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的分层教学:理解与实施

2016-02-15刘晓玫宋庆莉赵其蕙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2期
关键词:命题分层目标

刘晓玫,宋庆莉,赵其蕙

(1.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2.北京教科院旧宫实验小学,北京 100076 3.北京师范大学 教学学部,北京)

从中国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关于思与行的回答、王夫之的“随人分限”到陶行知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从亚里士多德的“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顺序进行教育”、夸美纽斯的“量力性原则”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这其中无不包含着“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思想被教师广为接受,它是在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以期该生能达到最大的发展。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分层教学”应该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具体体现。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中“层次”一词,《辞海》中的解释是“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具有多样性,可按物质的质量、能量、运动状态、空间尺度、时间顺序、组织化程度等多种标准划分。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既有共同的规律,又各有特殊规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层,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一部分具有共同的规律,但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且层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是在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分层是教学的内在条件。另外,在外文文献中,分层教学被翻译为The layered teaching,layered是一个形容词,来修饰teaching,说明layered是teaching的一种存在状态或特征,这也能说明教学是以分层为基础来开展的。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分层的标准是什么呢?教育中的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身上展现出的是不同的特征,例如性格、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技术熟练程度等。因此,分层的标准也是多样的。而在本研究的学校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的差异等将学生分为特征水平相近的群体区别对待。

综上,我们将分层教学定义为,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等的差异,将学生分为特征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而在这一前提下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意识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分层教学的哲学基础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物质决定意识,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人,产生的意识也就不一样。即使是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下,人与人对其做出的主观反映也是不同的。在教学中,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这些个体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意识具有差异性就成了客观存在。知识、能力水平等属于意识的一部分,因此也可得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等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虽然面对的个体都是学生,但是这些小小的身躯隐含的却是不同的意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在学生身上,也是如此。

(二)让学生的每个第一反应都是正确的:分层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教,让学生的每个第一反应都是正确的,是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即时成果。优秀的素质品质,正是由总是正确的第一反应和拥有第一反应正确的内心体验相互激励着发展起来的。[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让每个学生的第一反应都是正确的?很明显,单一层次下的教学是做不到的。如果教师主观认为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水平发展一致,教学按照“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则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知识上的“不饱和”“过度饱和”以及部分学生反应错误的情况,而这与教师的“教”是大相径庭的。

(三)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儿童独立活动和自然成熟所能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第一,它让教育工作者明白,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使学生的进步,即教育是帮助学生走到自身发展的前面;第二,它促使教师去了解学生,明白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第二水平,明确了教学目标。另外,最近发展区的提出内在地肯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具有层次的。因此,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发展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此外,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及意义的赋予是凭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起来的,则不同经验的个体会形成对客观世界不同的理解。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2]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已有的知识经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并且倡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三、课堂内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内,由于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能力各异的个体,分层教学就成了必然。课堂内的分层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进行。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

关于教学目标,学者们的见解各有千秋,但是共同的观点认为,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3]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课堂学习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分层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实施。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一般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对三维目标进行不同难度层次的设置。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如果能够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则一方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学教学内容“命题、定理、证明”的设计上,某数学教师将此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A层:通过具体生活和数学实例,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基本构成;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一个命题有真假之分。

B层:体会命题在数学学习中的意义,能够举出生活中和数学中命题的实例,了解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够通过举反例识别假命题。

C层:能够对学习过的真命题的正确性加以说明,体会证明的意义。

从目标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三个层次之间的区别,A—C的要求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还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更主要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层面。如,A层的“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一个命题的有真假之分”与B层的“了解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能够通过举反例识别假命题”的要求相比,后者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者可以是听老师的讲解,而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上能够自主思考和运用。而C层的要求层次更高,是将所学的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建立深层次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是较为抽象的,是高要求,因而并不对所有学生要求。

很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虽然表述上没有层次之分,但实际上在其内心对学生的不同程度是有不同的要求的,这是隐性的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例如,在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隐性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划定,程度好的学生应能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类比获得新概念,并将建立新旧概念的联系;而程度一般的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内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而较差的学生只能基本了解概念的含义,模仿例题进行初步的练习,等等。

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考查中,也发现为数不少的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没有分层的外在表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也不能体现隐性的分层目标的要求,对全班的所有学生提出相同的目标要求,这也造成了低层学生“吃不了”,高层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二)课堂练习的分层设计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借以训练和完备学生的各种思维习惯和能力的重要媒介。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旧知来设置相应的练习。

例如,某位历史教师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根据学生认知程度将课堂练习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A层: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如何?

②简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层:①对比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世界的形势,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②英国人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③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C层: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从本节课堂练习的设置可以发现,三种层次A—C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不断地增加。A中更多的是识记方面的要求,B则偏重于理解能力,C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记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即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堂练习的层次性还更多地体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一个问题的多个层次的提问,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在不同的层面上回答问题的可能;另一方面,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多个问题,要求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按照各自的能力达到各自最大化的收获。

(三)课堂提问的分层设计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提问得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为保证教学的高效,教师须重视提问。

提问,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关于此学习内容的,提出的必须是一个真问题等。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提问原则,就是要求提问具有层次性,即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多个难度系数不同的问题。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使用了如下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1)你能解哪些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2)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

x2=5,2x2+3=5,x2+2x+1=5,(x+6)2+72=102

(3)你能解方程x2+12 x-15=0吗?你遇到的困难是什么?你能设法将这个方程转化成上面方程的形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如上的问题串,因为具有开放性,也就体现了层次性,因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反应与回答。

当然,课堂中的分层教学远不止如此,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辅导、测试以及评价等方面都是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分层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材施教”是教学实施中永远不能抛弃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宁虹.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的专业[J].教育研究,2012(11):4-10,15.

[2]卢迪.高中化学层次性习题的设计策略[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3]邓巍伟.教学目标实践过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命题分层目标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