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
2016-02-15苗阳王丽
苗阳 王丽
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
苗阳1王丽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0%(47/50)和76.0% (38/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碱能缺失、基因突变等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1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神经科;2 134000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学部
老年痴呆症指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1-2],其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计算能力、定向能力障碍、记忆力障碍,语言重复、固执、表情淡漠,而且可能发生道德伦理缺乏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4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3.4±3.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7)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思维迟缓、僵化、粘滞,智力衰退,不易控制情绪,做事马虎,不能集中注意力,失算症,判断能力差,书写困难、手指震颤、口齿含糊等。随机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口服,3次/d,每次0.8 g(2片)。实验组在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药方的基本组成包括当归、柏子仁、枸杞子、熟地黄各15 g,远志、石菖蒲、川芎各10 g,水蛭3 g。用水煎服,每天1剂,3次/d,在餐前服用,所有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3-4]。
1.3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计算能力、判断力和记忆力,能从事简单的社交活动。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在他人协助下生活能自理,恢复计算能力、判断力和记忆力,能理解基本常识问题。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生活不能自理,计算力、判断力和记忆力比较差,病情复发率高。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变化,发生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好转7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好转8例,无效1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0%(38/50);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利用自拟补肾益智汤治疗,以逐於通窍、补肾添精为治疗原则,有效治疗老年痴呆症,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对患者的神经元进行充分营养,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神经细胞代谢进行有效改善[5-6]。
综上所述,胆碱能缺失、基因突变等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显著[7-8]。
参考文献
[1] 张光栓,张桂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病疗效观察[J]. 中医学报,2010,25(4):718-719.
[2] 杜晓妹. 浅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7):35-37.
[3] 康慧敏. 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20-322.
[4] 王廷玉,潘朝霞,何秀贞. 老年痴呆患者呼吸睡眠障碍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55-257.
[5] 范红波. 氧自由基在老年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4):130-132.
[6] 李帆,黄玉玲. 老年痴呆症的现状分析及健康教育[J]. 当代医学,2012,18(22):159-159.
[7] 肖增平,吉爱国.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5-97.
[8] 高风超,陈翔.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6):1068-1071.
To Explore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IAO Yang1WANG Li2, 1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onghua City The Central Hospital, Tonghua 134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Tonghua City The Central Hospital, Tonghua 13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dementia. Methods Selected 100 cases of senile dementia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which werebook=194,ebook=205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group had 50 cas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47/50) and 76% (38/5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the loss of cholinergic and gene muta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rug therapy, Effect
通讯作者:王丽,E-mail:1060407037@qq.com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6.02.143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2-0193-02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