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寒冬 迎接春天

2016-02-15本刊编辑部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野百合报业日报

□本刊编辑部

直面寒冬迎接春天

□本刊编辑部

进入九、十月,又到一年一度的发行季,也是办报刊的人最辛苦、最难熬、最害怕的时候,总希望在某某报刊社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某某报刊又停刊等消息如寒潮般不断袭来的时候,听到一些正面的信息,得到鼓舞,找到一丝慰藉,寻找在荆棘中前行的动力。

记得在2015年下半年,一篇《手机附体的时代为什么仍有必要订一份报纸》的文章,给寒冬中的办报人送来了一丝暖意,提振不少信心;尔后,《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篇《贵州省委书记批领导干部关心八卦不看报纸》的报道,又给党报媒体工作者鼓了一把劲。今年,《人民日报》5月份刊登《一味低调非良策》,批评一些地方领导把新闻舆论工作当花瓶,还有引起热议的江西萍乡市委宣传部长黄万林关于欠发达地区市级党媒政府应该让财政兜底的观点等等,曾一度成了热议话题。人们在呼吁地方党政领导重视媒体和社会对党媒认识的回归,传统媒体俨然成了业界的弱势群体。

当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报刊的关停,还有一些报纸改出网络版,取消了纸质版。当传统媒体从“拐点”进入“寒冬”以来,近几年全年似乎四季如冬,长期在夹缝中生存的地市报更是举步维艰,2015年部分地市报社反映广告下降达30%,今年有的地市报社广告下降50%,“断崖式下降”成为现实。

“媒体融合”是近几年传媒界的高频词,仿佛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图谋发展的最强抓手,也是求生存最后的救命稻草。感觉一“融合”就能活起来,要融合就要搞大数据,建中央厨房,成为媒体转型的一股风潮,也引得一些媒体大干快上,生怕落后了潮流。山东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同行业是做的最早的报社之一,其开发的“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曾在2009年获得了第四届“王选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后来,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等又开发了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近年各报社推出的更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全媒体还是中央厨房,核心理念都是“一鱼多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传统媒体需要媒体融合,但首先要理念上的真正融合,同时还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无论是全媒体、大数据,还是中央厨房,说到底都还是工具,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很重要,然而,众所周知,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三要素,而只有劳动力也就是人才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工具的变化只是决定技术进步的快慢。

地市级报纸的发展与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关联度太大,发展范围受局限,新闻资源有限,市场受上级报刊挤压和蚕食,近几年在互联网移动媒体的猛烈冲击下,更是不堪一击。这个结果与上述客观条件关系很大,但从主观上看,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和单一的报业经济模式不无关系。

办报,大家都是行家里手,每年都有10多家地市报获得中国新闻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刚刚揭晓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10多家地市报获奖,《金华日报》、《衡阳晚报》、《福州日报》还分别斩获一等、二等奖,多家报纸获得三等奖。既然办报是我们的强项,任何形势下媒体还是要以内容制胜,坚持“内容为王”,提供最好的内容才是核心。

但另一方面,报业经营的情况就千差万别了,有的做得好,觉醒的早,办学、办医院、办会展的,办演艺公司、经营剧院的等等,路子越走越宽。但相当一部分报业经济发展单一,还是传统的广告、发行、印刷三大块,有的报社新的项目没做起来,传统项目也垮了。

记得曾经很流行的一首歌,歌词写到“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地市报,深居一隅,三级党报的最末端,处于最基层,不就像山谷里寂寞的野百合吗?但地市报要做也要做勇敢的百合,突破传统思维。2017年,让我们直面寒冬,迎接春天的来临。■

猜你喜欢

野百合报业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野百合的春天
贾玲: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野百合
阳光中的野百合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