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隧道养护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6-03-09欧阳艳丁广炜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学病害隧道

◆欧阳艳 丁广炜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工作过程的《隧道养护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欧阳艳 丁广炜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实施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和内容。

隧道养护与维修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理念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从事隧道养护工作中,其职业发展从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相应的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隧道养护与维修》课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养护维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课程定位

地下工程及隧道工程技术专业是面向地下铁道、高速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水工隧道、地下工程领域,培养学生在施工技术岗位、施工质量检测岗位、施工安全管理岗位、养护维修与管理岗位(养护工)具备相应职业能力。作为一名养护工,学生面对的是养护业主单位,包括铁路系统,各铁路局;公路系统,各省公路管理局;市政系统,各省建设厅,各地市市管处;轨道交通系统,各市地铁公司,就业面可谓广阔,因此《隧道养护与维修》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职业岗位调研,首先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包括:能进行隧道病害检查;能进行水害和冻害的观测;能进行隧道水害、冻害防治;能进行隧道衬砌裂损、腐蚀的观测;能进行隧道衬砌裂损、腐蚀防治;能编制施工安全配合协议;能编制施工管理计划;能进行天窗维修施工管理;能编制隧道维修施工组织方案;能进行工程检查验收;

方法能力目标包括: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搜集资讯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系统化思考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以养护业主单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现场真实的隧道养护维修工作任务为载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开发,校内双师教师和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教学,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见图1。

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进行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并形成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重构分析和教学归纳形成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隧道养护与维修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隧道养护维修项目为载体的学习领域教学设计”流程,构建了基于隧道养护与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实施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以隧道养护维修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行动导向作为课程开发理念,将课程内容重新解构,在重构课程内容过程中,秉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内外相结合,工学结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教学理念,旨在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

通过岗位调研,明确隧道养护工典型工作任务,包括隧道病害观测、调查,拟定维修计划;隧道内的防水堵漏、冻害防治;衬砌加固、衬砌裂损、局部下沉处理;隧道内防腐、除锈;运营隧道维修施工。

学习情境设计上,依据隧道病害维修的过程进行设计,并将常见病害的防治作为重点,共设置四个情境,学习情境设计见表1。

针对课程设计的四个情境,以完成教学目标为考量,课题组教师认真讨论选择了四个情境项目,分别是平型关隧道漏水、兰新铁路线乌鞘岭隧道冻害、京广铁路南岭隧道腐蚀、裂损病害、三峡公路碴盐山隧道维修施工。以项目为载体,模拟真实情境,其中设置教学任务,从隧道病害认知、隧道病害检测、提出隧道病害养护维修计划、方案到实施隧道养护维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递进式推进教学,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我院新建的隧道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课程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训基地分为2段,隧道施工段和养护维修区。其中养护维修区位置在已完成的二次衬砌段,该区主要功能是对运营后的隧道进行养护与维修,保证隧道安全及正常运营,该区段可完成的实训项目有:衬砌裂缝整治;隧道渗漏水整治;隧道加固。本课程教学过程理论实践各占50%,实训项目设计时考虑发挥校内实践条件的优势,本着可操作性,实用性的原则,编制了实训项目手册,包括隧道常见病害认识、隧道限界的检查、衬砌混凝土无损检测、隧道水害的处理、衬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衬砌厚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测定、裂缝宽度、深度观测。

实习项目的设置丰富了教学内容,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搬到现场,培养了学生动手进行养护维修项目操作的能力,改革了原来只在教室进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2.教学内容的实施

各个情境在课堂上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进行教学。按照编制的教学组织实施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改革传统板书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视频演示教学法等,使得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教师学生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相长。

3.考核与评价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原有的通过期末考试简单评定学生成绩,而是设计新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二者各占50%。过程性评价分为情境评价,占60%和综合答辩,占40%。其中情境评价主要考核工作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学习情境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由学生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定(占60%), 三者共同完成学生情境评价。综合答辩是教师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分两次,两次各占50分,针对阶段学习内容向学生提问实施答辩。

五、结语

《隧道养护与维修》课程改革,构建了基于隧道养护与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了“六步教学法”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和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从课程连续三年学生成绩来看 ,不及格率从23%降至6%,优秀率从3%增加到18%。80~89分的学生比率从8%增加到39%,70~79分的学生比率从38%降至23%,60~69分学生比率从28%降至14%。学生成绩逐年拔高。课改效果明显。课程教学改革深受学生喜爱,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用人单位一致认为课改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缩短了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1]吴冬.任务驱动,项目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2010,(12).

[2]许志跃.高职示范性建设中“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程与教学,2010,(04).

[3]杨延.如何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地实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4]胡素爱.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探析.职业,2014,(27).

[5]叶俊,郭毅.工学结合改革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猜你喜欢

工学病害隧道
盐工学人
——宋辉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