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救助教育对儿童成长作用的探析
——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2016-02-15张璐璐
张璐璐
(长春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我国在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儿童教育问题。众多留守儿童、贫困儿童一方面承受着物质条件上的相对匮乏,一方面又面临着缺乏关爱导致的性格孤僻、偏激、易受侵害等各种问题。[1][2]而很多城市当中的儿童尽管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但其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力、抗压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却逐年下降。如何让这些孩子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有能力和眼界去改变目前的处境,形成完整、坚强、独立的人格是整个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放眼国际上对问题儿童、贫困儿童教育取得最瞩目成就的当属由教育家、音乐家和活动家荷塞·安东尼奥·阿布吕尔于1975年首先在委内瑞拉发起的儿童音乐救助体系(El Sistema,以下简称委救助体系)。委救助体系的巨大成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贫困儿童和问题儿童救助教育的浪潮,该体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有效性也为世界所广泛认可。无论是非洲的纳米比亚、埃及、肯尼亚,还是美洲的秘鲁、巴西、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苏格兰、英格兰都在委内瑞拉儿童音乐救助体系的影响下建立了类似的教育项目。本文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委内瑞拉救助体系教育理念的内涵,发掘其教学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并因地制宜地对其进行有效的借鉴,为我国当前儿童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一、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的发展及其理念内涵
委救助体系从一间废弃的车库和11名学生开始艰难起步,当时整个社会都不认同阿布吕尔的教育观念,认为让那些问题少年去演奏高雅音乐是疯子的行为。尽管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但阿布吕尔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1977年,阿布吕尔的乐团在苏格兰阿伯丁举行的国际比赛中获胜。自那以后,音乐救助体系获得了委内瑞拉政府的资助,并由委内瑞拉社会福利部门全面接管。[3]从1995年起,泛美发展银行评估了音乐救助体系的社会价值,并为该体系提供了数千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建造各类的活动中心。
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5年底,音乐救助体系在委内瑞拉的3000万人口中成立了400多个青少年乐团训练中心,上百支青年乐队、数百支少儿和儿童乐队,超过70万的孩子接受了乐队训练,救助体系聘用了近万名音乐教师。英国著名评论家将委内瑞拉青年交响乐团排在全世界交响乐团的第五名,充分说明了委救助体系的影响力。该体系培养出的世界著名指挥家杜达梅尔在27岁已享誉全球古典乐坛,夺得德国马勒指挥大赛的头奖;同样来自这个乐团的年仅17岁的低音大提琴手鲁兹已成为柏林爱乐乐团最年轻的乐手,中提琴手瓦奎兹连夺八项中提琴国际大赛头奖,这一系列成就使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成为交响乐界最令人瞩目的成就。[4]委救助体系教材被应用于委内瑞拉常规公立学校的授课之中,并且计划使其遍布整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学校。此外,体系还将受众的阶层进一步下调,目前已经开始在三个城市招募无家可归的儿童。正如阿布吕尔所说:“在拉丁美洲,艺术不再局限于社会的精英阶层,艺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权利,每个人都可以享有这样的权利。”
为了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贫困孩子”[5]的目标,委救助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格教育理念,明确的教育理念成为救助体系每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该体系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委救助体系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个体尊严和选择生活的权利。让每个人过有尊严和价值的生活,这是救助体系中一条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救助体系将自身定义为社会改造项目,而非单纯的音乐教育项目。音乐是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让贫困的儿童同样拥有尊严、幸福而有价值的生活,拥有选择生活和面对逆境的勇气才是体系的最终目标。这一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体系的教育方法,决定了体系的教育不以教授技巧为主,而将培养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分享精神作为重点。
2.认为每个孩子通过学习都能够深刻地体验和表达音乐,能够从音乐的学习中获益,甚至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抉择。委救助体系的音乐教育形式以“体验和表达”并重,强调成员亲身参与到音乐当中,不仅聆听音乐、体验音乐,还要演奏音乐和创作音乐。这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观(Paraxial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是不谋而合的。[6]只有亲身参与的音乐才能使成员们真正地进入学习和成长的氛围中,才能充分领略音乐带给心灵的强大抚慰,才能体会到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快乐,才能获得充足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3.认为坚强的意志是战胜贫穷和逆境的最好武器。精神的富有是救助体系中最宝贵的财富,能够创造出美妙卓越的音乐。救助体系是一种精神的救助、文化的救助,通过教育使成员们获得富足的精神世界和坚强的灵魂。物质上的救助能够帮助人一时,精神上的救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状态,才能达到施助与受助间的相互促进。
4.只有在爱、赞美、快乐和不断成功的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委救助体系通过良好的沟通、高度的责任感和一腔雄心壮志来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儿童都有无穷的可能性和能力去争取卓越。“相信孩子”这一理念贯穿了救助体系的各个方面。救助体系中的音乐教育是合作的教育、沟通的教育,教育中强调快乐、不断进步的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潜力。因此,体系采用了团队性极强的合奏表演作为主要教育形式,注重引导每个成员努力使团队的表演水平不断进步,而不强调成员个人的演奏技巧和竞争心理。
