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镜合教授辨治胃肠疾病经验撷要※

2016-02-15林永杰谢欣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

林永杰 谢欣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广州 510405)



陈镜合教授辨治胃肠疾病经验撷要※

林永杰谢欣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广州510405)

摘要:随着现代人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精神压力的增大,生活规律紊乱,致使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本文将陈镜合教授辨治胃肠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包括病机认识,辨证论治及临证特点。

关键词:脾胃病;辨证论治;陈镜合

陈镜合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镜合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半个世纪。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半个世纪的临证经验,陈境合教授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将其介绍如下。

1病机认识

《素问·调经论》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2]陈镜合教授认为肠胃病的病因总不离情志不畅、饮食劳倦、痰湿阻滞、脏腑虚弱等。临床表现虽有千变万化之候,但离不开寒热虚实之象,亦常表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寒中有热,热中有寒,寒热互结,湿热相杂等证。寒者如风寒犯胃,脾胃气机受扰,运化失常而致胃痛腹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寒湿所犯,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气机不畅致脘腹痞满,口淡纳呆,大便稀溏;热者如燥热所犯耗伤胃肠阴津而致口燥咽干,胃痛干呕,大便干结。湿热所致,内滞胃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邪伤肠络可致脘腹胀痛,泄泻下痢,便秘便血等;实者如忧思恼怒,怒则伤肝,肝气横逆,先犯脾胃,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此证在临床上最为常见,表现为脘腹胀痛,喛气泛酸,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气机不畅,郁久化热致胃脘灼痛、吞酸口苦等症;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食滞日久损伤脾胃致气机不畅,运化失常,表现腹胀纳差、呕吐腹泻等症;气滞日久,由气及血而致血瘀,由经入络而致瘀阻脉络,诸疾由生;虚者往往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失于受纳及运化,脾胃阳虚,寒由内生或过用苦寒之品损伤阳气,脉络失于温煦从而产生相应的胃肠病。胃肠道疾病的病因病机虽有虚实及气血寒热、湿痰食郁之分,但究其根本原因不外乎是脾胃气机阻滞,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所致。

2辨证施治

陈镜合教授治疗脾胃疾病,以气血寒热虚实为辨证要点,根据脾胃疾病的不同证型,辨证用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陈老常用的治法及用药归纳如下:

温中健脾法: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脾阳不足,脾胃升降失常之脾胃虚寒之证。症见脘腹冷痛,痛势绵绵,喜温喜按,饥劳则甚,大便溏薄或下利,完谷不化,舌质淡薄,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方用黄芪健中汤加减,常选用黄芪、白术、肉桂、生姜、大枣、炙甘草、党参、砂仁、白蔻仁等。

降逆化痰法: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胃气失降、胃气上逆之证。症见胃脘痞硬、嗳气不减,反胃呕吐重者。方用丁蔻理中汤合乌贝散加味(陈氏自创胃痛方),常选用丁香、白蔻仁、党参、白术、干姜、法半夏、乌贼骨、浙贝母等,具有温中降逆,散寒醒脾之效。

疏肝和胃法: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郁滞之肝胃不和之证。症见上腹部或胸骨后反复性发作疼痛,胃脘痞满,饱胀,泛酸,喛气、嘈杂,恶心、呕吐,舌质淡苔微厚,脉弦,每因情志异常上述诸症加重。方用柴胡疏肝汤或越鞠丸加减,常选用柴胡、白芍、砂仁、法半夏、枳壳、陈皮、苍术、神曲、香附等。

养阴益胃法:用于治疗素体阴虚或热邪灼伤阴液伤津耗气之胃阴不足之证。症见胃脘灼痛隐隐,嘈杂似饥,烦渴思饮,口干舌燥,恶心干呕,大便秘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光剥,脉细数。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常选用沙参、麦冬、石斛、柴胡、白芍、女贞子、郁金等。

