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构建
2016-02-15张梓英
张梓英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新时期“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构建
张梓英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逐渐疏离。在分析了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原因后,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征以及高校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构建“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陪伴;师爱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已获得了社会的公认。它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适用于学校教育。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伙伴,而且还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伙伴。教师以伙伴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教育,将极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陪伴成长”理念已经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应用。在社会工作领域提出了“陪伴式”工作模式,家长或社会工作者尽可能陪伴守护在青少年身边,必要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心灵的安慰和情感的关注。“陪伴式”工作模式目标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将“教师陪伴学生成长”这一理念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然会大大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社会变迁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疏离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这种疏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同度下降、交往需求减弱,心理距离拉大,还表现在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淡化。有人把目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形象地概括为,“课上是师生,课下是路人”。[2]造成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师生交往频次的减少造成高校师生关系的疏离
交往的频次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疏密程度。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以教书育人为荣渐渐地转变成追求个人名利。很多高校教师不愿意上课,即使上课也不愿意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课堂教学上。他们终日忙于搞科研、写论文、职称晋升,对不会带来名利的师生关系不屑一顾。上课应付了事,“下课闪人”、“来去匆匆”,学生只能对其“望背兴叹”。学生见老师一面都何其困难,更谈不上师生交往了。没有交往,师生关系也就失去了构建的前提和条件。[2]
1.2 师爱的缺失使得高校师生关系去情感化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3]爱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条件和保证。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可现如今,很多教师或忙于科研论文,或只教书不育人,或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关心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这些态度和行为缺乏应有的情感,导致师生关系流于表面化、工作化。
1.3 高校师生比的扩大稀释了师生关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师生比例差距不断扩大。据统计,高校师生比已经从1998年的11.6:1扩大到2013年的17.5:1。大学班级教学规模越来越大,教师从原来的“一对少”变成了“一对多”。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熟悉的难度系数。有时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能将姓名和人脸对应起来的学生人数屈指可数。教师和学生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亲密的师生关系又从何谈起。
2 社会变迁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特点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提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了解学生的志向、兴趣、长处和短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如果不了解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就会忽视人的多样性,并且会硬把教育的任务问题放进对所有的都适用的一句话里面,那会是不可思议的粗枝大叶。”[4]因此,教师要陪伴90后大学生成长,首先就应该了解“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状况。
2.1 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90后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一条好出路,赚更多的钱回报家人等。90后大学生希望能在就学期间学到一些前沿的、科学的,跟得上时代发展的,与社会需求一致“有用的”知识,但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课程学习的最初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深入学习以后他们兴趣大减,遇到学习困难时甚至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他们在课程学习时容易被外界事物所打扰,往往因为玩耍手机而忽略教师的课堂讲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论知识兴趣不大,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对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他们深感枯燥,对生动直观的案例教授更感兴趣。90后大学生平时在课程学习方面投入不够,临到考试时寄希望于教师讲授重点,复习时毫无头绪。[5]
2.2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90后大学生独立,他们自认已经成年,外在行为和举止趋向于成年化,但不免表现出幼稚,心理学上将之称为“假性成熟”。他们自主自信但又渴望获得教师的关注,以构建心理的安全感和存在感。90后大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倍受呵护的环境中长大,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顶端,深受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宠爱。进入到大学后,他们往往自我中心,在人际交往中时常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他们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系和爱护。大部分90后大学生,他们热情、开朗、活泼,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喜好,这也是他们极具个性的表现,但90后大学生合作意识淡薄,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荣誉感减退,社会责任感淡漠。
2.3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90后大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理性平和的、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思潮、多元文化的碰撞,以及多元价值观的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急功近利、浮躁、冷漠等消极情绪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在对“你的入党动机是”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入党的想法,且入党的动机大多都是有利于个人发展。[6]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见多识广、眼界开阔,敢问、敢说、敢闯,但在其背后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幼稚和冲动。
3 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不足
3.1 尚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即人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重在对人的合理需要的满足,个性的发展,潜能的挖掘。[7]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作中要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学生,将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健康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但在实际中,高校思政管理工作不乏存在单向灌输、纯粹管理和压制的情况,甚至出现采用恐吓、驯服、惩治等手段进行学生管理。这些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必定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尚未实现因材施教
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身上必然带有时代的特点,带着时代的印记。现在的学生都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俗称“90后”。“90后”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追求独立、积极进取,但在生活上有较大的依赖性;他们热情开放、充满活力,但人际交往缺带有封闭性。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的差距,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社会中的一些丑陋的现象和浮躁的心态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影响。“90后”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个性化。但在实际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层次性和差异化,没能很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使这种教育管理方式的可接受性和时效性受到影响。
