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应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2016-02-15张龙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急诊科

张龙徽



急诊科应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张龙徽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在急诊科室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救护时间为(64.8±18.39)min,短于对照组(78.4±19.8)min,观察组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分别为9.8%(5/51)以及2.0% (1/51),低对照组29.4%(15/51)以及15.7%(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获得显著效果,患者预后更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诊科;临床护理路径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中医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在脑卒中当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最高,大约为75%。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都十分关键[1]。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主要在医院内发生而不是院前,在发病的3个小时内只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及时接受了治疗,这与急诊科室不规范的流程有较大关系[2-3]。在本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诊科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02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在50~85岁,平均年龄(63.2±12.5)岁。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在50~87岁,平均年龄(62.9±1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使用临床护理路径:

1.2.1在120出车途中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主诉、体征、症状等,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处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异物等在达到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急救处理。

1.2.2若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应立即将其转移到救护车上并返回急诊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使用脑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抽取血液标本,将相关情况向急诊科汇报。急诊科室开通绿色通道,并将MR检查单、CT检查单开具好。

1.2.3患者到达急诊科室后对其病情进行再次评估,若病情稳定应立即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然后送至MR室或CT室进行检查;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危急,那么应对其进行急诊抢救,待其病情稳定后再进行相关检查。患者病情确认后,将其转至脑卒中单元。

1.3评价指标

统计对照组的急诊救护时间、患者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

2 结果

观察组的急诊救护时间为(64.8±18.39)min,短于对照组(78.4±19.8)min,观察组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分别为9.8%(5/51)以及2.0%(1/51),低于对照组29.4%(15/51)以及15.7%(8/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在时间窗内接受了有效的治疗和干预,那么将极大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的预后更好[4-5]。急诊科室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而在返院途中,护理人员应及时与院内的急诊科进行沟通,将绿色通道提前开通,并开具好相关的检查项目,做好抢救和接诊的准备,保证院前救护与院内救护能够无缝连接,从而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6]。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的缺血性脑卒中采用急诊科临床护理路径,经对比分析研究可知,观察组的急诊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致残率及死亡率均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指的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将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护理计划的纵轴,将时间作为护理计划的横轴,从而制成标准的护理流程,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7-8]。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获得显著效果,患者预后更佳。

参考文献

[1]贾海清,阎慧荣,薛爱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1,25(30):2784-2785.[2]罗春志,袁兴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3):261.

[3]刘兴山,崔淼,董雪,等. 运用临床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61-3962.

[4]聂艳,曹辉,秦晓晓,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16):96.

[5]杨玉梅,辜丽江,尹艳红,等. 脑卒中康复病人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评价性研究[J]. 全科护理,2014(18):1656-1657.

[6]陈冬梅,肖嵘,陈传莉,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75-5276.

[7]陈彬. 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1):174,176.

[8]张黎红,曾诚.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40-241.

·效果观察·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ZHANG Longhui, Emergency Department,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arbin C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7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parallel and single blind, a total of 10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1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51 cases). Results Emergency rescue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64.8±18.39)min,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8.4±19.8)min, the rat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8% (5/51) and 2.0% (1/51), which were lower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9.4% (15/51) and 15.7% (8/5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proces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patient's prognosis is better.

[Key words]Ischemic cerebral apoplexy, Emergency department, Clinical nursing path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11-024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11.171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