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中虚拟学习社区的情感交互研究
2016-02-15付丽萍
付丽萍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一、研究背景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简称VLC)作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不足,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技术及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中国知网“文献”高级检索中,笔者分别在“篇名”中输入“虚拟学习社区”“教育虚拟社区”“网络学习社区”和“在线学习社区”,为避免文献交叉,匹配类型选择“精确”,共检索出相关期刊论文及硕博士论文469篇,截止日期为2013年6月21日。
由检索结果可知,我国对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06年开始,虚拟学习社区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持续受到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未来一段时间也仍然会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而虚拟学习社区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社区成员的个性完满和整体建构,须置于一定的“交往关系”和“互动交流”中才能进行和完成,所以交互研究是贯穿在整个虚拟学习过程中的,是虚拟学习社区中最重要的活动。[1]但是,在高级检索中添加并含“交互”“交往”后检索到的文献仅有43篇,仅约占所有研究的9.17%。
目前,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中,虚拟学习社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的重要问题便是情感交互的缺失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所有的行为均具有情感与认知两个方面,纯粹的认知行为或者纯粹的情感行为是不存在的。[2]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活动亦是如此,在其教学中亦应努力做到认知与情感的充分结合与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的作用,保证教师培训效果。
二、教师培训中虚拟学习社区情感交互缺失问题分析
美国远程教育专家穆尔(Michael G.Moore)认为,远程教育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资源的交互。[3]虚拟学习社区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情感交互研究时,也应该从上述这三方面考虑。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4-7]、亲身参加的教师培训及对受训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培训中虚拟学习社区情感交互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流空间设计和制作中的情感缺失
在QQ聊天室、BBS论坛、PS大本营中,讨论范围广阔,交流络绎不绝,场面异常火爆,但是这种场面却极少出现在虚拟学习社区交流的空间中。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网上交流往往有一种不得不为之的无奈,教师培训亦是如此,有时迫于外界压力,学习者只是应付完成任务,并不关心其他。
社区设计人员设计了讨论区、任务区、学习元、知识群等功能模块,这些模块虽然是为学习者使用,但是设计者对模块之间如何组织、如何过渡、如何配合却未多加考虑,学习者很难将这些割裂的交互活动进行组织,或者说他们大部分的人根本就没想过怎样去整合。而且制作和开发者没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而整体的规划,在交互设计方面,设计者片面重视交互技术,忽视网络教育的实际情感需要。
(二)学习资源利用中的情感缺失
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我们发现这些学习资源的情感表达往往不充分,整体呈现出学习资源单一、无针对性,资源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在大部分的虚拟学习社区中,可以看出,指导教师重视的是怎样传授知识,而轻视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把人的价值观、理想、情趣变成了教育的附属品。在这样的学习社区中,知识的呈现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随之而来的,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最终影响培训效果。
(三)师生、生生交互中的情感缺失
目前,虚拟学习社区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部分是通过语言文字形式和一些简单的表情进行的,但是现实生活用文字是无法完全诠释的,而且这里的交流大部分是非实时的,具有延时性。即使是针对“教师”培训(他们都具有了成人的理解力),有时,通过网络传达感情时,由于个人理解的差异可能会导致理解偏差,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和隔阂,这种矛盾和隔阂的产生使得彼此难以建立真诚的信任、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出现人际关系疏远化、间接化、符号化、数字化。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当学习者网上学习碰到难题时,几乎没有马上通过E-mail或BBS向老师或同学求助的,不求甚解是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做法。另外,大部分学习者在网上一般不聊学习之外的事,他们认为无现实基础。大多数学习者认为作业成功上传是网络学习过程中开心的时候。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虚拟学习社区中情感交互有多么的不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将自己与指导教师和同伴的网络“交往”理解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而事实上他们的行动亦是如此,有很多人应付性地完成网上规定的学习时间及要求发表的评论数量等,这样他们渐渐忽视了教师培训的“目的性价值”,也忘了自己参加培训的原初目标,导致大部分人可能就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从而背离了培训的目的。
(四)相关技能欠缺导致的情感缺失
现在,新课改要求教师再培训,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培训的教师,他们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在各方面还不能适应网络学习发展的需求。而且他们对网络技术的掌握信心不足,加之目前网络远程教育发展还不充分,学习者在学习中障碍较多,而且容易“迷航”。所以,当自身处在网络教学中时,很多学习者对自身技能方面的缺失感到无能为力,在资源的搜集、获取、提取和利用方面,觉得束手无策,这时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从而影响了学习。每当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或相关课件、动画无法浏览时,这种挫败感就会更加强烈,学习者的这种情感缺失将会影响培训效果。
