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患者同行 爱与责任同在
——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教授
2016-02-14东来
本刊记者:东来
心与患者同行 爱与责任同在
——记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教授
本刊记者:东来
人物档案
杨希忠: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授、主任医师。曾任武警部队医学院院长、武警总医院院长、武警总部卫生部部长。兼任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全国高健委中药材行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院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副主任委员;中国军事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副会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卫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警部队医学科委会、医学会主任委员;武警部队卫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武警医学》杂志主编等社会学术职务。编辑出版《军队卫生勤务学》、《医院管理学》等专著10多部,发表医学论文100多篇,是全国知名的卫生管理与医院管理专家。
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1.2亿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00多万人,甲、戊型肝炎也时有发生,肝炎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家庭生活,也给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有效应对严峻的肝炎流行趋势,协调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肝炎防治工作,199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以下简称“肝基会”)应运而生。
2007年,杨希忠部长被推举为肝基会秘书长。在此之前,他作为武警医学院院长、总医院院长、卫生部部长,在唐山大地震救援、抗击非典、处突反恐等重大卫勤行动中沉着应对,果断指挥,他对医院管理和卫勤管理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引领武警卫生工作,铸就将士健康防护屏障。如今虽然身份改变了,但初心不改,上任以来,牢记使命,开拓创新,为国献策,为民分忧,紧紧围绕国家肝炎防治策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聚全国肝炎领域之精英,创造了立足民间投入、争取政府支持、发挥专家优势、依靠专业队伍、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的公益事业发展模式。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被纳入国家政策制度,先后筹集善款3亿多元,开展公益项目上百个,受益人群达3000多万人次,为我国肝炎防治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普及防治知识,消除肝炎歧视
提起肝炎,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乙型肝炎(乙肝)。笔者作为一名80后,记得在几年前,乙肝还一直被当作大部分应聘者的入职必查项目,入大学之前也要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查,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把乙肝视为了洪水猛兽。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乙肝,甲肝、丙肝甚至是戊肝患者可能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圈中。有多少莘莘学子曾因为一纸检查结果而被拒之门外。对不起,你很优秀,但是你有乙肝,我们不能录取你。试问,如果是你,作何感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向肝炎患者和大众普及肝炎防治知识,让他们明白肝炎并不可怕,也不是接触了肝炎患者就会感染肝病。
在杨希忠秘书长看来,转变人们对肝炎的传统认识,改善其生存现状,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可以说,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社会各界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要从根本上消除对肝炎患者的歧视,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一些表面抗原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对工作和生活都没有太大影响,肝炎患者之所以受到歧视,归根结底是不了解肝炎的传染途径,以为一起吃吃饭就能被传染,而实际上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因此,肝基会以此为方向,搭建平台将各方肝炎防治力量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普及肝炎教育工作。
