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内涵

2016-02-15杨秀珍

中国轻工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笛卡尔先验

杨秀珍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内涵

杨秀珍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秉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知识论,康德的先验理念和柏拉图的虚无缥缈的理想形象学说。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则与笛卡儿一脉相承:数学推理。

知识论;形象学说;先验论;哲学;乔姆斯基

上个世纪语言学界最具轰动意义的事件莫过于语言知识先天论的诞生。国内外,尤其是国内,不少知名语言学家都曾经花费了数十年的精力和时间追随其创始人乔姆斯基去研究并且寻找他们深信能够代表全人类的语言的普遍语法(UG)。遗憾的是尽管他们的模式不断修订,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毫无结果。

乔姆斯基语言观的核心是语言知识先天论。语言知识先天论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一是因为乔姆斯基是用语言作为切入点,他真正要探究和回答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大脑的功能。他的一部主要著作的书名就是:语言与心智研究新视野(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二是语言知识先天论涉及人类知识的来源,这本来就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因此,分析和讨论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哲学内涵对真正理解其语言理论并判断它的真理性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内在论曾以其“创新性”和“革命性”轰动一时,名声大噪。更有人把乔姆斯基比作20世纪语言学界的哥白尼。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可见一斑。然而,若把其语言观放在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历史背景下仔细审视、分析,其创新性和革命性几近荡然无存,因为从诸多方面来看,这一语言观都是西方一些哲学先人的哲理在语言学研究中的综合或翻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笛卡尔的研究方法

乔姆斯基多次强调,要把语言研究放入笛卡尔的哲学框架中。

笛卡尔属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因为他不仅坚信上帝的存在,而且终生都在不懈地想方设法证明上帝的存在。笛卡尔又是著名的唯理论哲学家,因为他相信知识天赋观念,并且认为一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到的都是真理[1]。笛卡尔哲学不缺乏合理内核和精彩之处。他的很多哲学理念在17世纪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在反对教会统治、反对崇尚权威、提倡理性、提倡科学起过很大作用。但是,乔姆斯基最推崇和效仿的是笛卡尔的研究方法。

笛卡尔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遗憾的是,历史上不乏这样的大家。因为他们的理论或者研究成果在某个领域里非常先进、实用,就被误认为是能够解释宇宙万物的绝对真理。笛卡尔的错误之一就在于此。

笛卡尔认为,科学的统一性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研究方法。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用数学方法解决了很多几何问题。因此,他便错误地认为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研究方法,并且把这种所谓的普遍适用的方法定义为“普遍数学”(mathesis universalis),进而试图以“普遍数学”为基础,按照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像建立数学公理体系一样来构建他的哲学体系,解决所有的哲学问题;尤其是想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表达他的天赋观念、理智至上的立场,和心物二元论的唯理论[1]。不容否认“普遍数学”在自然科学界非常有用,但若想用它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就不太可能了。

乔姆斯基的研究方法也是数学。无论是从最初的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和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论,还是到最新的简约模式(minimalism),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研究方法都无外乎是分析、假设、推论、移动、证明等与几何学和逻辑学都几乎一模一样的推理步骤、程序和方法。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们试图用这些方式、方法推导出普遍语法(UG)。

乔姆斯基与笛卡尔的研究方法的惊人一致绝非偶然,而是前者对后者的哲学理念和方法认真仔细研究之后,刻意学习和继承来的。对此,Smith曾经说过,乔姆斯基语言观基于传统的哲学理念;最具代表性的是笛卡尔的理念[2]。乔姆斯基自己也不止一次地直言:现代生成语法就是要“重启传统,尤其是笛卡尔的传统”[3];“若重新回到笛卡尔的二元论,问题就更容易解释了”[3]。

二、苏格拉底的知识论

乔姆斯基不仅效仿笛卡尔研究方法,而且对于人类知识的来源,也与笛卡尔的观点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笛卡尔认为人类的几何图形概念是先天的。乔姆斯基关心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语言知识,并且认为人类的语言知识是先天的。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先天论集中体现在他的器官学说和成长论。