纵观委救助体系的教育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其出发点都没有离开儿童的性格塑造和品格锻炼,委救助体系没有以任何演奏或创作水平作为衡量教育结果的标准,音乐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潜移默化地成为培育儿童信念的工具和手段。而我国儿童受到的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为主,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等难以量化的能力重视不够,而这些能力对一个人品格和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借鉴委救助体系的成功理念能够帮助我们革新观念,打开我国儿童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委内瑞拉音乐救助教学的特点对儿童成长的作用
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教学方法保证了音乐能够充分发挥出塑造儿童性格的作用,使体系中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能够相互促进,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救助体系理念的引领下逐步地实现既定目标。通过分析其教学特点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我国儿童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使我们能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塑造儿童、培养儿童的作用。
1.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平等的方式,平等贯彻于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将根据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授课的目标和内容,并与学生充分沟通,就每个阶段的目标与学生达成一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什么”“学多少”的计划中来,形成团队自主的驱动力。乐队成员在训练中会承担多项任务,担任多种角色。经过一定时间学习的孩子将担任教师的角色去帮助新加入的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身份切换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充分获得锻炼社会技能的机会。当学生进行演奏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多种乐器的协奏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养成通力协作、将自身融于团队的习惯。当学生欣赏他人演奏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演奏中的亮点和不足,学会品评并为他人诚恳地提出意见。通过教师、演奏者、观众等角色之间的转换,使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地锻炼其社会技能,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
2.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无论家庭背景及自身能力如何,学生都可以加入到体系中来,救助体系在为大多数学生提供统一教学的同时,也为那些坚毅而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院式训练和专业学校的学习,使他们成为国家职业管弦乐队的成员或者救助体系中的乐团教师。理想的音乐救助体系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和成就尽可能最大化。救助体系最值得称道的成就并不是其成员在乐团的培养中获得的名利,而是成名后的学生将他们的成功反馈给救助体系,为体系注入新的能量和技巧,使体系得到更广泛的参与和更高的卓越度。体系的引导使得学生从小形成不以名利为导向、而将自身为救助体系的贡献作为荣耀和光彩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3.在学习方法中合奏训练是体系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段学习和小组实践来掌握基本演奏技能并选择适合自身的主要乐器,然后会加入乐队进行合奏训练。学生加入乐队后会参加频繁的演出,频繁的演出作为一种学习模式类似于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学习方式。在乐队训练和演出中,教师用分享精神代替竞争的氛围,每个成员的定位首先是一名乐队成员,而非钢琴手或小提琴手。救助体系强调团队的共同志向和目标,将个人的成长融于团队的成长之中,同时鼓励每个团队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共享教学经验、交流方法和教学目标。频繁的演出赋予每名学生以紧迫感和荣誉感,鞭策着学生的音乐学习。同时,教师会逐步安排学生参与演出的筹备、组织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真正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融为一体。
4.对教学场所的建设极其重视。将教学场所视为体系的价值观和目标最生动活泼具体体现的场域,并将融入了音乐救助体系价值观的教学场所称为核心环境(nucleo)。核心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安全的、充满幸福和友谊的“家”的感觉。在核心环境中,教师鼓舞学生们充分展示自身潜能,架设起沟通的桥梁。在沟通中,学生们的行动变得越来越自发,对乐器演奏方法的交流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和讨论。同时,学生们生活中的任何困惑和问题都可以在核心环境中倾诉并得到帮助。核心环境是体系能否成功发挥启迪作用的关键,其作用甚至超过任何教学训练。全体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经过一代代的创造和沉淀下来的氛围能够带来异乎寻常的创造力和安全感。可以想象,如果我国中小学校能够具有核心环境的属性和价值,成为儿童生活中最可依赖的港湾,那我们的儿童教育已经离成功不远了。
5.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是委救助体系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委救助体系中有许多家庭都是兄弟姐妹一起参加同一个核心环境的教学,家长参加最年少孩子的训练班;乐团会教授家庭成员支持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家长在家庭中培养渴望音乐的氛围,并邀请学生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作为音乐会的观众。委救助体系的很多网站中都有家长与学生合奏的视频,以及家长积极参加大型社区音乐会的工作情况。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就像是包覆在核心环境周围的经络,使核心环境与周围环境形成内外部不断交流的有机整体,从而使救助体系的成果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拓展,在学生周围形成浓厚的音乐氛围。
