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有效融合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体会※
2016-02-15陈云志罗振亮
陈云志 李 文 秦 忠 薛 蕾 罗振亮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贵阳 550025)
学与教的有效融合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体会※
陈云志李文秦忠薛蕾罗振亮
(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贵阳550025)
教学中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分组自学-学生讲课-教师总结的模式,学生分组学习,分组讲授教学内容,教师做出点评及补充,运用于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中医诊断学;教学;学生为中心
中医诊断学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和中医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思维能力及人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的作用[1]。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要准备。就在校学生而言,除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爱好,提高教学质量外,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后,如何适应临床,如何提高临床诊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虽然近年来提出PBL、TBL等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3]。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面临招生人数的增多,班级人数扩张,教师不足的情况[4],很多PBL、TBL教学的开展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满足教学需求。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反复探索及与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学生不断沟通,提出“学”与“教”有效融合,学生分组自学-学生讲课-教师总结的模式,运用于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1 课前分组及任务安排
按照班级人数,由班干部负责人员分配,每小组5人左右,自由组合。每组指定1人为负责人,负责本组学习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教学内容多少和大纲要求,由教师把教学内容碎片化,按照教学进程,分配每部分内容的讲授时间,提前两周分配到各小组,提供查阅资料的相关网站,由各小组成员各自查阅资料,小组成员抽取时间,汇总形成讲稿及课件,推荐上课人员。
2 前期工作检查
教师对准备上课的同学进行工作检查,包括备课资料,PPT,演讲能力等。有助于同学更好地完成其讲授任务,不至于上台之后出现诸如胆怯、语速过快,准备不足等常见的失误。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3 上课安排
按照课程内容顺序,一般一组推荐1名同学上讲台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述,组内其他成员补充。授课结束后,其他组内同学提出问题,由授课组同学回答。回答问题完毕,继续下一部分教学内容。
4 教师点评及答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醒上课学生的讲授内容,不要过多偏离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
通过分组自学-课堂讲授,有如下体会:
4.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教师上课以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对于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采取这一方法后,学生人人参与,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活跃,学习兴趣提高。
4.2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自己深度参与的查阅文献和编排教学能使他们更加广泛的阅读除了教材之外的文献,同时,远比单方面的灌输更能印象深刻,记忆持久。变相的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也减轻了学生在后续如执业医师考试中的复习的负担。
4.3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说明在学习中缺乏同学、同事、朋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和切磋,就会导致知识面的狭隘,见识短浅。善读书治学者,要重视人际交流,广交学友,形成一定的团队意识。医学是一门开放的科学,临床诊治中,医师不是一人在战斗,而是团队在一起为病人服务[5]。这就特别强调医师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小组任务的完成,学习者增强了团队意识,问与答对于同学之间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也体现了较强的参与意识。
4.4提高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 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资源出现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医学科研及临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医学生、临床医生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吸取医学知识显得非常重要。信息素养已经是临床工作必不可少的需求,也成为检验医师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这一学习,学生能较快速的查阅所讲授内容的资料,并根据讲课需要进行取舍。查阅cnki,pubmed等数据库已经是一名医生的基本能力[6],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对其医学职业生涯亦相当有益处。
4.5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必不可少的,缺乏独立思维能力,不能提高综合分析及综合判断能力。出现不能独立地、灵活有效地处理患者病情。有哲人说过,最糟糕的独立思维都胜过完美的人云亦云。讲课是将自己的知识与体会重新组合加工以后再演讲出来的过程,内容是演讲人自己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明显的锻炼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思维[7]。
4.6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医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面对的是病人,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与病人不停的沟通,除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才能给患者以信任,自信心来自于自身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在临床中,医患关系的沟通也需要充分的自信,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8]。站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公共场合讲话的信心和能力,曾经一名上台演讲的同学非常感谢给与其上台演讲的机会,感觉过程中收获颇多。
4.7教学相长 教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多年,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不再积极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同学们能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们一些新的信息,新的思想,使教学过程不再是片面的教师讲授,同学被动的接受,而变为积极参与,多方受益。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其教学水平,增强对于学生的了解,更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深化改进教学方法。
5 本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5.1教学待改进 这种上课的过程尚在一步一步实践当中,可能有诸多的不成熟,有待之后改进。比如学生的讲课缺少经验,也许讲授过程中缺乏一些条理,也许缺乏一些方法。可能令听课的同学接受起来较为困难,部分同学开始有懈怠的心理,不够专注。也许在演讲者上台之前对其进行简短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5.2部分组员积极性不高 时间所限,每组只能有一位同学上台演讲,其余同学参与度较上台演讲的同学不够高。如果能有一些方法调动多数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就更好。或者能够在管理安排过程中提高效率,让更多的同学上台演讲,能使更多的同学受益。
5.3对教师要求高 相对于规范的、学生早已经习惯的教学流程,新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纪律,既要学生积极参与,又不至于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要求其实是比平常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才能更好地扮演好教师的角色。
[1]王建国,李鑫,黄献平,等.“PBL+CTM”模式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4):122-124.
[2]张丽霞,吴水盛.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3):314-315.
[3]万生芳.PBL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劣性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1):53-55.
[4]侯建林,董哲,王维民,等.重新审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扩招问题[J].中国卫生人才,2013(6):26-28.
[5]孙贵香,袁肇凯,张冀东,等.“PBL+LBL”模式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38-140.
[6]任燕,潘惊萍,段占祺,等.临床医生对医学信息的认知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4):64-67.
[7]金为民,周栩,段茗玉,等.医学生独立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5):850-853.
[8]赵晓辉,韩子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2012,50(23):94-95.
Experience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of Diagnostics of TCM
CHEN Yunzhi,LI Wen,QIN Zhong,XUE Lei,LUO Zhenliang
(Basic Medical School,Guiyang University of TCM,Guiyang 550002,China)
Th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o learning was discussed.Assigned the teaching task for student's self-study,teachers make comments and supplement in the teaching of diagnostics of TCM teaching.This method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strengthened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knowledge,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access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From passive in learning to actively in learning,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was improved.
diagnostics of TCM;teaching;discussion;learner-centered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3.007
1672-2779(2016)-13-0014-02
贵阳中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贵中医教改合字(2014-26)]
(本文编辑:李海燕 本文校对:李 文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