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
——以《沁园春·雪》为例

2016-02-15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沁园春·雪沁园春考点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之我见
——以《沁园春·雪》为例

河北 侯文杰

初中语文中诗词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针对现在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现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沁园春·雪》一课的教学为例以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不学诗,无以言”,诗词承载着中国文化的许多精髓内涵。然而现代应试教育体制,却让诗词教学走上了功利道路,完全偏离以诗育人的初衷,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已经迫在眉睫。

一、初中语文诗词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诗词都处于异常重要的地位。春秋时期,国家的外交、国内政策的议定,都是通过大臣们互相引用《诗经》中的诗来完成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孟子》上看到清晰的表现,所以早就有了“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到了隋唐,近体诗的出现,更是将中国的诗歌提上文化瑰宝的地位,七言律诗这一文学表达形式一连沿用一千多年,古今中外只此一例。后来《千家诗》《笠翁对韵》这样的诗词教材出现,中国社会更是几度出现五尺之童耻不言诗歌的壮景。到今天,之所以我们的民族会为历史而骄傲,并不是因为我们吃过汉代的粮食,住过唐代的宫殿,而是因为那些承载了民族情怀的诗词。初中生学习诗词,一可以拓宽眼界,打开胸怀。二能够增强审美,提升文采。三能够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了解民族的过往。所以,诗词教育在当代初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且无可取代。

二、目前初中语文诗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拘泥考点,本末倒置

教育改革虽然多年来已经被提及到很高的程度,但仍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初中诗词教育表现的尤为突出。学习诗词,应该要为学生打开一个精神的世界,让他们的意识变得宽广,但有些老师过分强调字词意思,学习内容拘泥于考点,蜻蜓点水。很多老师上完《沁园春·雪》后,学生除了多认识了几个字,会说“这首诗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多娇,赞美了今朝革命英雄,抒发了毛主席伟大的胸怀和抱负”这样的套话外,对考点外的要求如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表现其胸怀抱负的点又在哪里无法解答,这就让阳春白雪变成了无本之木。

(二)教学呆板,无法引起学生兴趣

还是以《沁园春·雪》的教学为例,很多老师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认为往深处讲学生听不懂,所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自己读一遍,再让学生机械地读若干遍,梳理一下词句,说一下考点,然后就让学生进行默写。一首古诗词,学生不仅完全没有体会到诗词的美,反而因为要进行默写,成了心里的负担,所以诗词的教学完全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三)不敢批判,误导学生

认真研究过《唐诗三百首》的老师都应该知道,孙洙在编撰《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就故意选了一些写得非常好的、写得一般的和一些只能勉强说得过去但又符合诗的特征的诗一起组成一本合集,目的是要教会人写诗。有些老师随便拿到一首诗,只要看到出自《唐诗三百首》就往好的方面讲,比如说,《同题仙游观》就是用来教会人认识诗的格式用的,有的老师讲到“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这样毫无特色只是凑合了律诗格式的诗句也说写得好。这就给学生就造成了误导,认为只要格式标准的就是好诗,而且这还是在中学诗词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以《沁园春·雪》为例

(一)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

诗词是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是与历史、社会、审美相结合的,没有哪个艺术品可以脱离历史社会而单独存在的。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可以提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像《沁园春·雪》是写于长征刚刚结束,但是在8年之后才广泛发表,其历史意义在于红军其实是属于农民起义的范围,而知识分子往往对于农民起义是表示不屑的,毛主席的这篇诗作一发表,直接征服了当时中共辖区内的知识分子,让一大群有文化的人靠向了中共,是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这样一讲,学生读这首诗的时候整个精气神自然瞬间不同,而且也能真正明白诗词的作用。

(二)将知识拓展到诗词之外

很多诗词,是需要很多历史知识和哲学知识才能读懂的。《沁园春·雪》就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老师应该抓住机会向学生普及一些历史知识,而且不能只说到初中历史课本都能读到的层面,而应提升到一定高度。就以汉武帝为例,一生在位近六十年,汉朝在他手上解决了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开始了独尊儒术,开始了盐铁专卖,而他的一生也是穷兵黩武,晚年还逼死了自己深得民心的太子,但又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轮台罪己。历史上敢于向人民承认自己错了,还写下诏书的皇帝,仅此一人。讲完让学生自己评价,便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与胸怀。

(三)以读代讲,以读促思

诗词只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

1.读出音乐美把握词的节奏,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读好领起词的延长音,如“望”“须”;读好韵脚的顿音(飘、滔、高、娆;腰、骚、雕、朝)。要读得错落有致,读得荡气回肠,读得豪情万丈。

2.读出图画美朗读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一幅北国风光图画。

3.读出情感美全词在描写与议论之间,贯通着诗人殷殷赤子之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朗读时,要表现出作者的雄心和气魄。

4.激情演读在学生熟能成诵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对作品的“再创造”。

(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男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男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轮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轮读经久不息)

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承担着添文采、敞胸襟、托起民族情怀的重要角色,但现在的初中诗词教育确实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解决的对策。

[1]沈光国.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49-50.

(作者单位: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沁园春·雪沁园春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沁园春·赞中原
沁园春
沁园春 ·春朝送暖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读毛主席《沁园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