芳香化湿法:用于感受湿浊之邪,或脾失健运、胃气郁滞、湿浊内生之脾虚气滞之证。症见脘腹痞满,食少体倦,呕吐泻泄,舌苔浊腻,脉滑。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常选用陈皮、法半夏、党参、茯苓、苍术、川厚朴、藿香、白蔻仁、砂仁、甘草等。

抑肝理脾法:用于治疗肝脾不和,木乘士虚而作泻之证。症见慢性腹泻,腹痛,痛即欲厕,善太息,噫气,胸胁胀闷不舒,舌质边红,苔白中裂,脉象沉弦。方用痛泻要方加味,常选用防风、白术、陈皮、白芍、木香、川黄连、木棉花、藿香等。

温肠止泻法:用于治疗脾肾虚寒所致的肠道寒凝之证。症见小腹隐痛,遇寒加剧,喜温喜按,肠鸣便溏或久泻不止,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缓。方用四神丸加味,常选用煨肉蔻、补骨脂、炮姜、吴茱萸、五味子,再加熟附子片、肉桂、台乌、沉香等温中散寒。

辛开苦降法:用于治疗寒热互结、胃府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之寒热错杂之证。症见胃脘痞满,喜暖怕凉,痛处喜按,重按又痛甚,食后脘部胀痛加剧,呃逆喛气,腹胀矢气则快,舌质暗红,苔厚微黄,脉沉细滑。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常选用法半夏、党参、黄芩、黄连、苏梗、干姜、藿香等。

补中益气法: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运化失职导致气机升降失调之证。病见:脾胃气虚,困倦少食,饮食乏味,气虚发热,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大便难等。舌淡白,脉细。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选用党参、陈皮、升麻、白术、柴胡、黄芪、当归等。

3临证特点

3.1治脾胃重理气脾胃同处在中焦,以膜相连,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斡旋一身之气机。在肝的疏理条达之下,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序,机体协调而不病。若肝气失疏,脾气不升,胃失和降则生气郁、气滞、气逆,久则气虚之症。陈教授认为治则当疏、当升、当降、当和、当补,理气贯穿始终。陈老临证上,选用理气之品也别出心裁,上焦者常用苏梗、白蔻仁、陈皮;中焦者常用砂仁、枳壳、佛手;下焦者常用木香、沉香、大腹皮、厚朴。理气药用作行气调畅气机,但行气之品亦能耗气伤元劫阴,故用量不可过大,且不能长期服用,故陈老在药物配伍过程中常加入白芍、石斛、沙参等收敛之品以防耗散太过。

3.2四诊参重观舌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法则。在四诊中,问诊及脉诊受医者主观影响较大,陈老治疗脾胃病尤其重视舌诊,且舌为脾胃之外候,舌苔禀胃气而生,舌质赖气血而充盈,舌象的形成和变化亦是脾胃功能状态的反映。他认为舌象可以诊察全身气血盛衰和脾胃的病理变化,治疗脾胃疾病,舌诊应为四诊之首。如舌质淡而胖,苔白而润主脾胃虚寒;舌质淡嫩而瘦薄,苔少或无苔是气虚为主,伴阴液不足,为秉赋虚弱之象;舌质淡,苔白嫩而滑主脾胃阳虚。舌红而瘦津少为脾胃阴虚或大肠津亏;舌红苔黄腻多为脾胃或大肠湿热。胃肠血瘀多见瘀点或瘀斑在舌尖或舌中部。

3.3用药轻疗效验目前有些年轻的中医治疗脾胃病,对药物的用量用法不太注意,出现“堆药”现象,认为药物用量越大、药物品种越多,治疗效果就越快。陈老认为,中医诊治疾病,关键在于辨证。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更要懂得中医中药治病的原理,其原理在于利用天然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以及其功用,调动人体的自身调和能力,激发人体固有的愈病机制,从整体上补偏救弊,从而达到扶正驱邪的目的。故陈老在脾胃病临证选方时,以辨证准,用药轻,疗效验为原则,在处理一些疑难脾胃病症时,往往以寥寥数味药,往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治疗效果。

