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淘宝模式的科技期刊集群平台构想
2016-02-14■喻菁
■喻 菁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中国舰船研究》编辑部,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268号 430064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科技期刊集群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医学[1]、激光[2_3]、材料[4]和气象[5]等领域已树立起不少优势品牌,但是,期刊集群化程度依然偏低[6],集而不群的现象[7]较为明显。同时,也还有更多的期刊出版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加入期刊集群,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的困局。对于大部分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8_9],只负责1~3种科技期刊[10_11]的“小微”期刊编辑出版单位而言,既想紧跟潮流发展微信、网络、数字化,又要抓住根本的稿源、编辑质量,还要兼顾期刊的经营,最终很可能导致网络、数字化建设不断重复投资,编辑人员精力分散,影响期刊向高学术水平、高影响力方向的发展。
运用互联网思维[12],用“免费”吸引海量用户,借鉴淘宝模式[13_16],实现期刊出版单位与平台提供商之间利益分成透明化,用自主经营调动其参与“期刊集群”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统一平台共享资源、细化分工,建立起编辑和读者、作者、专家等用户之间的即时沟通和评价、互动,唤起“小微”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大众创业”的热情,将很可能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 淘宝模式
本文所述的淘宝模式,重点不在其商业的盈利模式,更多的在于其互联网“免费”思维[12]和C 2C电子商务模式[13_14]。
淘宝的商业架构与美国的eBay和日本的乐天市场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商业战略上却有明显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基本公认的淘宝模式,主要包括免费、第三方支付、即时通信、消费者评价和商家自主经营等[13_16]。 赵文义[15]研究了淘宝模式在期刊出版中应用的优势和可行性,其C2C模式的目标对象为在目前数字化出版模式下缺乏出版经营自主权的小型编辑部,淘宝模式中“免费”和“自主经营”对于“小微”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胡凌虹[16]则将C 2C更进一步深入到作者和读者,讨论了作者自助出版的新模式,这对于编辑出版部门来说是又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由于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所以,学术论文作者的自助出版还有很长的发展道路。
2 目前期刊集群平台存在的问题
从2001年开始,大量文献对期刊集群进行过研究和探讨[17_27],从最初的期刊文献数字化“汇总集合“,到以学科、行业、区域等各种形式的实体联合经营或虚拟网络联合,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于2014年出版了《科技期刊学科刊群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专题[23],集中发表了大量关于科技期刊集群的研究成果。
高建平[19]对科技期刊产业集群进行了定义:在一定的区域或行业内,相同的、相关的和互补的科技期刊聚集在一起,它们利用有效的渠道进行期刊发行、广告策划、研究咨询、成果中介、评估监测、展览会议、资本运营等一系列商业活动,共享广告渠道、发行渠道、办刊设备、办刊人才、作者资源和读者资源,面对共同的市场机会和市场竞争。
但是,没有实体联合经营为基础的集群,由于期刊经营权归属、人事权和财务权等问题,无法形成差异化竞争,品牌建设欠缺,大多存在“集而不团”的问题[11]。很多研究的结果都落脚到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多种集群模式中,对于目前较为成功的大型出版单位主导的主体扩张型,和以行业学会机构主导的行业集中型科技期刊集群,“小微”编辑部的参与度、主动意识相对较低。还有大量没有办法参与集群的“小微”期刊单位游离于外,只能单打独斗。所以,离预期的共享渠道、共享资源、共同面对市场竞争还有一定差距。
3 期刊集群利用淘宝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整合科技期刊资源和服务的优势
