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默会知识培养与兴趣主导的高等学校创新教材

2016-02-15张国生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心实践兴趣

张国生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默会知识培养与兴趣主导的高等学校创新教材

张国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摘 要:默会知识是人的创新之本。从学生心理出发,用教材显性知识启发、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从内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主导教学,提升课堂情趣,提高创新能力,将与学生原有知识密切相关、具有潜在发展并能激活学生内心的知识融入教材,使学生主动对教材生发兴趣,将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兴趣,丰富、提升学生默会知识,增强学习的精神动力,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升华其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完善、修正、应用、外化默会知识,用默会能力驱动创新,培养高等学校创新人才。

关键词:默会知识;兴趣;内心;情感;教材;实践;创新

孔子认为人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在教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提出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重要的乐学思想。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才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的主观心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好学;教师具有乐观、向上、进取的心理,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献身教育事业。因此,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优秀的教材和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使学生乐学并收获学之乐,教师乐教并收获教之乐,通过乐学、乐教的良性循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 教材与知识、兴趣之间的关系

1.1 教材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人类有两种知识:能用文字、公式、概念、命题、图形等加以陈述的、清晰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不能直接陈述、无法言传、隐含的知识称为默会知识[1]。默会知识表现为人的悟性和理解力,具有优先特征,是主体接纳、消化、吸收显性知识的前提,教材所传播的知识是经过前人反复验证的、客观的、真理性知识,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不断学习、训练获得显性的教材知识,生活中,学生在显性知识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理解、内化获得大量的默会知识,形成默会能力。诚然,教材绝不仅仅只是包含传授给学生的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显性知识启发、培养学生的默会知识,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示例、习题,巩固、提高其默会知识,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既要使学生获得显性知识,又要通过显性知识丰富、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而默会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默会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2]。默会知识在人的知识中占支配地位,对于显性知识的习得至关重要,起到基础、向导的作用,当然,也可能干扰或阻碍与之相冲突的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必须依赖于默会地理解和应用。教师在传授显性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学生的默会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显性知识,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外显默会知识,促进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践、体验更好地升华其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教材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将与学生原有知识密切相关、具有潜在发展并能激发学生内心的知识融入教材当中,使学生主动对教材生发兴趣。

1.2 教材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杜威认为:兴趣就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3]。正确认识、恰当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内心,从学生现有经验中,选取可能激起学生重新观察、认识的现实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对客观社会的观察力和敏锐度,勾起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挖掘其内部潜能。教材应能引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不断应用知识的过程,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能灵活掌握知识。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人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求知、实践,并产生愉快的情感和情绪,收获实践的乐趣、知识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来源于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与活动。多方面的兴趣产生于这些事物与活动的富源之中[4]。兴趣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情感、信念、兴趣等内心活动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内在动力,学生带着满意的情绪、浓浓的感情色彩和向往的心情积极学习,就会全身心投入,并对学习葆有持续的警觉、敏感、关注、关心,使人的心智不断发展、提高,实现自我、成就自我。2015年2月,笔者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独立编著出版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教材,自始至终以兴趣、实践和默会知识的培养为核心,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应用,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5]。

2 默会知识与兴趣使教师快乐、自由

2.1 默会知识与兴趣提升课堂情趣

教师应重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主动分享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氛围良好、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师生情感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品质,决定了学习的效率。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如果都能收获美好、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体验,就是一种高品质的情感生活,是一种美。教师凭借对教育的无比热爱和最纯真的兴趣,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把课堂当成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给学生美的感染,给自己美的享受。

如果教材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知识具有开放性,贴近生活,贴近应用,为教师、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则师生怀有自由、活泼、开放的心态,使课堂呈现出生机、活力。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挖掘知识的魅力,将个人经验、想象、理念、灵感等默会知识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使情境与学生内心共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对话,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各自的思想,学生收获了学习的兴趣、自信、尊严、希望和幸福,思维更加活跃,精力更加集中,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

2.2 默会知识与兴趣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启蒙者,学生对知识有兴趣和需求,渴望知识,才可能积极主动探求知识。趣味教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引发兴趣,教师应不断维持学生兴趣,学生若有稳定、强烈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去思考、感受、认知,学生因好奇而努力探索,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就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独特的见解,大胆创新教育理念,努力践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发挥,自由创新,不断提升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默会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师徒式”的实践教学,不仅为了检验和应用显性知识,更为了从中获得相关的默会知识。创新的力量来源于个人的默会知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仅传授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方法等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经验、技巧等默会知识,使学生在情感、感知、热情、欲望、怀疑、反省、意志的交融中不断发展,具备知识创新的关键能力,通过教师、学生的默会知识加速知识创新。