3.4后天本重顾护脾胃为“后天之本”,是脏腑气血机能活动的综合体现。人体固有的抗病、愈病能力有赖脾胃,它源于先天、养于后天,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是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一旦脾胃受损,抗病、愈病能力下降。所以,陈老注重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强调脾胃为本,中气宜充,在遣方用药时处处注意顾护胃气。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在辨证的基础上,其方常用砂仁、甘草。目的在于醒脾和中,温运脾阳。另外,还常以茯苓、白术作为药对,白术健脾燥湿为主,茯苓以利水渗湿为要,两药相配,一健一渗,使脾可健,湿可除,达到治病的目的。姜枣乃振奋胃气之药,只要舌苔不厚,陈老亦常用之。脾胃之气只可顾护,而不可损伐,所以陈老临床上很少用大黄、芒硝之品,实在要用的也只是中病即止,常以厚朴,莱菔子、枳实之属代之,或以大黄泡温开水服用,既能攻胃肠之实邪,又不伤脾胃之气,实为经验之谈。

3.5畅情志调饮食俗话说得好,“三分治,七分养”,脾胃病更是如此。忧思恼怒,气郁伤肝,土木相关,情志不遂则肝失调条达,肝气横逆犯胃,以致脾胃不和。《景岳全书》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3]陈老认为,脾胃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与时下生活压力、心志情绪、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故临证上给予患者饮食的指导及情绪的开导,可提高疗效。临床上,陈老常言,一要畅通情志,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观情绪,才能肝气疏、胃气降、脾气升,增加治疗效果。二要饮食有节,切勿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饥饱失常。此外,陈老认为,食疗是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一大特色。饮食养生早期见于《内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4]祖国传统医学就有“食药同源,凡膳皆药”的说法,故正确的饮食可起到药疗的作用。陈老指出,脾胃病的饮食调理,除结合季节本身外,还必须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人的体质进行调理才能起到食疗的效果。“胡椒炖猪肚”“花胶淮山养胃汤”“沙参玉竹鸽子汤”“参芪砂仁瘦肉汤”等都是陈老在临证上根据患者体质,推荐的食疗方。

3.6“现代中医”在脾胃病中的应用陈老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结合”的现代中医思想,这样,既发挥了中医学的特色优势,又可弥补中医四诊的不足。陈老“现代中医”的学术思想在治疗脾胃病的过程中也得到运用。陈老认为,目前受到环境的改变,食品的安全、生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高,而且逐渐趋向年轻化,但由于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忽视,往往待出现消瘦、黑便、甚至呕血等症状时方引起注意,而此时多已经发展为消化道肿瘤的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故对于胃肠疾病反复治疗效果不好,特别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应完善胃肠镜、腹部CT、相关抗原等检查,切勿一味调整中药,以延误病情。陈老临证上一直运用“现代中医”的思想,他认为,要中西医优势互补结合,不要和尚念圣经的结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用来发展自身,临床诊断必须做到中西两手,治疗方面除急危重症外,力争做到“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治疗脾胃病更应如此。

4结语

上述经验和思想是笔者在跟随陈镜合教授在门诊、病房侍诊,以及在陈镜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笔者认识水平有限,仅略兴其点滴一二,远远不能反映陈老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足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参考文献

[1]刘继东,王建波,曲怡,等.言治脾当先调气[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8): 1947-1950.

[2]王建康.《内经》内伤发热证治[J].中医函授通讯,1992(2):7.

[3]周福生,程宏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传承[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21):2225-2229.

[4]路新国.《黄帝内经》与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74-178.

Experiences of Professor Chen Jing-he in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LIN Yongjie, XIE Xinying
(Integrated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quickening pace of modern people's social life, the increase of work pressure, mental stress and disorder of the life of the law, resulting in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Chen Jinghe in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cluding pathogenes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Chen Jing-he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杨小红2015-12-22)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陈镜合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7.03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7-0075-04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及预后影响观察
早期2型糖尿病心肌病中医体质辨识研究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中医辩证论治在社区先兆流产孕妇管理中的应用疗效
中药药枕治疗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