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兴趣,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2016-02-15梁立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圆锥体圆柱体学具

◆梁立华

(河北乐亭县闫各庄镇大家坨小学)

培养兴趣,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梁立华

(河北乐亭县闫各庄镇大家坨小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创设情境,激趣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创设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而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十分重要。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谜语导入、游戏导入、开门见山导入等。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来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不同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份,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份,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六份,分给猴丙三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多,有的说猴乙分得多,有的说三只猴子分得一样多。这时,笔者拿出教具(3块大小一样的饼)演示猴子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3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猴王运用什么规律分饼的?它既满足了小猴子的要求,又分得这样公平。我们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知道了,随即板书课题。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小猴子要4块、5块呢?你能帮猴王分公平吗?这时让学生拿学具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实践创新

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实践是创新的基础,脱离实际绝不会创新。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笔者引导学生用转笔刀削铅笔的生活体验,知道圆柱形的铅笔削去一部分后剩下的是圆锥,感知到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可能有密切的关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呢?让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下各抒己见。教师适当启发,点拨导思,以分组的形式,用桌上的圆柱体学具和圆锥体学具进行装沙子的实验,来探究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实验结束后,每组把自己小组得出的结论和方法向全班同学演示交流,出现了以下几种结论:

(1)3个圆锥体学具里的沙子刚好装满一个圆柱体学具,从而得出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或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两个圆锥体学具里的沙子,就装满了一个圆柱体学具。

(3)三个圆锥体学具里的沙子,仅装满了一个圆柱体学具的一半。

(4)……

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实验结果呢?学生茫然了,这时教师适时点拨:是什么特定的因素使∨锥=1/3∨柱成立。而(2)、(3)的实验中,不存在∨锥=1/3∨柱的关系,于是让学生比较圆柱体学具和圆锥体学具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比较,学生恍然明白:∨锥=1/3∨柱成立的特定因素是: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其它条件下都不存在∨锥=1/3∨柱的关系。通过这样互相讨论、印证的方式,完全放手让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学生不仅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新知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思考,质疑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好氛围,要使学生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反思常规解法,抓住“问的契机”做到善问、会问。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讨论后,个别小组汇报,当说到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其它小组立即起来质疑:“你说的不对,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一石激起千层浪”两个迥然不同的结论,使学生陷入矛盾之中。笔者趁机让学生围绕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辩论与交流。通过操作和测量后同学们得出: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树立了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

[1]赵静.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生,2014,(10).

[2]黄淑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08).

猜你喜欢

圆锥体圆柱体学具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简单而精致的BUBA台灯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巧用假设来解题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以“圆锥体”的概念解析家委会的职能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