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在新形势下传承面临的挑战
2016-02-14付博
付 博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红色精神在新形势下传承面临的挑战
付博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红色精神经历了从区域到全国、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改革发展的社会主流相适应相吻合。努力使红色精神不脱于时代浪潮在大众间影响、传承,充分发挥红色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作用。在目前传承红色精神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必须要有一个由红色精神塑造的内心精神家园,塑造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将红色精神根植于时代发展中。
关键词:红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新形势
一、红色精神的内涵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走向民主富强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它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类精神形态[1]。红色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先进性这些特征,符合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即是红色精神的发生根源。近代的中国,中华传统文化开始遭遇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早期的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姚莹、徐继畲等一批思想家继承了“经世致用”的传统,非常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使近代中国兴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潮;但这仅仅局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或武器装备技术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并未给中国社会带来整体上的变革。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兴起了洋务运动,兴办了大批近代的军事、民用工业和文化教育行业。但洋务运动并未给中国带来经济和政治上的复兴,反而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虽然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这一个新兴力量;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其从根本上不能摆脱传统道德理论观念的束缚,中西方的交流仅局限于物质文化的层面,并没有给中国社会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注定了洋务派和他们洋务运动的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掠夺更加严重,这使得当时的知识分子较洋务运动时期有了更多的反思,他们开始更深层次地学习与借鉴西方文化,由此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帷幕。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新派在19世纪末掀起了维新变法活动,全面效仿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不仅仅是政治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一种尝试,更是一次思想文化方面的重大转折,它使提倡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成为了19世纪末中国文化变革的一个主流;但是,单一的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依旧不能挽救近代中国的危机。
以孙中山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并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没有让国家走向和平与富强。由此,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拉开序幕,西方各类社会思潮纷纷进入中国,作为新思潮的一支,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成为一种主要传播的思潮,获得了大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认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红色精神的诞生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实践主体。由此可见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提供了红色精神的发生根源,只有有了中国共产党才会有红色精神存在的条件[4]。
红色精神在慢慢历史长河中有着各种表现形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建设创业精神;在改革开放后表现出的载人航天的创新精神,任长霞、郑培民的公仆精神,等等。虽然所属时期不同,但基本都贯穿以下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
这里谈到的爱国主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爱国主义,封建爱国主义往往在爱国的前提下还有忠君思想。在封建国家的概念中君主是国家的化身,忠君就是爱国。“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5]。该文所谈的爱国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摒弃了封建社会爱国主义精神中“忠君”的思想,这种爱国主义不仅是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且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如红色精神中的“公仆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等。
2.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这就是实事求是,也是红色精神的灵魂,“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是没有的……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7]。
3.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红色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和重视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将其作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原则贯彻始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说:“艰苦奋斗可以出政治,出战斗力,出红色江山;艰苦奋斗可以保政治本色,保战斗力,保红色江山。”[9]
4.牺牲奉献
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绝不是停留在理论和说教上的,而是表现在具体的实践中的。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兰考调研期间强调,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牺牲奉献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希望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201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时指出: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二、现阶段红色精神传承面临的挑战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红色精神虽然被当作红色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一个复杂而又十分艰难的过程,社会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人民缺乏精神上的准备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和对社会的担忧,进而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危机。当这种心理焦虑无法正常排解时就会发生新的社会问题,所以,现阶段传承红色精神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从红色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其号召力与感染力都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红色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现阶段,红色精神在号召力和感染力上被弱化。从中国的革命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上台执政也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种矛盾开始凸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也面临着挑战。现阶段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由于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水平不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了一些决策失误,导致了党和政府与民众沟通渠道不够顺畅,尤其是社会困难群体缺乏对自身利益的表达渠道,这些都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其次,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世界各种思想、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凭借它们强势的经济和科技传播西方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中国蔓延。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摧毁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成为他们经济政治文化上的附庸,这对红色精神现阶段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很大冲击。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追求个人价值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要实现个人价值、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会导致单一的政治追求向多元化转变,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更加凸显,一些人用价值观多元化去质疑或反对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一元性,导致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降低,从而削弱了红色精神中所蕴含的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牺牲奉献等的号召力,大大阻碍了红色精神的发展与传播。
三、结语
在现阶段社会矛盾加剧、普通群众对物质财富过度追求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就必须要有一个由红色精神塑造的内心精神家园,树立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将红色精神根植于时代、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用红色精神引导一场精神潮流来对抗社会上的“歪风邪气”,让红色精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万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强大武器。
参考文献
[1]孙秀民.中国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20):3-5.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前线,2011(7):4-11.
[4]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6-127.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责任编辑:方艳]
The Challenge of Red Spirit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FU Bo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Red Spirit has seen a development from partial areas to the whole China and fused with the mainstream of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Though facing challenges in the new situation, we must inherit the spirit and reshape the common dream of Chinese people with it.
Key words:Red Spirit;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w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811(2016)01-0091-03
作者简介:付博(1992—),男,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