3 默会知识与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

3.1 趣味示例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的学习是人与社会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内部对外在的人、事、物的主动建构、内心领悟。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将教学渗透到学生的兴趣与欲望之中,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只要培养了兴趣,一个人即使走出了学校,兴趣也可以伴随他一生,使他终身受益[6]。兴趣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教材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注重教材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推进教材知识的动态发展,强调知识的生成,重视教学过程和过程的价值,彰显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内在感受和内心体验,使教学活动贴近人生,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生命意识的建立,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应致力于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宽松、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师生平等、和睦相处,以情感为手段,启发学生独立学习、创造学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有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求。教材应将学生置于自然和社会的背景中研究、培植,促进学生生命价值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智力、情感、气度、个性、行为,将学生无意识的需求转化为有意识的追求,产生积极、主动、认真的心理体验,建立自信、包容、自立、进取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使学生心中充满希望,竭尽所能,充分、自由、忘我地体验学习和生活,享受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将个人理想、判断、责任、灵感、良知、理智、激情融入显性知识的追求中。教材应引导学生基于兴趣学习,大量的趣味示例使学生陶醉于兴趣之中,经过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示范、熏陶、渲染,使学生对知识怀有敬意,为了兴趣而学习。教学过程要激发个人热情、理解、经验、毅力等默会知识,用默会知识领会、把握、重组显性知识,用默会能力推动个人创造。

3.2 趣味习题巩固学习兴趣

默会知识是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总结和内心领悟的知识,以信仰、情感、领悟、经验、记忆、感觉、默契等形式,潜藏在人心目中并不断积累,使人的心理不断变化,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知识创新的源泉在于激发每一个人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支配着人的整个认识活动,是获取显性知识的向导,显性知识只有通过默会知识的应用才能取得成功,教学过程是传递显性知识的过程,也是完善、修正、应用、外化默会知识的过程。

怀特海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思维[7]。教材中的习题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观察、模仿、品味、感悟,吸收教师的默会知识,成为自己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关联,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激活学生默会知识,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成为思维的动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提升了学生原有的默会知识,对显性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趣味习题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持久的兴趣,教学实践受强烈兴趣所指引,没有兴趣便没有实践的激情,随着实践的深入展开,新的兴趣会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思维。个人成就感的满足,目标的实现,会激发出更大的兴趣,默会知识深深根植于人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得以提高,借助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才能发展,知识创新才有根基,才可能创造更伟大的成果。

3.3 默会知识与兴趣使学生努力创新

布鲁克指出:知识创新并不仅仅是对客观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更重要的是发掘主体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智慧[8]。兴趣与学生的精神状态紧密相关,兴趣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培养创造性人格、成就自我、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学习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主动发现、探索、创新。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具有主动性、多方面性和统一性,必须在和谐、平衡的兴趣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强烈的兴趣指引下产生创造性行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度自主,体验默会知识的应用,自由发展,追求自我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材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显性知识、默会知识,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趣味示例和习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实践智慧,让他们在探索学习中充分调动其默会知识的全部积累,对教材知识反复不断地揣摩、内化,体会隐藏在显性知识背后的默会知识,建构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休金娜认为:兴趣能促使学生思维过程积极化,表现出积极探索,大胆猜测,深入研究,刻苦钻研问题实质的倾向,它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灵活运用知识,迅速地调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各种任务,其核心是思维过程[9]。教学实践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对话、交流、观察、模仿等方式从教师间接获取默会知识,通过自己亲自实践获取直接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发动机”,通过不断学习、熏陶、教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技术的经验、判断力,决策的前瞻性等心理潜能不断增强,师生更加努力创新,真正实现“情、趣、知、行合一”。

4 结束语

默会知识根植于学生的情感、意识、行为、经验、观念、理性等,蕴含于实践过程,存在于人的直觉、预感、价值和信仰中,教材不仅传授显性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顿悟、热情、动机、兴趣等默会知识,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从内外两方面帮助学生建构、提升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将两类知识的掌握与培育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志向、兴趣、需求有机结合,使教学自由、快乐,让教学走向成功,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lanyi. The Study of Man[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57:12.

[2] 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 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 张国生.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6]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7]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三联书店,2002.

[8] 方明.缄默知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9] 高文.苏联教学论中关于认识兴趣问题的研究[A].杜殿坤.原苏联教学论流派研究[C].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Tacit Knowledge Cultivation and Interest Oriented University and College Innovative Textbook

Zhang Guos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Abstract:Tacit knowledge is the human's root of innovation. From the internal psychology of students, inspire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tacit knowledge with the explicit knowledge of textbook. Ac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from inside.With interest dominant teaching, promote class emotion and interest, improv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knowledge, which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with potential development and can activate the student heart of the students will be integrate into the textbook. Students have initiatively interest in the textbook.Convert external interest to internal interest, enrich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tacit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 the spirit of learning.Through personal practice and experience,sublimate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of students. Improve, amend, apply and externalize the tacit knowledge of students.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for university and college with the tacit ability to drive innovation. Key words: tacit knowledge; interest; internal psychology; emotion; textbook; practice; innovation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3BZ5);云南大学重点教改项目(编号:WX070142)。

作者简介:张国生,硕士,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9-04

猜你喜欢

内心实践兴趣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