依靠医院为主阵地。医院是肝病患者康复的主阵地,医务人员是普及传播肝炎防治知识的主力军,在充分发挥他们专业技术特长的同时,肝基会还注重提高他们组织实施和开展宣传教育的能力,全方位提高防治肝炎的综合素质。2007年启动了“和你在一起”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计划,通过在20家医院开展肝炎课堂、现场咨询以及开发患者随访管理软件等活动,先后召开患者教育会72场,服务肝炎患者2万多人次。2009年启动“百家医院与你同行,百万患者共抗乙肝”项目,针对乙肝患者规范治疗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问题,联合国内知名专家和各大医院,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为乙肝患者提供诊疗建议和健康生活指导。2015年10月,由肝基会发起的“与您同行——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教育项目”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为医患双方交流搭建平台,在这里医生为患者传递慢性乙肝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引导慢性乙肝患者能够正确面对乙肝、科学认识乙肝、消除乙肝防治误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目前,已在全国12省市22家医院成功举办了33场患教活动,受教育者1500多人,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信心。
用好各类媒体。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媒体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肝基会适时发动各类媒体50多家,宣传普及肝炎知识,并为患者和大众提供了有效服务。肝基会2008年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7年以来先后对网站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改版创新,建立了公益项目信息公开、实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刊发肝炎防治新知识、新技能、新进展,交流肝炎防治经验。利用专门网络平台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刊发肝病科普文章5058篇,爱肝公益采访122篇,受益肝病患者达百万人次。在吉林和陕西省等部分地区利用广播电视台,先后播放宣传短片35批(次),利用电子屏幕播放相关宣传片累计463天,受教育群众近200万人。2007年发起由乙肝防治形象大使刘德华先生《致中国乙肝患者的一封信》活动以及“共抗乙肝,你我同行”的有奖征文竞赛。2009年邀请歌唱家蔡国庆出任肝炎防治宣传形象大使,义务参与基金会的活动,向全国印发了大量乙肝和丙肝的宣传海报。
发挥志愿者作用。肝炎科普志愿者是一支十分重要的社会宣传力量。培养志愿者,使他们既为社会大众服务和传播知识,也是对志愿者的深度宣传和教育,同时又能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2007年以来,肝基会组织13个省(市、区)的30多所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2011年在四川各高校120万大学生当中开展了肝健康促进项目,大批高校学生担任志愿者,主动帮助和推进肝健康项目的开展,促进学生了解肝炎知识。志愿者先后开展各类活动4100余次,征集创意作品7700余份,对肝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促动很大。
抓住高危人群,实施重点干预
“中国肝炎人口基数庞大,虽然这几年防治工作进步很大,但防控形势仍不能放松。”说起目前的乙肝防治现状,杨希忠秘书长如是解答:“2014年,国家将乙肝计划免疫人群的年龄扩大到15岁,使这一人群都受到了免疫保护,肝炎的发病率也会大幅度下降。由于经济原因,我国15岁以上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仍需要自费。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率的曲线可以发现,30~40岁人群发病概率较高,其次是50岁左右,目前比较高危的群体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医务人员、血液管理部门人员等,这也是我国肝炎防控的重点对象。”
据估算,我国有近半的大学生没有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比较偏远的地区甚至高达70%~80%。在校大学生生活不稳定,传播机会相对较多。再加上纹身、搓澡、修面、治牙、美甲等行为,如果卫生消毒不到位就会大大增加乙肝、丙肝传染的几率。2010年,肝基会对重庆市、甘肃、宁夏、青海省64万名在校大学生和宁夏高中生免费进行疫苗接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肝炎防控。
此外,肝基会在2008年初还开展了企业肝炎防治知识培训,并制作企业肝炎防治宣传手册和海报,组织肝病专家为企业的用工制度提出建议,宣传乙肝预防免疫政策行动计划。肝基会还动员组织一线卫生人员深入社区和农贸市场设立肝炎宣传点,免费发放肝炎宣传品,为群众提供咨询和宣传服务。
2010年,针对吉林延边州丙肝高发的情况,对该州8个县市开展丙肝防控项目,对感染现状和高发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制定了详细宣传干预方案,先后用一年时间对300家医院、上千名医务人员、高危人群、丙肝患者,定期开展培训、讲座、媒体宣传等教育活动,共惠及130万群众。2012年,云南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企业捐赠10万人份甲肝疫苗;2013年、2014年肝基会争取政府财政经费支持共计200万元,向社会募集45万元,资助60名贫困患儿进行肝移植手术,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
爱心倾注民众,创新公益模式
2007年以来,杨希忠秘书长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站在更高层面把社会力量组织起来,争取更多地社会支持,更多地为基层提供技术物资帮助,把社会的关爱送到肝炎患者手上,使普通百姓真切感受到大爱无限。为此,杨希忠秘书长深入基层倾听患者心声,积极向卫生行政机关反映患者意愿,争取更多的惠民政策,去企业倡导公益奉献,访专家学者攻坚克难,总结经验、创新机制、摸索办法、联手发力、围堵肝炎。
建立示范平台,孵化更多项目。