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类语言知识的获得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时和共时的世界各地的狼孩和猪孩实例早已证明,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乔姆斯基却固执地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是言语习得机制(LAD),它的本质与人的胳膊和腿一样,也是一个人体器官[3],里面有人类共有的语言知识:普遍语法。语言器官与其它的人体器官一样,会成长、成熟。幼儿不会说话的原因是语言器官不成熟。语言器官成长时,里面的语法知识也会成长(grammar grows in mind),到了成熟期,幼儿就自然而地会说话了,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无关[2],从而排除了实践经验在言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乔姆斯基早期的语言理论认为:“每个语言使用者都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生成语法”[2]。因为内化的意思是把外来的东西变成内在的,所以人们认为乔姆斯基早期的语言理论还承认外部环境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定的作用,还有一点儿唯物论的色彩。而其后来的语言学理论却否定了自己的早期观点,原因是乔姆斯基认为它有误导作用(misleading),会“令人觉得在言语习得过程中有外部因素的合作”[2],并且把外部环境的作用缩小到仅仅是板机(trigger)功能,仅仅是用来释放在语言器官(LAD)中通过人体内部独立自导而成长、成熟的语言[3],并不参与语言知识的形成过程[2]。此后,他的语言哲学彻底抛弃了本来就微不足道的唯物论,走入了完完全全的唯理主义的知识先天内在观。

殊不知,知识先天论的始祖并不是笛卡尔,而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二元论者。他的唯心主义知识论认为,人由灵魂和躯体两部分组成。人体可没,但灵魂不朽,可以游离已经死亡的人体。灵魂是知识的居所,不论它是否在人体,永远处于有知识的状态。神会把灵魂放入新生儿的躯体,所以,人生来就有知识[4]。苏格拉底甚至以从未受过教育的奴隶Meno解几何题的事件为例,证明人的知识是生而有之的,不是后天学来的[4]。难怪英语中只能说“获得知识”(acquire knowledge),不能说学习知识(learn knowledge)。但是,谁也不曾见过哪个婴儿生来就会说话而且有丰富的知识。对此类质疑,苏格拉底的解释是,原因是婴儿的知识处于睡眠状态,需要搅动、激活、记起。办法是不断地向青年人提问题,迫使他们苦思冥想,在思考的过程中把知识唤醒,使它们重新活跃起来,开始工作[4]。换句话讲,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自实践,而是天赋的。

乔姆斯基没有像苏格拉底那样认为人的所有知识都是先天的,没有像笛卡尔那样认为人的几何图形概念是先天的,也没有像康德那样认为认得数的概念是先天的,而是另辟新径,认为人的语言知识是先天的、下意识的,“不是社会规约出的规则,而是人脑的心智规则”[2]。

不难看出,乔姆斯基的语言知识先天论的终极师傅应该是24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

三、康德的先验理念(priori)

乔姆斯基还认为语言知识是一种先验理念(priori)。先验理念的创始人是康德。

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的最有名的持久战莫过于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苏格拉底、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等代表的唯理论认为知识天赋,生来具有。经验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英国哲学家洛克则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并对天赋观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洛克与莱布尼茨的多年书信交锋最终以洛克的去世宣告结束,但却成就了哲学史上的精彩篇章。

康德的知识论经历了从唯理论到先验论的转变历程。康德也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但是他却接受唯理论,把天赋理念置于经验之先、之上。他没有在两学派间做简单的选择,而是采取了总结和调和的态度,开辟了先验哲学的新径。康德认为,“人的直观能力先于直观对象”。“这种直观能力和概念都是先于并且独立于外在对象的,是关于对象的先天知识。”康德自己独创了一个术语,“先天综合判断(priori)”,用来定义这种独立于经验的能力和概念[1]。康德对先验论的著名陈述是:“毫无疑问,我们所有的知识都由经验开始。但是,尽管如此,这并不说明我们的知识都来自经验”[5]。

乔姆斯基非常欣赏康德的先验论。他认为,“在人的思维中存在一个先验综合判断框架。它在各种观念中起着必要的连接作用。人的语言就是从这个先验综合判断框架中获得的”[3]。乔姆斯基还欢呼道:“非常高兴地看到康德的方法论和先验论成了主要的,或者可能是主要的认知科学的方法”[3]。乔姆斯基直接借用了康德的先验理念(priori)来定义他认为人类的大脑中生而有之的语言知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乔姆斯基语言观也是康德的知识先验论在语言学界的复苏和回潮。

