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纪录片怎样讲故事

2016-02-15牟邦友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故事性选题纪录片

□牟邦友

(延边广播电视台,吉林延吉133000)

电视纪录片怎样讲故事

□牟邦友

(延边广播电视台,吉林延吉133000)

纵观近年的电视荧屏,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显现出两种发展态势:一是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渗透和融合,追求纪实风格;二是纪录片向故事片借鉴,青睐于故事性。但现在的受众已不满足于单纯原生态的记录或者虚构的故事,他们强烈呼唤“真实”与“故事”的统一。如2012年5月在纪录频道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以其“接地气”的特质席卷整个纪录片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故事化的纪录片具备了许多影视剧的元素,满足了受众视听的心理。在这里,我们不妨从创作的角度着手,从选题、拍摄、剪辑等阶段出发,探讨一下营造电视纪录片故事性的手段。

选题阶段选故事,让好故事成为大众话题

对纪录片故事性的把握,是从筹备选题开始的。成功的选题可以使创作者的付出得到丰硕的回报,反之,则会在以后的拍摄制作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如何判断和衡量纪录片的选题是否具有故事性,最基本的选题思路是:要在一个大的主题之下,寻找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要源于平民大众,服务于平民大众,受众的喜好是其出发点和宗旨。拿到一个选题之后,首先要看这个选题有没有故事;其次看这个故事是否精彩;第三要看这个故事有没有意义。

什么叫故事?首先要看它有没有冲突,无论是人物冲突、事件冲突还是命运冲突,冲突是构成好故事的第一要素。其次,再看它冲突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没有起承转合。什么叫精彩好看的故事?光有冲突还不够,还要看这个冲突是否强烈、是否刺激、是否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什么叫有意义的故事?故事的本身并不是目的,故事背后的意义才是纪录片的最终追求。大题材能产生大主题,小题材也能挖掘出深层次的意义。其中《舌尖上的中国》没有“高大全”式的人物,没有响亮宏大的口号,都是小人物,但却是真情感,真感动。高跷式捕鱼人、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等故事,用“蒙太奇”的手法串场,依主题排序出场,没有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讲的都是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故事,而就是这些曲折的故事,让“小意思”生发出“大意义”。

创作阶段找人物,让人物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人物,对于纪录片中的故事来说是第一的。“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也可以这样说:人是纪录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行为、人的真善美、人的假丑恶、人的环境、人的社会意识……已成为今天受众强烈渴求看到的主题。纪录片《姐妹》以一间20平方米的发廊为中心,纪录了来自浙江衢州的章桦、章微一对亲姐妹和她们招收的“洗头妹”因坚持正规营业,拒绝色情服务而经营惨淡。而她们的感情生活也同样饱经痛苦,有的离了婚、有的遭男友始乱终弃、有的苦苦等待孩子的父亲却无音讯……但为了生存、一切为了孩子,她们苦苦地与命运搏斗的真实故事,在纪录片中得到了朴实的表达。该片的成功是选择了主人公章桦和“洗头妹”的现实人物与真实的故事征服了观众,甚至超过故事片的震撼力,收视率超过同期热播电视剧,覆盖人口超过5.59亿。

拍摄阶段拍故事,让画面视觉讲故事

在拍摄过程中去发现、寻找和挖掘画面视觉的故事,用画面视觉语言讲故事,也是电视纪录片实现故事化的关键环节。

对画面语言的把握。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画面语言”是纪录片的灵魂,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创作人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纪录片表达创意和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比如在《红跑道》中,画中长时间悬挂在单杠上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翻落在红地毯上的孩子们……一幅幅画面一张张面孔,都强烈刺痛着受众的心。

对连续性的把握。一般而言电视纪录片是从正在行进的生活中取材,努力以完整的生活流程来构建全篇的。在拍摄过程中善于抓故事、拍故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多构图镜头的长镜头,长时间地完整记录事件。二是要抓环境。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和命运,同时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时间空间。

对偶发因素的把握。偶发因素的把握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巧妙捕捉上。细节能让人印象深刻,能在瞬间触动观众的心弦,让人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也是故事最饱满的体现。

剪辑阶段剪故事,让画面语言工整流畅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把握相对完整的结构。在剪辑时对表现一个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等阶段都要有较好的关照,而这个过程恰恰也是电视纪录片故事性的潜在体现,承载着对故事主题的表达。

把握逻辑顺序。要想把动作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镜头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必须注意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统一。

运用悬念和矛盾。悬念是剪辑纪录片故事性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我们可以用悬念来吸引观众,进而关心记录对象的行为、过程乃至命运。

运用细节。在纪录片剪片过程中,如果没有剪辑细节,那故事将像骷髅一样无血无肉,深沉的意蕴等等一切也都无从说起。因此,在剪辑时应该把细节放在纪录片故事进程中最有力的位置里使用。

运用兴奋点。在纪录片剪辑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兴奋点来控制故事的推进速度、内容的节奏张力,调动和影响受众的收看视觉以及心理感受。

利用解说词。解说词的运用,极大地强化了纪录片的故事性,使故事更具有悬念,节奏也更紧凑,从而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段解说词提示:“使用5米长的钩竿,6米长的鱼线,捕捉10米开外,仅5厘米的猎物,从发力到捕获仅需八分之一秒,其难度和精度的要求,不亚于20米外投篮”。如果只凭画面语言,很难表现主人公只是为了女儿能吃一碗清蒸跳跳鱼,利用5年时间练就的一门绝技。

总之,纪录片是一个故事片的相对概念,纪录片因借鉴故事片虚构手段而有利于揭示事物真相,它得到的依据是真实的。所以,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手段,只要坚守住纪录片的真实原则,纪录片的故事化叙述不仅不会偏离纪录片的本质,而且更能让受众有兴趣地走进纪录片,唯有如此,纪录片才能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故事性选题纪录片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散文的“故事性”
创作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