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锦瑟》谈作文的“整合”教学

2016-02-15龙潇

中学语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无端锦瑟李商隐

龙潇

从《锦瑟》谈作文的“整合”教学

龙潇

针对传统的语文教材,有学者认为:“传统的语文教材往往是以阅读课程设计为主、作文课程设计为辅,阅读课程编排结构相对较为完整、科学和精细,而作文课程编排却较为零散、随意和粗放。”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没有现成而完备的套路可走,学生在作文时经常会因为头绪多、材料杂,什么主题都想写,哪个材料都难以割舍而患得患失,以至于写出的东西思路杂乱、不伦不类。所以,“整合”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锦瑟》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侧重于从“情诗”的角度去分析。讲解完《锦瑟》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命题作文——《印象锦瑟》,目的是想看他们能否将繁杂的知识有机地“整合”成一篇主题突出,而且符合考场要求的习作。所谓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对于以上李商隐的这首诗,从“情诗”的角度该怎么整合呢?

学生作文里的有:晚唐、小李杜、牛李党争、终生潦倒、悼念亡妻、心有灵犀等。不难推想,面对这些头绪繁多的素材,不少学生可能会陷入写作的四大困境:①主题不明确,思路混乱、素材堆砌多;②入题太慢,关键处着墨过少;③缺乏文本意识,没能对《锦瑟》进行深入解读,而是避重就轻、旁敲侧击;④挂流水账的陈述太多,缺乏文学语言的锤炼。

其实,顺势而为,稍加“整合”便可化腐朽为神奇。当然,这种整合是建立在良好的观察和思考基础上的。有论者指出:观察和思考可以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表达训练可以解决“不会写”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思考,你会发现一个巧妙的整合方式:以该诗思路为行文顺序,以诗句为切入口,挖掘有关《锦瑟》的“潜力”。为了给学生说明这种方法,我现场创作了《印象锦瑟》:

是谁?夜月中弹奏,一曲相思,两处闲愁;是谁?风雨下敲击,无端锦瑟,倾诉华年。琴瑟和谐,那是早已有之的故事;红袖添香,那是曾几何时的回忆。我知道,古瑟中的五十根弦;却不知,真正拨动了李商隐心弦的是哪一根?我知道,锦瑟上的雕龙画凤;却不知,真正浮现在玉谿生脑海的是哪一块?无端、无端,没有来由;无端、无端,没有结果。寒风凄楚中,一位四十六岁的诗人凭栏远眺。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在他眼前幻化。往事萦绕心头,像那百步九折萦绕山峦的蜀道,盘旋曲折,挥之不去。

那是庄周梦蝶的物我两忘。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变成了一只蝴蝶。他有一个疑问:到底是“他”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他”?可以说,在这么一个物我两忘的时刻,庄子糊涂了。其实,李商隐也糊涂了,他与她的感情到底是真实的存在,还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

那是杜鹃啼血的凄婉迷茫。茫然不可考的蜀国出现了一个叫做杜宇的国君,他本是好心地将自己的权力让渡给另一个人,却不料,这直接导致了蜀国灭亡。所以他十分伤心,幻化成为一只杜鹃,用那沙哑而带血的喉咙去赎罪。或许,李商隐和她之所以没有走到最后,与他的“赎罪”有关。或许,他在政治上陷入牛李党争的“罪”需要用情感的无果来“赎”。

那是鲛人泣珠的曾经沧海。传说,深海鲛人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变成珍珠。我想,李商隐那时应该也留下了眼泪,只是不知道,那段时间不长的爱情,会不会也变成他们此生最为爱惜的珍珠呢?

那是良田暖玉的海市蜃楼。传说,良玉埋藏于蓝田,其光不减。人们能够在蓝田的上空发现徘徊不去的彩色烟云,绚烂异常。有人说那只是一种海市蜃楼的假象,可望而不可及。可是,很多事情,要是你不去经历,怎么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假象?譬如李商隐之于她,或许最终的结局成为一场空,但他们曾经绽放过、绚烂过,这就够了!

直道相思了无益,情深唯有李商隐!这种情感哪里能够等待,它早已成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印记,留在了晚唐的千古风韵里。只是那时,只关你我;只是那时,已经迷惘。千年之后的你,面对《锦瑟》,会不会有一丝动容呢?

让我们再回到上述四个学生可能会犯的问题上来,看看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首先,是思路与主题的问题。为了突出主题、思路统一,范文依据《锦瑟》诗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段落,使得行文更合逻辑、结构统一;至于入题太慢的问题,范文开门见山,开头就直接化用《锦瑟》中的句子,直接点题、层层深入;再是回避《锦瑟》文本的问题,范文处处都在写“锦瑟”,在重点段落中都有对《锦瑟》的解读与分析;最后,是文章语言平铺直叙、苍白无力的问题。范文通篇用较为诗意的语言,避免了枯燥无味。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无端锦瑟李商隐
嘲桃
虬曲无端写盘郁 苏轼《木石图》辨析
非公担当
石榴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锦瑟
今古无端入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