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2-15王春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产教实训

王春梅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模拟医院, 长春 130031



产教融合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春梅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模拟医院, 长春130031

实践教学模式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打造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三训合一”实训教学体系和“异课同训”的实训模式、开辟“与社会服务对接”的实践技能培训途径及建立“多方融合,齐抓共管”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间开展的深度合作[1]。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经过省级示范校建设及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探索出一条产教融合下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1 打造产教融合、院校协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素养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医、护、药为主的医学类高职院校,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传统的药企、附属医院等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由学校出资建立了模拟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康复养老中心。

1.1依据职业能力设置实训室,配备现代化模拟仿真设备,实行情境教学

2008年,学校建立了一所集医学文化与专业教育、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模拟教学医院,总面积约3万平米,能同时容纳4 000人实训。实训室设置是依据职业能力,按照实训项目设置,建设了与医院职业环境相一致的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重症监护室、模拟护理站等情境教学环境,并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仿真病人,使学生在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教学与行业有机融合、学校与医院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2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六位一体”全科医疗实践,实现院校协同教学

2009年,学校全资建设了融教学、社区服务和职后培训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中心—长春市东方广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服务面积约为20.84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5万,开展“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模式和全科医疗实践。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课间实习及业余时间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对社区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宣传、特殊人群的保健等项目,强化了学生全科医学实践技能,提高了其服务社会意识。

1.3筹建康复养老中心,进一步拓宽学生实践领域,达到深度产教融合

通过建设康复养老中心,进一步拓宽了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药学等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平台,使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双中心、四基地,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养老中心、模拟医院和附属教学医院搭建了“产教融合、院校协同、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平台,以模拟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养老中心为依托,实施了模拟医院的情境教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康复养老中心的社区服务和卫生行业社会实践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同时建立了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组织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专业和行业一体化、教学和服务一体化、学校和医院一体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从事农村及基层卫生服务的能力。

2 创建“三训合一”实训新体系和“异课同训”的实训模式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4]。产教融合下的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相配合。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2.1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

学校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立符合基层全科医疗岗位的课程教学模块。实施了以系统为主线、以脏器为基础、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作为中心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将医学理论进行纵横交叉拓展。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打破学科界限,按照个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人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及其病变进行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架构。在专业课程层面,按照结构、形态、机能、病变、诊断与治疗的架构进行设置。在临床应用中,整合分散于各门课程的技能教学,设置了临床基本技能和辅助诊疗技术。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思路设计社区卫生模块,使学生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和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其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2.2重构实践课程,创建新的实训模式

2.2.1实践类课程的组成①培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临床基本技能实践课程、临床辅助诊断技术,如检验报告单阅读、心电图诊断、影像图片阅读等实践课程以及各种临床应用技术的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中的核心技术能力。

②培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社区卫生及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常见疾病的宣传教育实践、特殊人群保健指导,等,旨在培养学生服务于基层的“六位一体”技能。

③培养医学人文素质的实践课程,包括生命教育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项目的课间实习,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医患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计划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达到53%。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完成了从记忆式学习到形成式学习再到转化式学习的转变。

2.2.2“三训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以患者为中心,以团队为基础是基层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为此,我们创建了“三训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临床基本技能单项训练、临床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社区公共卫生能力团队训练“三训”模块,培养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始终贯彻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一条主线。

2.2.3“异课同训”的实践模式社区公共卫生能力团队训练模块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护理跨专业团队协作实训项目,形成“异课同训”的实践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如学生参与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老年体检、慢病管理、家庭医师团队等社区工作并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学生系统、规范地采集病史、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使之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及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和医际关系,能独立对患者和公众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宣传。跨专业的实训实习打破了医学专业的孤岛局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3 开辟“与社会服务对接”的实践技能培训新途径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和实践教学能力有机结合,扩宽实践技能培训新途径。

3.1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校企合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5]。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以岗位要求组织教学,立足于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并重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加大校院(企)结合的深度,学校和企业一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护理专业与北京首钢医院开展“1.5+1.5”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半的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校内学习加上一年半由医院承担的专业课程及临床实践;药学专业与吉林康乃尔制药有限公司、眼视光专业与爱尔眼科实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大了校企结合的深度,达到学生在校学习与岗位需求零对接,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同时使企业能有效地从教育资源中受益,把校企合作过程作为自身培养人才、开拓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既推动了企业与学校相互沟通与交流,又为学生开辟出一条促进专业技能培养之路。