淘宝模式对于目前与科技期刊相关的资源整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应用前景。
免费的稿件采编和期刊发布、交易平台,统一账号的使用,能给目前在每个期刊都要分别注册账号的用户提供很大便利,能使从事科研的相关作者、专家、编辑们都愿意在这个平台聚集。同时,通过提供学术不端检测、科研创新助手、按需印刷等科研增值服务,还可创造出新的价值链。
第三方支付,提高了交易安全性和用户信任度,使交易双方的支付感知风险大幅度降低,能够实现期刊集群平台与期刊出版单位之间利益分成的透明化。
即时通信,能让编者和读者、作者及时沟通,对文章内容、质量等的反馈更加及时。
消费者评价,则能够方便读者们公开评价论文质量、编辑出版单位服务质量等,为科技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激励与约束。
自主经营让期刊编辑出版单位能够自主定价、自主宣传,使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利益与期刊集群平台的利益之间实现协调发展。
同时,淘宝模式能够使分工更加细化,让编辑、出版、印刷、宣传、经营等逐渐分离,通过各类“商户”身份实现服务资源的重组和优化。期刊淘宝模式的集群,还可以用市场的手段实现渠道、资源的共享,有效整合各类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相关的资源。
3.1 整合作者、审稿专家资源
因为目前科技期刊大部分处于分散状态,稿件的采编各色各样,有用电子邮件的,也有用各种编审平台的,专家审稿、作者投稿账户不一,带来诸多不便。当用户都集中到同一平台后,就只有一个入口,只用管理一个账户就能开展多种工作。该帐户可以借鉴使用目前正在推广的 O RCID(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28],也可以自建更加完善的、适应稿件采编和个人学术影响力分析需求的系统,但必须确保学者的唯一性,并能有利于平台开展准确的大数据分析,整合作者、专家资源。
3.2 整合编辑资源
平台采用实名认证,每个用户只能有一个账号。对于学术研究型编辑而言,其账号也是唯一的,既可以是编辑身份,也可以是学者身份。
同时,编辑们在该平台上能更为精细化地分工。善于互联网出版经营、内容编写、稿件组织和编辑加工、校对的编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期刊出版单位由于人员编制所限而无法开展的工作,或者部分工作开展成效不够理想时,可通过平台“购买”其他期刊出版单位编辑提供的服务,授予其相关权限,通过外包方式开展编辑校对、互联网内容维护、宣传推广等工作。
如此一来,编辑的资源也可以在该平台上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
3.3 整合印刷出版资源和服务
对于所有期刊出版单位都要用到的排版、印刷、邮寄等业务,在该平台上更是能够得到有效的重组和优化。按需印刷、就近印刷和邮寄也变得十分可行,更加节能、环保。
最重要的是,这些集中在同一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将为期刊出版单位和平台提供商带来非常大的益处。期刊出版单位最希望获得的用户数据,包括期刊的论文到底谁在购买阅读、反馈评价如何等,以及分析哪些文章是类似的或成系列的研究,在讨论专区组织有序的用户研讨论,都能变得可行。甚至可以做到将同类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对比、判断、分析,供研究人员利用。
如此一来,便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数字出版方式下,编辑们组稿、约稿和推荐阅读时无法获取用户行为数据的困难。
4 集群平台的设想
赵文义[15]对淘宝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利用淘宝模式进行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优势与可行性,但尚未提出具体的实施框架和构想。本文将尝试从苦于无法加入期刊集群的“小微”编辑出版单位的需求角度,对淘宝模式的科技期刊集群进行功能上的设计构想。具体实施时,需在充分调研需求和开展功能方案设计的基础上,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构建淘宝模式的期刊集群平台。
4.1 平台上销售的商品和服务
平台上销售的商品,除了单篇、单期的论文之外,还可以有年度合订本、专题汇编等;除了电子版本在线阅读、下载阅读外,还可提供按需印刷、邮寄等服务;除了论文内容之外,还可以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情报检索技术等提供研究热点捕捉、科研方向探索等增值服务,以及线上线下的学术研讨、培训、会展等促进学术交流的活动。
这些商品和服务由平台上的创业者,即期刊出版单位提供,价格可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市场运作需求确定,也可以参考平台通过后台大数据给出的参考价格。如此一来,可改变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期刊网所代表的集中统一销售模式,让“小微”期刊出版单位能够试水市场经营,从而勇敢地迈出转企的步伐,而非被政策推下海。
