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情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2016-02-15滕国鹏韩秀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情境

滕国鹏 王 波 韩秀艳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网络情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滕国鹏 王 波 韩秀艳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互联网情境下思政课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行进行探索显得十分必要。在对网络情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产生的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释网络情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及主要特点。最后从实践的角度,指出优化互动教学模式应坚持突出正确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以及以互动为中心的基本类型,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为整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最具探索精神的群体,思政课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真正引发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和认同。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是一种具体手段,更是一种促进师生交流、引发积极互动的途径。因此,对互联网情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对当代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借鉴与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追本溯源: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

网络情境下研究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可以从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两个层面来分析。从现实性来看,在网络情境下加强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在人群中迅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主体,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1]。在教育教学中,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既为整体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从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来看,大学思政课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突出表现是课程对新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挑战应对不足,在教师层面也一直存在着认识、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技术和手段在教学改革中的深入探索与应用。从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来看,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都是现实问题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映,手段必须围绕教学的主体和所要达成的目标。网络互动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教育对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内容革新和方法创新的需要,最终更好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这也向我们指明了互联网趋势下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方向,即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2 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互动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重视,互动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的互相作用,呈现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要求。纵观以往研究,虽然没有研究明确给出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但是从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可见一斑。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各种教学活动单元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动态性过程[2],在具体形式上,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为解决教育问题而构建起来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性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3],因此,互动教学模式宏观上要反映社会发展对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微观上要反映出学科、课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4]。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师生双方都能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创设多元互动情境,采用多种灵活方式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和投入,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态势[5]。虽然对于网络情境下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是互动教学突出强调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整体过程互动,在网络情境下,这种互动的过程被整体重塑。

因此,综合以往研究观点,网络情境下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可界定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思想,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平台,充分调动线上与线下资源,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知行统一为教学目标,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所实施的全方位的、多向交互的综合教学模式。

3 网络影响下的互动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基于对网络思政课互动教学所带来的整体变化特点,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使传统的师生互动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延伸。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丰富性、交互性、实效性三大特点。

第一是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在教学内容上呈现开放性和丰富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视频、音频、图片等有关的教学资料,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动态性教学态势,改造内容贫乏、枯燥无味的教学。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等特质与教师交流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意识,充分发掘个体的学习潜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

第二是教学方式上的交互性,网络可以改变传统的简单、单一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进行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即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与课下通过网络和新媒体的交流结合起来,拓展互动的时空范围,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第三是教学目标的实效性,网络化教学注重“以生为本”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迎合现代学生个性发展和认知方式的变化,也更符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同时及时沟通可以尽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实现育人的功效。

4 网络情境下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基本原则:突出正确的理论导向

在网络情景下开展思政课教学,应基于网络优势突显课程特征,其首要原则是坚持把握教学的方向性。高校思政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高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对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要有选择性;在教学中应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保证所传授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魅力。具体来说,基于网络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在传授理论知识创新教学形式,增强理论知识的趣味性,更切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单方面的理论灌输,通过网络广泛搜集相关理论背景知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真正从内心认同理论。因此,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转变网络教育观,客观而清醒认识网络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强化网络环境下仍然“以生为本”的理念,树立网络阵地意识。同时要积极关注网络平台和新兴媒体,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有效服务教学,大力促进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化,重视发挥其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4.2 基本类型:以互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互动教学,国内学者大多是对师生之间互动形式的探讨。例如案例教学和以实践的形式展开的互动教学都是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方法。可以说,互动教学方式在以往教学中多有所涉及,也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网络形式展开的互动教学,正是这种方法的积极优化和有效提升。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其贯穿在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拓展几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放大了互动功能,极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跨地域、超时空的教与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漫无目的上网等不良习惯、增强计划性等。教师提前把所要讲授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以更鲜活的形式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这时学生可借助网络平台上大量的教学案例和素材帮助自己理解知识,经过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与老师沟通交流,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网络整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丰富性;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将更为丰富的拓展性教学资源置于后台,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设定相应的条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借助网络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得更为容易便捷,教师综合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学生的问题有选择性地与学生互动,更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更具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基本路径:教学模式的具体优化

从教学模式优化的具体做法上来看,应从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维考核机制几个关键点来实施。首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统一,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全面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覆盖社会热点,在网络平台上突出显示主要理论问题,从前瞻和全局的高度引领学生学习。同时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资源可共享的优势,把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作为长期学习目标。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整合教学内容。由于网络资源纷繁众多,在教学素材挑选上,要注重时效性,尤其围绕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关注点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要突出重点,不回避难点和疑点,重点内容加以概括,难点内容系统讲解,疑点网上开放讨论,使得重点、难点和疑点与学生的自身认知学习体系相呼应。同时,采用模块化教学,将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讲解、热点问题探讨、网络答疑互动、学习心得展示等模块,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再次,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课程内容需要,不同学生个性类型,在教学中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建立并完善思政理论课统一访问门户和课程公众号,师生及时掌握教学前沿动态和最新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主动学习,兼顾了全体教学要求的普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同时,积极构建以QQ、微信、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交流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多维互动,既能够答疑解惑,又能增进师生联系和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最后,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评价考核机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实现有“四化”特征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教师、助教、督导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二是评价指标科学化,既评教师“教”的实效性,又评学生“学”的实效性;既评知识能力等短期显性目标,又评思想素质、能力培养等远期隐性目标;既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教学内部因素,又评政策、环境、学风等外部因素。三是评价方式多样化,以课堂教学状况为基础,灵活使用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尤其注重线上的调查结果。四是评价反馈制度化,在反馈中兼顾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同时注重对评价结果的理性分析和合理运用[1]。

总之,在当今网络时代,深入研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意义深远,这也被认为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以加强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是改革创新中非常重要而基础的环节。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探索、思考、建设,不断完善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1]黄爱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J]. 中国大学教育,2014,(9):45-49.

[2]杜署钦.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J]. 高教论坛,2007,(6):101-102.

[3]陈菊萍.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7):31-32.

[4]李秀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之构建——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网络教学实践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2,(4):170-173.

[5]陈莉妤.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125-127.

【责任编辑:黄素华】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TENG Guo-pengWANG BoHAN Xiu-yan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Exploration on interac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s necessary in the age of interne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need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formulates related concept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it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insis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rrect theory guidance and interactivity-centered basic types.And it points out specific optimization path,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hanges in the over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G641

A

1671-9565(2016)01-046-04

2016-01-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当代中国人信任概念的心理表征、结构和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编号12YJC190028),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动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编号L11BSH01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思政专项“基于网络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信任与互动模式研究”(编号JGZXS13062)阶段性研究成果。

滕国鹏(1978-),男,辽宁丹东人,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心理、青年德育方面研究;王波(1990-),女,黑龙江黑河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韩秀艳(1956-),辽宁鞍山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情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思政课“需求侧”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