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疏导

2016-02-15张胜军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班级

◆张胜军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初级中学)

注重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疏导

◆张胜军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初级中学)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那么,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疏导,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班级管理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与疏导

中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更加辛苦而且要细致,因为中学生的身心正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的生理开始迅速发育,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再加上家长殷切的期望、同学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播等,又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接受。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疏导工作是整个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掌握基本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对整个班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要充分了解、理解学生

很多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有学生“对抗”等情况,这与班主任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有关。班主任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而不要禁锢在眼前,使学生的潜能受到束缚。例如,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理解他们有的是学习基础不好、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并非都是主观上的问题,还应理解他们需要承受“后进生”的压力,理解他们不被教师同学认可的感受。对他们应以表扬和理解为主,努力发现闪光点,让学生在心理上肯定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班级生活中,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本着“理解、尊重、信任、同感”的原则来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有着良好班风的班级,班主任与同学间的关系肯定很融洽,班主任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也没有威风凛凛的尊严感。他们深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是学生们愿意交心的朋友。学生信任这些班主任,往往能听从班主任的教导,会处处模仿班主任的举止风格,也能随时与班主任聊天、谈自己的想法与困惑。这样班主任就能较早的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的加以制止与解决。反之师生关系如果出现了隔膜,学生会在心理上受到各种伤害与打击,丧失对班级和学校的亲和感及归属感。为协调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态度、作风和行为;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要乐于“心理移位”,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

三、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重视舆论的作用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具备统一的集体信念、集体情感。有了统一的集体信念,就容易把班级的要求化成绝大多数人的行动指南。有了热爱班级的集体情感,就会使学生在班级中主动学习和工作,产生班级凝聚力。同样,正确的舆论也会使个体学生趋向于班级统一的发展目标。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之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违纪违规,对班级荣誉淡漠的学生在整个充满爱心、充满责任、充满激情的班级氛围中得到熏陶。

四、要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在班级中开展不同的活动,使学生生活愉快,这种心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特别有益的,因为活泼愉快的生活经验中包含着快乐的情绪,可使人产生轻松的感觉,从而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降低心理冲突强度,促进身心健康。为增强学生的愉快体验,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方式来进行。让有不同擅长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发挥,并可以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和进步,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情绪稳定,而且能培养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并在各种活动中释放自己身上的“多余能量”,以缓解紧张心理,陶冶情操。

五、要多给问题学生一点“爱心、帮助、尊重”

班级工作的管理,班主任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对问题学生的管理上,但很多班主任感慨“我花了那么多的精力与时间,他怎么还是老样子”。其实,问题不是学生不肯转变,而在于我们没有摸清问题学生的特点和规律。其实,“问题学生”之所以有问题,并非智商问题,而是教育的失误。若不及时地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白,端正学习态度,指点学习方法等,排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实行特殊的策略,是很难让他们转变的。根据问题学生特别的心理特征,班主任应该积极地、建设性地思考,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拓展学生成才的空间。

六、要有合适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和进步的希望,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反之,如果评价体系不切合实际,就会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和失败的体验,产生消极情绪。

七、要善于挖掘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因果律不仅适用于现象界,也同样适用于精神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对其错误观点和有悖社会规范的行为,不能总是通过简单地训导加以解决。班主任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这些问题本身,更要挖掘出形成这些问题的诱因,针对这些诱因进行剖析,方能收到“釜底抽薪”之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班主任若能挖掘出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就能帮助对方顺利地获得合乎社会规范的正确成长,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学生了。

八、与学生作讨论式的沟通

学生永远是自己成长的主人,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去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惑,而讨论式的沟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强有力方式,它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所遇到的困惑,更能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班主任在谈话中应多作开放性、启发性提问,经常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式的沟通,会收到不教而教的效果,它也是与常规教育工作方式的区别之一。

总之,作为班主任,注重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疏导,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班级英雄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