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探究过程 加深概念理解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02-15傅晖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温度计读数摄氏度

□傅晖

亲历探究过程 加深概念理解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傅晖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比较深的体会,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温度单位的科学表达不够准确,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方面的知识也比较欠缺。本文从科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出发,探讨温度单位的科学表述,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观察—比较—纠正”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科学的乐趣,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利用“资料库”开拓学生视野的做法。

温度 温度计 教学设计 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理解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4.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5.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过程】

一、比较水的冷热

1.教师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哪杯冷哪杯热?

2.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我们可以用手触摸的方法,知道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

3.教师小结:是的,通过触摸的办法我们可以知道水的冷热。在科学上,我们把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

4.教师提问:如果想知道这杯热水比这杯冷水究竟热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5.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和温度计”。(板书:温度和温度计)

6.规范温度计的常用单位:摄氏度。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接触过温度单位,今天老师要把温度在科学上的单位表述介绍给大家,常用温度单位——摄氏度,符号:℃。(板书:读作摄氏度,写作℃)

教师强调科学上温度的单位的科学规范表述是“摄氏度”,而不是“度”。

(2)认读温度。

19℃ 37℃ 25℃ 0℃ 100℃

二、观察温度计

1.认识各种温度计(同桌2人一支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同学们,今天我们2人一支温度计,认识使用温度计,首先要将温度计轻拿轻放,出现温度计破裂的情况要马上告诉老师。

课件出示: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2.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2人一组,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温度计的构造。

(1)观察温度计,温度计有哪些部分组成,完成小组记录表。

(2)学生交流汇报,温度计的各个组成。

(3)课件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的3个)。

课件出示:

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②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

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3.学生交流讨论。

温度计的单位为摄氏度,每一刻度表示1摄氏度,最高温度为100摄氏度,最低温度为零下2摄氏度。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准确地认识了温度计的构造,还弄清楚温度计使用前的3件事,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1.教师演示如何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平视)。

课件出示:平视图片。

2.课件出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3.学生使用温度计。

教师巡视学生使用情况,及时指导正确使用方法。

四、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课件出示模型温度计,学生练习读写温度。

2.零下温度读法指导。

3.温度计练习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在“温度和温度计”这节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我们观察了温度计,知道了它的组成,知道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还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温度计在我们生活中使用广泛,种类很多,我们可以继续学习温度计的“资料库”,深入了解温度计的其他知识。

五、拓展

阅读温度和温度计知识链接。

【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时,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规范科学名称的表达

本课由“冷水和热水的比较”活动开始,自然地引出了“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学生对温度概念的建立比较直接有效。在学生思考冷热程度如何具体表示时,导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温度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知,如量体温的“体温计”,家里的“气温计”,但是对温度的单位的科学表达不够准确,生活中学生常常习惯用“度”表示温度的高低,对于“摄氏度”这一温度的科学表达,普遍没有认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统一规范学生对温度单位的科学表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对“摄氏度”和符号“℃”的读读、写写,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对温度的科学表述,在本课结束前,学生对温度单位的表述统一、准确,能够科学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二、探索科学技能的培养

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是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温度计的使用也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常用的科学技能,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技能的提高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而学生的科学技能往往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获得,学生由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常常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的情况。

对于温度计的认识环节,笔者一改传统讲授法认识温度计的方式,而是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认识温度计。学生带着问题“温度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开始对温度计观察,亲历“观察—比较—纠正”过程,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将温度计的各个组成名称和构造连线,学生顺利完成了对温度计“玻璃泡”“红色液体”“单位”等组成的认识。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对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产生了强烈兴趣,为正确使用温度计这一科学技能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正确使用温度计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正确操作温度计,二是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本课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本单元其他科学内容的学习中还要使用到温度计,而且在四年级“温度和天气”一课中也将继续使用温度计。因此,在本节课中,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这一科学技能显得十分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有充足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用一用温度计,读一读温度计。

首先,在实验材料准备上,有意安排2人一支温度计,改变了4人小组一支温度计时学生“看得到,摸不到温度计”的尴尬,同时2人一组互学互助,让每个学生不仅是“用过”温度计,而且是“会用”温度计,使学生的科学实践技能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其次,在教师讲授温度计操作方法的同时,借助温度计课件,直观有效展示温度计的使用要点;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更准确地了解了温度计的使用操作及读数时要“平视”等注意事项。

最后,考虑到在温度计读数上,零上的温度读数比较容易读,而零下温度读数是个难点的状况,在教法上,笔者作了“方法指导—课件辅助—练习巩固”三步教学的尝试。

第一步是方法指导:零上读数往上读,零下读数往下数。

第二步是课件辅助:动态温度计(零摄氏度的升高和降低)。

第三步是练习巩固:根据温度计,写出读数。

通过以上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准确把握温度读数、深刻理解零下读数、有效完成巩固练习。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三、开拓学生知识的视野

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链接,并以“资料库”的形式呈现,以期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比如在本节课上,学生通过阅读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链接,拓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实际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温度计类型,知道了不同温度计的实际用途,因此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能力是对学生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引导。同时,这种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而且能让学生懂得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浙江省衢州市大成小学 324000)

猜你喜欢

温度计读数摄氏度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正确认识温度计
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温度计的『一二三』
三招搞定温度计
读数
读数
读数
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