3.2依托社会培训项目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

充分利用模拟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学校现为国家级(医疗救助类)紧急救助员职业培训基地、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项目协作组织成员单位、吉林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长春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长春市卫生应急培训中心和群众灾难急救培训基地,也是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省级公共卫生项目技能培训基地、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等。在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时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参与服务,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了解行业。如在进行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期间,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担任考试相关工作人员,学生身临考场环境,了解了相关考试要求,强化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

3.3依托实践技能大赛,开阔学生眼界,强化技能训练

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6]。借助于学校每年承办的吉林省中高职护理技能大赛、吉林省中高职中药学技能大赛和医护行业省、市技能大赛,学校建立了学生三级职业技能大赛制度,即学校层面的专业技能大赛、省级技能大赛和国家级技能大赛。制定了技能大赛的相关规则,出台了学生参与高层次大赛的选拔及奖励制度,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代训、以赛代考的目标。通过多种技能竞赛的举办与参与,提高了学生对技能的重视度及对技能练习的精勤度。近些年,护理专业学生及药学专业学生多次蝉联省级大赛冠军,在国家级大赛中护理专业、卫生系信息管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均取得好成绩。

3.4依托国际交流项目推进学生实践技能国际化

依托学校外事办,加大国际间卫生人才交流与合作。在为卫生行业国际人才交流服务的同时,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国际化。学校开展了与美国大峡谷大学教师学生短期临床实习互换项目,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开展护理老年三级证书考试项目及与新西兰等院校的合作交流项目,使学生在临床实践技能方面得到了提升,开阔了国际视野。学校还为吉林省卫生行业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医务人才。近年来,学校有数十名学生在全国三甲医院涉外病房从事涉外护理工作,同时新西兰、澳洲、日本、英国均有学校护理学生从事国际护理工作。

3.5依托社区医疗服务加大学生社区实践培训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技能的学习和应用。目前开展的实训内容包括:①公共卫生项目实训,如学习建立规范、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宣传,学会电子档案的录入,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②全科诊室实训,如临床患者问诊、体格检查、门诊病例书写、门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③口腔科实训,如口腔诊室的无菌操作技术,口腔科常见器材的使用,常见病症,如龋齿、牙髓炎、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病症的诊断与治疗,牙列不齐的矫治方法,等;④检验科实训,如血、尿、便三大常规的操作方法,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的方法,加样器的正确使用,血液推片及瑞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细胞形态,解读化验单,等。通过在社区医院实训,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基本诊疗技术和实际工作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加强事业心与责任感。

4 建立“上下齐管、多方参与”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多方融合、齐抓共管”的实践教学管理新体制,将实践技能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建立有效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的管理体系,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4.1形成“上下齐管、多方参与”的实践教学组织机构

实验(实训)中心实行校、系两级上下齐管的方式,由教务处进行宏观管理,系部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学校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对接的过程中,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融合,依据行业企业实践技能需要重新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形成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多方参与的新型管理体系。

4.2构建校企合作的“三三三”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在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对接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校企共同确立实践教学“三定、三培、三管”原则。即:三定为定方案、内容、措施;三培为专业技能、礼仪、心理培训,三管为实习前、实习过程、实习效果管理,并通过“反馈、总结”的形式,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

4.3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加强了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监控,对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实行督导组、教务处、学生、系部(中心)、行业企业等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健全规范严谨、科学实用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并通过立项研究建立实习准入制、专业技能标准、实习管理制度,等,使实践教学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1]陈年有,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教科技,2014(8):40-42

[2]史焰青,李莉.高职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2):254

[3]李群英,郑学荣,毛晶,等.实践教学平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4):215-217

[4]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5]徐科军,黄云志.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4(7):52-55

[6]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41-4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the context of production-teaching integration

WangChunmei

SimulatedHospital,ChangchunMedicalCollege,Changchun130031,China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in-depth stud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by build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with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establishing the new teaching system of "three trainings-in-one"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same training for different courses", opening up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pathways of "connection with social service", and implement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multi-fusion and concerted efforts". These measures hav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重点课题“产教融合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GJX2015C119)

2016-06-02

王春梅(1963-),女,吉林通化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与教学,实践教学管理。

G642.0

A

1004-5287(2016)05-0516-04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605005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产教实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