肝基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及对肝病患者调查研究中感到,医院对患者的跟踪治疗困难,一些治疗措施和心理支持难以落实,患者与医务人员沟通困难,获取肝病知识的渠道有限,对治疗缺乏信心,更换治疗医院频繁,影响了肝炎的整体治疗效果。为此,2009年以来,肝基会先后在全国33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了“患者教育基地”项目,设立了“患者教育基地”,科学组织同伴教育,注重患者生活指导,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广泛开展大众健康教育,为肝病防治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做好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教育辅导和健康服务,2012年,启动了爱肝一生计划“健康教育管理中心”项目,在全国二级以上正规医院中,选择社会信誉好、综合实力强、与医学院校合作密切的89家医院设立了“健康教育管理中心”,组织学校志愿者为患者提供跟进教育和服务,对特困患者实施资助,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知识。
派专员聘助手,促项目落地生根。
以项目为载体,专员当纽带,对患者进行个案服务。通过这些载体和纽带,有力地推动了肝炎防治工作在基层的开展,在末端的落实。2007年启动“希望家园”患者教育项目,1000多家医院参与,招聘并培训项目专员,传授专业医疗知识,项目专员再协助医生举办健康讲座、组织提醒患者复查、开通热线咨询、提供网络服务平台、协助患者报销检测费用等,帮助患者丰富了肝炎知识,调动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从而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治疗投入,疗效更加明显,患者的生存质量大为提高,受益群众达22.3万人。2010年启动“全国丙肝会诊计划”项目,免费为患者提供丙肝诊断试剂,使得隐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并通过院内丙肝会诊和复查完善丙肝院内治疗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012年,对山西全省15万专科骨干医师、传染科医师和非专科医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视频与临床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丙肝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肝炎防治技能。
筑平台定指南,规范诊疗程序。
我国肝炎流行范围广,南方、北方、东部、西部和城乡差距较为明显,肝炎防治的基础不尽相同,医务人员技能参差不齐,治疗过程中标准也不完全统一。为了规范诊疗流程,便于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提高诊疗效果,肝基会主动协调力量并积极参与了《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慢性丙肝防治指南》出台和发布。他们及时将指南纳入项目实施和各类培训当中,发送到项目合作单位,有力地推动了指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2012年6月,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CR-HepB项目)启动,目前已在38家医院设立了分中心,录入患者11.15万多例,随访患者43.8万人次,患者和医生有了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同年,肝基会在国内首次开展了肝炎同伴教育项目,通过建立患者与患者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招募社工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培训骨干医生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成立患者互助小组,定期开展互动活动,分享治疗经验。
近年来,肝基会十分重视加强国际肝病领域的技术合作,学习各国肝病防治经验。
2007年,举办了中国丙型肝炎防治论坛,进一步了解中国丙型肝炎的现状和防治情况,通报丙肝认知调查结果,分享欧洲丙型肝炎防治领域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丙肝防治工作意见;2010年协同有关机构举办了亚太地区肝病学会学术年会,75个国家和地区的4645名代表齐聚北京,会议征集学术论文1202篇,对我国肝病防治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013年,与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亚洲肝纤维化论坛,10多个国家的226名代表参加,交流了肝纤维化领域的研究成果。2015年9月,杨希忠秘书长受邀出席了首届世界肝炎峰会并发表了《为千万肝炎患者募集善款》的演讲。本次峰会更新了评估国家病毒性肝炎计划手册,该手册提出到2030年,将达到新发慢性乙肝和丙肝病例减少90%,丙肝和乙肝死亡减少65%,以及对80%符合要求的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开展治疗的目标。
我们深信,在杨希忠秘书长的带领下,肝基会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为千万肝炎患者积极募集资金与物资,开展公益活动,为推动中国肝炎防治事业,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奋斗。
《肝博士》题字
杨秘书长曾说,对于《肝博士》杂志,他个人是非常喜欢的,也关注、阅读了很多年。近日,杨秘书长更是主动牵线,邀请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刘晓峰,为《肝博士》杂志题写了刊名。刘晓峰主席还在杨秘书长的陪同下接见了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张大志教授,并对办好刊物提出殷切希望。
刘晓峰副主席(中)、杨希忠秘书长(左)、张大志主任(右)合影
杨希忠秘书长和张大志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