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高职学院中药学课堂

2016-02-15何少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药学吴茱萸谐音

高 燕 何少明

(1 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乐山 614000;2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药房,乐山 614000)

将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高职学院中药学课堂

高燕1何少明2

(1四川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乐山614000;2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药房,乐山614000)

很多同学在还没有接触到《中药学》这门课时,对《中药学》知识有神秘的向往,但是一旦上课以后,就感觉《中药学》教材中药数目较多,中药术语难记,药与药之间的功效、应用等容易混淆,初学者难理解等,慢慢地就会出现上课玩手机、睡觉、讲话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我们应改变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将对教学中可以应用的多种学习记忆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中药学》课堂教学效果作出一点贡献。

多元化;教学方法;中药学;综述

中药学是一门基础的专业理论学科,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中各个学科的理论依据。但是《中药学》教材中药数目较多,内容烦琐复杂,中药术语难记,药与药之间的功效、应用等容易混淆,令初学者感到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学》。以下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到的一些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教师在讲授中药的相关理论知识(性能、功效、应用等知识)之前,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植物形态的图片和中药饮片标本,同时结合目前临床中含有该药的也经常被使用的中成药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中药有个直观的印象。授课过程中才有助于学生掌握该药的性能和功用等知识。比如,泻下药里面的大黄,是一味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药物。我们在讲授大黄的理论知识之前,先让学生看一些大黄的图片(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先打印出来)、中药饮片的标本(标本室借),再找一些三黄片、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中成药的盒子,让学生在盒子上的成分中找出大黄这味药。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之后,开始讲述大黄的理论知识,并分析在上述中成药中分别体现的是大黄的哪个功效。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会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在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还可结合观看中药炮制、鉴别及制剂方面的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药材的真伪鉴别、炮制、制剂的方法和要点,有利于加深对中药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2 求同存异法 (比较学习法)

每个章节的药物之所以放在一个章节,是因为它们首要的性能特点、功效、临床应用等是相同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先抓住每个章节的标题,熟悉每个章节里面有哪些药,先掌握这些药物的共性。因为中药具有一药多效的特点,所以同一章节的药除了共性之外,还可能有相异的地方,此时再来找出每个药的相异点。比如,我们在学习温里药的时候,我们先要记住温里药是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就知道这一章每味药的首要功效为温里祛寒或温里散寒,主治里寒证。其次明确这个章节有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胡椒等药,最后让学生找出它们各自的区别点,附子除了温里散寒,还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止痛等功效[1],依次再找出其他药的不同点。其他章节也照这种方法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每个章节的内容有透彻深入的掌握。此外,还可以进行名称相似的中药的比较记忆,中药学中有许多药物名称相似但功效却迥然不同,可以采用对比记忆法进行记忆,不仅能准确鉴别药物药性,还能提升记忆的速度。比如,吴茱萸和山茱萸,名称仅有一字之差,但功效全然不同。吴茱萸为温里药物,有小毒,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寒凝疼痛、呕吐吞酸证、虚寒泄泻等;而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要用于肝肾亏虚、各类滑脱病证。对比记忆可以用大括号或者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3 由药名推导功效法

中药的发现和应用,以及中药学理论知识的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通过我们的老祖先的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而来的。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某些药物的功效,他们将一些中药以其功效来进行命名。如骨碎补 (补碎骨)有活血疗伤、补肾强骨的功效;伸筋草有祛风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寻骨风可祛风湿、通络止痛;紫苏(“苏”与“舒”谐音,舒畅气机)有宽中行气作用;益母草有活血调经作用;防风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石决明、决明子可清肝明目。还有一些中药是以气味命名的。如木香、沉香、檀香、青木香、香附、香橼等均有特殊的香气。芳香能走窜,故均具行气止痛之功[2]。

4 由中药谚语、典故、民间传说引入

由中药谚语、典故、民间传说引入,一方面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简单有趣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某一时段课堂气氛沉闷,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听课感到疲乏或内容确实相对枯燥时,适时引入,可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比如,古代重阳节人们有佩戴茱萸的习惯,唐代诗人王维便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茱萸乃是辛散燥烈中药,能温脾、散寒邪,可治胸腹胀满、呕吐吞酸及虚寒泄泻。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它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的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痛难忍,诸药不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3]。

5 歌诀记忆法

中药的汤头歌诀大部分是前人经过不断的总结和理解的精髓,特点是精简押韵,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学生背起来比较有兴趣,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比如,十九畏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

6 中药功效谐音记忆法

目前,还有一种把中药功效用谐音字表述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简单几个字概括出复杂的中药功效。比如,砂仁的功效是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用谐音记忆法就是“杀人性起问邪态”;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用谐音记忆法就是“蚂蝗发表水中宣传”;香薷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用谐音记忆法就是“相如发表水中荷花”等等。这种方法是一些学者为了便于快速记忆中药的功效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编写出来的,具有随意性,是在掌握了每种功效的含义之后能灵活运用后产生的。同一味药的功效在不同的学者脑海里可以有多种谐音的可能性,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太适合,因为初学者还没有搞清楚每一个功效的意思,用谐音字还有可能使记忆更复杂。

7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4]。它的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以自我指导学习和小组讨论为重要形式。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君明等[5]在中药学课堂中采PBL教学法已多年,结合对学生的问卷调研分析,指PBL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法,即纳入正常课时、每个案例开展4学生、每组6~10名学生、每组设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起引导作用。该法受到了79%的学生的好评,也为其他学科开展PBL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8 实践教学法

中药学的学习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可带学生到医院的中药房或药店参观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亲自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加深对中药的入药部位和气味等的记忆。如黄柏、杜仲、厚朴等以树皮入药;葛根、大黄、黄芩、知母、等以根及根茎入药;如甘草味甘,黄连味苦,木瓜味酸等。这样以后,不会再有学生回答甘草是苦的这类问题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在课余时间跟随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上门诊,通过观察老师针对什么病证用什么药,用药的剂量、煎煮方法、特殊服法方法等,再结合患者用药前后的病情变化,体会中药的功效与应用,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可加深记忆。

因此,我们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各种学习方法适当引入,先让学生感兴趣,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真正的学到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课后复习,要改变一味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现状,正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3.

[2]王玉凤.《中药学》的学习与记忆方法[J].北京中医药,2008,27(10):830-831.

[3]马宝山.吴茱萸的来历[EB/OL].http://www.100md.com/Html/Dir0/22/36/44. htm,2001-11-13.

[4]Allareddy V,Havens AM,Howell TH,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assessment tool inproblem-based learningtutorials in dental education[J].J Dent Educ,2011,75(5):665-671.

[5]王君明,贾玉梅,崔瑛,等.基于PBL的中药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学研究,2012,9(6):145-147.

The Integration of Diversify Teaching Methods into Pharmacy Classroom of Vocational College

GAO Yan1,HE Shaoming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ichuan Province,Leshan 614000,China;2.TCM Pharmacy,Le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Province,Leshan 614000,China)

Many students felt that pharmacy is amazing before they touch.But once the class beginning,they felt that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 textbook,it is difficult to remember the term,distinguish between similar drugs,understand medical knowledge,etc.,and then there would play phone,sleep and speech and so on in the class.This is largely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We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to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Therefore,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some methods of learning and memory,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s to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harmacy classroom.

diversification;teaching method;pharmacy;review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3.010

1672-2779(2016)-13-0020-03

(本文编辑:李海燕 本文校对:何少明2016-03-25)

猜你喜欢

中药学吴茱萸谐音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绝妙的数字灯谜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