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室运行办法探索
2016-02-15李敏芳
李敏芳
职业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室运行办法探索
李敏芳
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和招聘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零距离的实训场所,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企业可以依靠这个平台,培养有潜能的学生,同时具有优先挑选的权利,获得更优质的劳动力,以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室;管理运营机制
随着近几年来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很多一本二本的学生毕业后都找不到工作,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更是压力重重。如何摆脱当今社会重学历、重文凭的桎梏,确保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这就依赖于职业院校创新实训模式,实施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拉近了学生和招聘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深刻感受企业的企业文化、操作模式、应聘要求,不断地改进完善自己,在应聘过程中能使企业满意,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这个计划,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零距离的实训场所,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扩大学校生源,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可以依靠这个平台,培养有潜能的学生,同时具有优先挑选的权利,获得更优质的劳动力,以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当前政府对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政策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还是以学校的学习为主,忽视了一些企业培养技术性人才的实际需求,更没有结合合作企业本身的特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虽然表面显得热闹无比,实际收效甚微,导致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很疲倦和不满意,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的前景不太乐观。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现在很多大型技术型企业急需一线的娴熟操作工人,他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寻找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养。但是由于学校在实训期间的很多干预,导致企业的选择和需求被动化。同时,企业的实际需求需要和学校经过较长时间的商讨,导致整个实训项目的决策滞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无法为企业培养出很多合适的技术性人才,损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1]对于学校而言,似乎把学生顶岗上任当作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但在校实训期间,并没有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和临场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基本功明显不足以应付企业的实际操作,再加上又没有及时缓减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显得信心不足,兴趣不高。
二、明确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基本理念
就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一线教师的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下校企合作不和谐的情况,真正帮助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实现合作上的共赢。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一批符合社会就业需要的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实用性人才,简而言之,实训基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关键途径。就实际来看,创办实训基地需要投入的成本很大,学校只有和企业一起合作,才能缓解双方的资金压力。因此,职业院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企业的需求,我们的目标”的指导方针,在学校努力建设一种“亲商”风气。让有意向的企业能充分感受到学校对企业的尊重、对校企合作项目的重视。同时,职业院校应多举办家校交流会,将校企合作的优势和益处告知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对校企合作这个模式有广泛的认知,并能坚定不移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搞得风生水起。学校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家长、企业不同的需求,实现三方甚至多方的共赢。
本着这样的合作理念,有家长的全力支持作为依靠,笔者所在学校广泛寻觅合作企业,真正做到产教结合,将生产和教学紧密的融合起来,丰富了职业院校学生校内实训的内容,学生实习实训不再拘泥于学校提供的实训基地,而是更好的将学生带入实际生产岗位,避免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弊端。由于学校的实训内容过于简单,机械设备不健全,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毕业后学生掌握的实际技能和企业所需应聘者的要求脱轨,导致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后的失业现状。[2]校企共建实训室这一新兴模式的出现,有效的避免了这一令人堪忧的就业现象。把教学内容带到实际生产之中,让学生广泛的接受企业真实的锻炼,让他们真正的做到面向岗位,面向生活,最终实现教学、生产、就业、服务社会的一体化。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作风严谨、公正公平的实训运营机制和人员管理机制,是保质保量完成校企合作计划的前提。每位实训学生应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准则,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有系统的人员考核方法,有公平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企业和学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训计划,这是确保校企合作计划平稳展开、完美收官的基础。同时,要调动每位实训带队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感,以此达到教学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职业院校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和企业布置给每位学生在实训期间的任务,力求保质保量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和生产任务双重达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应认真听从带队教师和企业安排的管理人员对各项活动的要求,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故障判断能力,有问题及时反馈,不能擅自做主。
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每位学生的到岗情况必须及时反馈,可以实行组长签到制度或是打卡制度,保证每位学生的出勤率。因故不能到者,应提前向老师和管理人员请假,非故不得擅自离岗。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让课堂教学任务和企业生产实践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此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计划,编写实训教学素材,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商讨,安排既定课时,确保有条不紊的让实训教学计划展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实训的具体流程和企业的多方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计划,灵活机动的调整实训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能力。
四、创建双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盛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比较符合当下我国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其字面意义来阐述,就是说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训场地,以企业实训室为主,辅以校内实训室的双重操作。将课堂内的教学内容灵活的带入实际生产,注重企业和学校在生产中的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乎需求的技术操作人员。在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之前,企业代表需准确的提出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应聘指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组织全体教师编写相应的教材,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中心的原则。“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企业的实践操作为核心,广泛涉及职业学校学生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反复的利用企业实训室进行操作。双元制课程模式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效的缓解了知识点由理论到实践的滞后性,形成知识的一体化教学。[3]课程的安排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
五、形成专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双方的共同目的都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技术操作人员。因此,只靠职业院校为数不多的教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企业也应当自发组织一线的操作人员,形成一个企业内部的教师团队,对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细致深入并且专业的讲解和辅导。这样不仅能缓解教师一对多的有心无力,也能使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反馈和解决,提高企业实训教学的效率。一线的在岗工人具有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比学校的教师更清楚企业的实际操作和生产模式,因此,由他们组建一支教师团队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更能提高实习实训效果。为了鼓励一线的员工积极参与这个计划,可以组织一场实际操作竞赛,由师傅和学生两两一组参赛,前三甲可以分别获得学校和企业给予的荣誉和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和员工的积极性。
[1]徐辉,郁汉旗,朱军.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和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贵兰.“校企合一”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63-65.
[3]郭建.国际职业教育的新观念和新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98-100.
[责任编辑陈国平]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校企共建实训室建设与运行的研究”(项目编号:XHJX2015037)
李敏芳,女,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一级教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教学、数控技术。
G712
A
1674-7747(2016)18-00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