3.3 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保守、僵化,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需求相脱节,沦为不切实际的空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又偏重思想品德知识的灌输,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时效性大大降低。[8]
4 “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构建
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当前90后大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难以提高的根本问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陪伴学生,没有陪伴学生一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因此,我们提出构建“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倡导所有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者关注学生需求,陪伴学生成长。
4.1 从认识上高度重视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如今高校提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全员参与,即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那么,“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也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中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争做学生最亲近的人。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俯下身去关心学生,关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真实遇到的烦恼和困惑,积极引导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9]教师必须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走进教室、深入寝室,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了解“90后”大学生,以朋友、师长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们实际存在的问题、掌握他们实际的需求、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4.2 从行动上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4.2.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90后”大学生总体上求知欲旺盛,但是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再加上自制力不强,往往会产生厌学心理。他们平时逃课、旷课,考试突击复习,把时间都浪费在网络游戏、逛街、聚餐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久而久之不仅耽误学习,还会滋生许多烦恼及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善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上来。以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位班主任的行动为例,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大一新生上早、晚自习,学生们颇有微词。该班主任每天陪同学生一起早、晚自习,敦促意识游离的同学集中注意力,建议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自己喜爱的图书拿到晚自习教室阅读。在学生面临选专业的时候,该班主任一个个与学生交流,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该班主任的言行一切都从实际出发,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从这位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受学生欢迎的管理方式要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4.2.2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90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他们一方面要适应有别于高中学习的大学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又要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许多人生重要的问题接踵而至。因此,他们遭遇了异常的压力。他们在家时渴望挣脱父母的管束,来到了大学却又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呵护。特别是在大学一年级,很多学生由于是第一次离家,想家、嫌弃学校饭菜不如家里的可口和宿舍的住宿条件不如意。对于学生的种种抱怨,新学期的适应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想其所想、忧其所忧,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其正确的引导。
对于许多90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人际关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适时地教会学生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教育是心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将心比心,以心交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4.3 改变工作方式,投学生所好
“90后”大学生追求时尚,对一些新兴事物,他们的好奇心与热情都十分旺盛。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保有量达到了90%以上。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购物、聊天、打游戏、观看视频、阅读电子书。随着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交流平台的流行,大学生更是喜欢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晒自己的生活、情感等。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大学生思想工作者应当跟上时代潮流,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积极加入到学生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中,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的动态,做到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爱远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一些。“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主旨在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大力提倡师爱,要深入挖掘师爱,并在实践中践行师爱。教师充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彼此分享快乐、分担苦痛、排解优愁、从感情上拉近彼此的距离。“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营造的是一种充满爱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开启智慧、发展个性。
[1]肖玉兰.“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初探[M].武汉:华中师范范大学,2012.
[2]胡兆胜.高校师生关系疏离的成因与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4-67.
[3][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夏丏尊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4]安·谢·马卡连柯.塔上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陈连吉,关建军.针对90后大学生学习特点做好解剖学教学[J]. 解剖科学进展,2015,(4):443-444.
[6]张梓英.高职学生社会心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4,(10):83-85.
[7]邵琪.以人为本: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J]. 才智,2014,(13):224-225.
[8]胡燕萍.立足生活实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2014,(4):81-83.
[9]刘效东,王建成.辅导员应关注“90后”大学生心理需求[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141-142.
【责任编辑:黄素华】
“Accompanying-typ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ZHANG Zi-ying
(Zhe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With the dramatic change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ic and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gradually alienat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lienation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born during 1990s with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accompanying-type”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ccompanying; teacher’s love
G641
A
1671-9565(2016)01-054-05
2016-02-2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思政课题“微信环境下‘陪伴式’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模式的构建”(编号szy_sz2015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梓英(1978-),女,浙江衢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