四、柏拉图的形象学说

24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宇宙中存在两种形象。一种是大写的形象,英文是Form,另一种是小写的形象,英文的表述是form或者being。前者存在于地球以外的某个地方。那里的大写的形象都是原创的、真实的、完美的、理想的、永恒的原本。遗憾的是人类的凡胎肉眼不能及。地球上的可见世界中的万物都只是小写的形象(forms),都是以理想世界里的大写的形象(Forms)为母本复制来的,都只能算是副本(copies)。这些复制品(forms或者beings)是不完美的、不真实的、不断变化的、都迟早会消亡。它们只带有Form的部分特征,永远也不会具备Form的全部特征[4]。

柏拉图的形象学说在他的《菲多篇》《蒂迈欧篇》《巴门尼德篇》《智者篇》和《理想国》中都有论述。他的宇宙观、认识论和真理观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思想上的。不记得哪位哲学先人曾经说过,人类对很多事情的认识,并没有比柏拉图前进多少。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自己。在认识论上也是如此。

事情无独有偶。20世纪的乔姆斯基语言观认为人类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I-语言,另一种是L-语言。I表示“内在的(internal)”,“个体的(individual)”和“内涵的(intentional)”。I-语言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就有的最初的语言知识,是全人类所有语言的共同的初始阶段和状态,既普遍语法(UG)。这种语言不受人种、性别和国籍的限制,也不受限于或依附于任何一种人类语言。他是全人类共有的相同的语言,可以涵盖地球上所有的语言,是人类所有语言的来源,只存在于尚不能开口讲话的婴、幼儿脑中。L-语言是人们生活中真正使用的具体语言;都是从普遍语法(UG)转化生成来的语言。

乔姆斯基认为,幼儿大脑中的LAD语言器官不仅生来就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具开关功能。外界环境只有启动语言知识库的开关的作用,不会向幼儿大脑输入任何语言知识和信息。LAD语言器官生长成熟之后,幼儿就会自动启动开关,联通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语言,开口讲这种语言。

不难看出,乔姆斯基的I-语言,或普遍语法(UG),岂不有意无意地成了那个原创的、真实的、完美的、理想的、永恒的、大写的、能够代表全人类所有语言的语言原本形象Form;各国人民所使用的当地的、特定的、不同的语言恰好成了语言Form的摹本,小写的语言form。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与古老的柏拉图的形象学说可谓不谋而合、惊人的一致。

五、结束语

乔姆斯基是语言学家,但他更象个哲学家。说他“象”哲学家,一是因为他没有创造新的哲学理论或体系,二是因为他仅仅把一些古老的西方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借用到了语言学研究,以便证明他的语言知识,普遍语法先天论的正确性。因此,在他的语言学著作中极其频繁的出现笛卡尔、康德、柏拉图、莱布尼茨等人的名字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事实总是难如人意,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历史已经证明,笛卡尔的数学方法不仅不是论证一切问题的万能公式,而且还导致了笛卡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上帝安排论[1];柏拉图的理想的、完美的、能够代表世上万物的那些大写形象们一直而且依旧虚无缥缈;人类知识既不是先天的也不是先验的,只能来自于实践。更重要的是,不论那些哲学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名声多么显赫,不论他们的哲学理念在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多么鲜活、先进、著名,都不能保证它们是永恒的真理。

总而言之,乔姆斯基的语言观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哲学思想和原理完完全全背道而驰。值得注意和警惕并且令人不得不深思的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的现代世界,如果有人试图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前的思想、理念和方法来认识和解释人类语言知识的来源,犯错的几率很可能就太大了。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Smith,N.Chomsky:Ideas and Ideal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Chomsky,N.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Hamilton,E.&Caims,H.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Plato.[M].New York: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9.

[5]Velasquez,M.Philosophy:A Text with Readings(7th edition)[M].New York: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9.

(责任编辑:姚歆烨)

Philosophies Behind Chomsky’s Language Theory

YANG Xiuzhe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major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Chomsky’s language theory is deeply and philosophically rooted in Socrates’idealistic epistemology,Kant’s priori,and Plato’s Form and form philosophy,while his research method is based on Descartes’“universal mathematics”.

epistemology;Form and form philosophy;priori;philosophy;Chomsky

H0-06

杨秀珍(1950—),女,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哲学。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笛卡尔先验
笛卡尔的解释
一类低先验信息度的先验分布选择研究
笛卡尔浮沉子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基于自适应块组割先验的噪声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康德审美判断的先验演绎与跨文化交流
从广义笛卡尔积解关系代数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