

1.2.5.3 设置闹钟,建立抗病毒药物服药督促表

帮助行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用手机设置闹钟。责任护士与患者进行细致地沟通,协助患者使用手机闹铃设定个体化服药时间,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制作抗病毒药物服药督促表,悬挂于患者床尾,每天由夜班护士督促患者服用药物,并在表上签名 。整个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PDCA循环,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对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漏服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对由于未严格执行对策导致的漏服事件与绩效挂钩。

1.3 评价方法

评价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降至5.4%,达到目标值。

2.2 无形成果

全体圈员解决问题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得到提升,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及工作热情增强。

3 讨论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应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场所的活动[6]。其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讨论、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7]。本次品管圈活动前的调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抗病毒药物知识缺乏导致漏服的有24例,占37.5%,可见加强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已刻不容缓。医院是患者最便于获得健康知识的场所,医护人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全面、实用、具体地健康指导,也是充分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新时期医护职能的一种体现[8]。开展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后,圈员共同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策略,制作了抗病毒药物手册,让患者充分了解抗病毒药物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健康保健意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多观察、多询问、多聆听,实实在在满足患者的需求。常与医生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创造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本次的品管圈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从16.4%降至5.4%。

品管圈活动强调全员参与,共同改进[9]。品管圈活动从选题到解析问题,培养了圈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圈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护理团队的智慧,使个体充分发挥了在护理工作中的主人公精神,充分展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变被动为主动。此次品管圈活动中,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漏服率,同时也增进了圈员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本次品管圈活动也存在不足,还需要加强对品管圈的学习和认识,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使活动的成果不断得到巩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人性化关怀。

[1] 牛海燕.影响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疆医学,2012,42(7):88-89.

[2] 陆惠洁,卜桂珍.系统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7(6):117-119.

[3] 冯辉,何国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91-894.

[4] 潘建芬.持续质量改进在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1,9(33):3072-3073.

[5] 王武刚,张娇.实施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及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当代医学,2013,19(3):12-13.

[6] 周东梅.品质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50-151.

[7] 冯艮娇,叶柳红,吴洁珊,等.QC小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护理学报,2008,15(7):90-91.

[8] 崔凤梅,苏晓霞,谢延香,等.乙型肝炎与非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对乙肝疫苗复种认知状况的调查.广东医学,2011,32(3):375-376.

[9] 陈晓华,王立,陈群,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送安全的保障作用.护理学杂志,2013,28(1):58-60.

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

黄华,E-mail:46583672@qq.com

10.3969/j.issn.1674-3768.2016.04.030

2015-09-25)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