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教师应有的精神生活
2016-02-15刘沛华济宁高新区第五中学山东济宁272000
刘沛华(济宁高新区第五中学,山东 济宁 272000)
教育写作,教师应有的精神生活
刘沛华
(济宁高新区第五中学,山东 济宁 272000)
众所周知,教育写作就是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发展,更是那一篇篇文字将平淡如水的教育生活定格在永恒,成为教师一生最美好的记忆。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最应有的精神生活。然而,一提起教育写作,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育写作是专家的专利,而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的生活就是教书——且不说教育写作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教育写作又能给教学带来多少实际作用呢?那么,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教育写作便成了当务之急,我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写作之 “教育写作有必要吗”
其实,关于 “教育写作有必要吗”这个问题,似乎早已是 “无需答案”的问题。因为,教师没有教育写作,教育生活肯定是不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完整了,教育既不会富有智慧,更不会充满情感。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教育教学名师,无不都是教育写作的行家里手。他们通过不间断的教育写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慢慢地,教育实践便沉淀为教育思想,他们的教育智慧升华为教育艺术,教育特色转化为教育风格,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教育的行家里手。
一线教师之所以认为教育写作没有必要,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的日趋功利有着很大关系,这也是当下教师教育生活、教育专业发展最为可怕、可悲的缺失。一线教师唯有把 “教育写作是确立教育信念、滋养教育情怀、促进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作为最好的精神追求,才能使自己过上一种优雅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 《一次尝试成就两个夙愿》刊发后,那种无以言表的兴奋与激动,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封封褒奖信件,让我品味着只有做教师才能品味的幸福。这是一种分享,一种幸福的分享,且只有教育写作才能带来的幸福分享。让我没有想到是,文中的主人公峥在新年祝福短信中这样写道: “刘老师,我是您的处女作 《一次尝试成就两个夙愿》的主人公。去年暑假,我也站上了三尺讲台。是那堂语文课,圆了我过一次教师梦的瘾;是那篇 《一次尝试成就两个夙愿》,让我感觉到当老师的神圣;是您和同学们的同写作,让我也和我的学生开始了写作之路。羊年到来之际,诚祝您事业再攀新高峰,我也紧追其后的!”这才是教师最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想,你一定会理解我前文所说的 “无需答案”了吧?之所以说你 “一定会理解”,因为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写作看似安静,实则是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在书写教师幸福完整教育人生的同时,不也成就了学生的幸福梦想吗?
所以,教育写作应成为一线教师最应有的精神生活,用教育写作抵达心灵深处的精神之乡。
二、教育写作之 “教育写作难不难呢”
每次和老师们 (其中不乏省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非常优秀的教师)包括谈及教育写作这个话题,他们都会这样哀叹 “教育写作太难了,那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巅峰”。说实在的,我不会说 “教育写作并不难,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语文课代表小琳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地说: “你为什么不写篇文章让我们看看!”小琳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写作对于中考语文成绩都不及格的我说,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为了挽回那节作文课尽失的 “颜面”,我还是绞尽脑汁写下了稚嫩的 《我的老师》一文,当我把《我的老师》读给同学们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赞叹声。 “刘老师真棒!” “刘老师写的不错嘛!”“向刘老师学习!”……掌声一次次响起,大拇指一个个竖起。就这样,在孩子们的鼓励之下,我踏上了教育写作之路。一路走来,我欣赏着教育写作路上的别样风景,享受着教育写作路上的一路芬芳,追寻着教育写作路上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我们与其哀叹教育写作太难,不如迈出教育写作的第一步。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着很难迈出教育写作的第一步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写作的时间哪里来?只要走进学校,不是备课,就是批改作业,或是处理班级中各种临时性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哪有时间去写作,纵观真正的读书者,都是善于挤时间来读书的。
二是教育写作不知道写什么?对某一教育现象的看法,课堂上一个个精彩瞬间,与学生相处的快乐时光,转化后进生的巧妙之笔,教育生活的酸甜苦辣等等,都是写作的素材,哪能没有东西可写呢?
三是教育写作有什么用?大家也有这样的共识:一个喜欢读书和写作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喜欢阅读,这才是我们经常所的教师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魏书生老师也曾这样说过 “教育写作不仅仅成就着教师幸福人生,而且引领了学生的成长。”难道还会说教育写作没有用吗?
四是写作的激情哪里来?聆听一场专家报告,会满怀激情,看一篇文章,会发出无限感慨,回到单位,便信誓旦旦一定记录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但辛苦写完的文章却一次次被杂志社退稿,写作的激情被泯灭。
其实,以上四点都不应该成为教师不愿写作的挡箭牌。
我们知道,早上起床后,我们会洗脸刷牙,这是一种生活习惯;走进学校,我们根据课程表按时上下课,这是一种工作习惯;周末,我们会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这是一种职业习惯……那么,如果教育写作像洗脸刷牙、按时上课、进行家访一样,教育写作也成为一种习惯。
我们也知道,一个只会上课而不会写作的教师,不能称得上真正的优秀教师。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写作成就了我!”追寻李镇西老师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写作已经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新浪,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是他在00∶43∶18上传的,此时的人们早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但他仍在写作;近6000字的 《教育使人年轻》,是他在回成都的飞机上为余广寿老师写下的,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写作……“铁杆粉丝”余广寿惊叹他的写作真是妙笔神速,他是这样回答: “习惯了,熟能生巧,一边回忆一边打,很轻松的。”所以,李镇西老师堪称真正优秀教师的楷模。我们也不难看出,像李镇西老师一样,当教育写作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教育写作自然而然就变成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最应把教育写作作为精神生活的一种常态,正如美国教育家韦斯特所说: “写作,包围着你。”当一个教师把教育写作当作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追求,那就变成了不写不快,成就的便是教师的辉煌人生。老师们,拿起手中的笔吧!把你的感动、你的成功探索、你的梦想与期待、你的困惑甚至是失败等等,都变成文字,写成一篇篇文章。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你的气质、你的谈吐、你的情怀、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和澄明,也变得细腻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