三、虚拟学习社区中增强情感交互的对策
减少或消除情感缺失的虚拟学习环境是我们对未来的期盼,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社区的建设者结合指导教师的实际经验,针对特定的对象,在情感交互方面开创一种全新的模式解决问题。
(一)基于教学资源库的情感交互设计对策
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学资源不仅能传递知识、信息,还扮演了指导教师的角色,部分地代替了指导教师的功能。为了让师生、生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交互,教学资源应该是模拟现实的。
首先,资源库中应该有相应的学习资源库,不仅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源、背景支持,更要将学习资源按照主题进行归类整理,方便学习者的获取。在每个模块中,上传的材料不再是以往的“课本搬家”,而是实践基础上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应该有针对性,不要笼统地上传资料。上传资源时,可以把难以理解的部分做出相关的注解,将需要深入理解的内容与视频、动画以及相关网站链接,这样将以往的纯文本内容通过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更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现教材中所蕴含的趣味性和意义性,从而掌握学习的要义。
其次,创建一个休闲资源库。我们每一个人是不可能一直持续学习的,更何况是在网络上的学习,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转移视线,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添加一些自娱自乐的资源或者人们比较关心的信息如音乐、微视频、新闻、娱乐等内容,可以吸引学习者使用资源库,为促进情感交互打下基础。
此外,还应该注意教学资源的情景化设计。学习资源的情境性设计可以使学习者直接感受情境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
总而言之,通过对教学资源的人格化设计,使教学资源获得具有生命的特质,让教师在培训中能够切实地体会到这种生命情感,使学习者不再是单纯地应付了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训。
(二)基于教师的情感交互设计对策
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和学生是情感交互的基本对象,想要促进情感交互,可以从这两方面对指导教师进行分析。
1.教师博客区创建
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熟悉之后,才可能有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进而情感交互。博客的创建,使每位学习者认识自己的指导教师、辅导教师,进而与他们情感交互。
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师生之间彼此陌生,指导教师通过博客展示各自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添亲密感。其实,指导教师可以与学习者分享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音乐、视频、爱好等,这些非学习相关的分享,可能更能吸引学习者,更能让学习者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比如某位教师在博客中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影片或者喜欢的某位明星,当学习者与教师有了共同的话题后,他们之间就有了初次沟通的突破口,渐至熟悉,最后情感交互是必然的。
2.教师课外答疑区
当师生交互达到一定程度后,学习者可能会向教师咨询其他方面的问题,指导教师如果给予答复且重视之,学习者满足后,对该学习社区产生好感,进一步促进情感交互,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有的学习者对混合学习很有兴趣,但开展时达不到预期效果,他们会向专业教师咨询,此时,如果指导教师给出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就会增强学习者对指导教师的信任感,学习者会期待下一次的交流或情感交互。
指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导性地位决定了教师这个情感源点对于情绪气氛具有更大的能动作用。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开展教学交互营造有利氛围。
(三)基于学习者的情感交互设计对策
在教师培训中,教师——这个特殊的受训群体,他们具有自己的立场,有的还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是迫于硬性规定参训的,积极自愿的占少数。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调动他们参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笔者认为应首先培养他们的社区归属感。
1.学生讨论区的建立
虽然教师培训中,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不要忘了他们的本来身份是“教师”。作为教师,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学生,教师之间讨论最多的也永远是学生。所以,建议建立一个学生讨论区,进行细致分类,比如初中讨论区,然后子讨论区如初一年级讨论区,更进一步分类如初一年级数学讨论区,这样学习社区中就有了永远讨论不完的话题——学生。在这个交流的基础上,深度的情感交互是必然趋势。
2.强制性交流平台的建立
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差异,强制性的交流平台是必要的。某些学习者比较内敛,除了学习方面的内容,可能鲜于主动同他人交流,但是,他们在某些技能或知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这时强制性的交流可能会吸引他人的关注,进而转化成主动交流。又或者有的人生性懒惰,硬性的规定可能会促进他们的思考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理论模型与层级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6(5):23-26.
[2]刘英杰,杨雪,马捷.远程学习的情感与认知交互层次塔模型的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6):23-25.
[3]Moore M G.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3(2):1-6.
[4]任瑞仙.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缺失探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4(3):47-50.
[5]章国英,胡继岳.网络教学环境中情感交流的缺失及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5(1):15-20.
[6]高长俊,胡世清.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1(4):65-70.
[7]付丽萍.国内远程教育中情感交互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