三、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儿童成长教育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借鉴委救助体系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在我国建立类似的音乐救助项目,另一方面在中小学教学中逐步借鉴委救助体系的教学方法。我国在建立类似的音乐救助项目或借鉴委救助体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国应与委内瑞拉救助体系建立沟通和合作的机制,充分吸收其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在人员上,我们可以通过与委内瑞拉救助体系的合作引进委方富有经验的教师,与我国音乐救助项目聘请的教师形成我国第一代全国性音乐救助项目的基础。由委方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方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将委方的经验本土化,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救助项目和音乐教学方法,为我国的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注入一股音乐的活力。
其次,我国的课外音乐教育往往只关注学生音乐技能和演奏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家长也灌输同样的思想,对此应开设专门的家长培训课程,提高其音乐指导能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更多的是以“管”为主,而忽略了家庭音乐氛围和活力的培养,使音乐变成了任务和负担,失去了音乐塑造儿童品格、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7][8]为了实现音乐对儿童品格的塑造作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将家庭和社区纳入到音乐教育当中,经常邀请学生的家庭成员、朋友和邻居欣赏儿童的演出,并开设专门的家长培训课程,指导家庭成员如何鼓励和支持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在教授演奏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形成一种快乐的、积极的、相互合作的音乐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们能够安于音乐、乐于音乐,并且带动了学生周围的环境,使项目的影响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因此,将学生的亲朋好友纳入到教学范围之内,培养学生周围环境的音乐氛围能够为我国儿童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为了能够向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音乐教育资源,保证贫困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向政府和社会争取长期的资金保障也是音乐救助理念能够持续实施的重要保证。除了向政府和教育部门申请启动资金外,通过免费音乐会、比赛等形式可以向社会宣传和展示音乐救助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能够获得多种渠道的资助。另外,多种的宣传和展示活动能够促进救助项目本身与社会的不断交流,在获得外部理解和支持的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锻炼社会技能的机会。无论是音乐救助体系,还是以其为榜样的众多音乐教育方式,向公众开放的音乐会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和交流形式。
四、总结
阿布吕尔在讲演中说道:“其实对于贫穷而言,最悲惨的不是没有东西吃,或者没有地方住;而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属于哪里,没有自己的定位,没有社会的认同和尊敬。我们所做的,是用音乐,通过一切手段,鼓励他们拥有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委内瑞拉音乐救助体系的成功已经引领了世界音乐教育的潮流,数十个国家积极加入进来,体系的影响正遍布世界[9],但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仍然没有引进或与委内瑞拉救助体系进行合作建立相关的音乐救助项目。审视当前中国儿童,特别是贫困中的儿童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委救助体系那样能够带来坚强意志、健全品格和美好希望的救助项目的出现。[10]委内瑞拉救助体系所带来的希望应该能够为改善中国儿童教育状况注入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和社会发展开启一条广阔的通途。▲
参考文献:
[1]潘璐,叶敬忠.“大发展的孩子们”: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困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3):2-12.
[2]赵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与对策——对四川省洪雅县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2):56-58.
[3]Andrea Landin,Carlos Roldan,Elaine Sandoval,Sara Zanus⁃si.Say Yes to Assess——Exploration in El Sistema-In⁃spired Assessment Practice[EB/OL].[2013-05-15].http://www.laphil.com/sites/default/files/media/pdfs/shared/educa⁃tion/yola/introduction-to-assessment-evaluation.pdf.
[4]彭业依.从“杜达梅尔”现象看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现状与发展[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Eric Booth.Fundamental Elements of Venezuela’s El Siste⁃ma Which Inform and Guide El Sistema-inspired Programs[EB/OL].[2013-02-11]http://www.laphil.com/sites/default/files/media/pdfs/shared/education/yola/el_sis_fundamen ⁃tals_jan_2013.pdf.
[6]韩恬恬.意大利“金币”歌曲大赛的儿童音乐教育观解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4):38.
[7]韩春.宁夏中小学学生乐团建设情况调研[J].北方音乐,2013(5):52-52.
[8]黄文胜.中小学口琴乐团的组织与建设[J].中国音乐教育,2010(8):20-23.
[9]严永福.有感于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世界优秀音乐教育体系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12(1):40-42.
[10]徐敦广.东北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策略与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