所有可以整合的资源和服务,包括审稿、英文润色、编辑校对、排版、印刷、发行,以及微信美工、网店设计、营销推广策划等也可作为平台销售的商品和服务。
除此之外,为促进学术论文成果所涉及的仿真、试验等的重现、验证和对比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软件工具、自研代码、测试设备、试验样本和实验条件等也可以作为相关商品或服务进行定价出售。这样还能够更好地共享同类研究的软、硬件资源,也是减少科研设施重复投资、提高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4.2 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服务
因为该平台需要聚集的用户主要为科技期刊编辑、投稿作者和审稿专家等与学术研究相关的群体,大家的需求与淘宝上的买家和卖家不能简单划上等号,且各不相同,除了公用的、基本的讨论社区和用户即时通讯功能之外,按照用户角色的分类,对平台提供服务功能框架设想如下。
4.2.1 对作者和专家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作者和专家之所以使用该平台,主要是为了检索论文,了解所关注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把握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作为开展研究的参考和比对。
因此,推荐作者和专家除了用户名之外,应提供ORCID方式进行注册,或者建立平台自身的更为完善的学者信息系统,勾选所关注和擅长的学科、领域,并描述具体的研究方向,关联、链接曾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著作及其评价等,便于系统应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感兴趣、有参考价值的文章,也可以便于系统向期刊编辑推荐更加符合要求的审稿专家。
作者和专家注册平台帐号后,便可选择订阅包括研究专题“周报”“月报”“年报”,新刊通知,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等平台自动抓取和生成的报告,以及购买带有更高技术含量的、量身定制的学科文献通报、科技情报分析报告。
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始“淘宝”之旅,将需要的论文和服务放进购物车。论文全部由期刊出版单位自主定价,按照相关度、价格区间、是否核心期刊、发表时间、被引频次、用户评分等进行检索、排序。论文详情里,既可以是由期刊出版单位节选的论文摘要、图表,也可包含审稿专家的评语、用户阅读的评价,还可有编辑、专家的推荐。相关的研究视频、仿真动画、试验摄像等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也都可纳入其中。最终目的是让作者和专家能够了解更多与论文相关的信息。甚至相关的论文,也可以像“掌柜推荐”的宝贝一样由期刊出版单位陈列给用户。“猜你想要找的宝贝”则由系统后台结合用户提供的学者信息和检索的关键词组合由系统平台经大数据分析后推荐给用户,让作者和专家们更轻松地找到想看的论文、适合投稿的期刊、需要参加的培训或者会议、能够用来复现仿真试验的软硬件等。阅读后还可进行评论和评分,为其他读者提供参考借鉴。为鼓励评论,平台可以给用户积分,用积分兑换期刊出版单位提供的商品、增值服务,或者优惠券、礼品等。
(1)以作者身份投稿时,享受平台提供的学术不端检测,以及带链接的相关文献推荐阅读列表,便于了解所撰写论文的大致水平。已经购买过的论文,将可通过列表直接打开,在线阅读,不再需要重复购买;未购买的论文,将可通过阅读详情展示来了解是否需要继续购买。
(2)以专家身份审稿时,按学科参与竞优(相关期刊编辑都可向其发送审稿邀请)或者勾选感兴趣的期刊(只有指定期刊能够向其发起审稿邀请)作为其审稿人,在审阅论文时能够看到作者稿件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结果,以及带链接的相关文献推荐阅读列表及作者的阅读和购买情况,但是不能获得作者的信息。审稿时除了勾选评价,给出审稿意见和结果之外,也可以通过检索,附上推荐给作者继续阅读的带超链接的文献列表,帮助作者更好地继续进行修改和完善研究。
在投稿、审稿页面中,也可以由系统大数据推荐论文、期刊、培训和会议等,平台提供商可在此获得新的价值增长。
4.2.2 对编辑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由于编辑的职责很多,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平台将为编辑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让编辑们能够借助平台工具各司其职,开展更加精细化的工作。目前有些稿件采编系统和期刊数据库平台已经提供了部分功能,但是鉴于期刊淘宝集群平台的完整性,仍做简单的介绍和补充。
(1)组稿、约稿工具
根据编辑提供的关键词组合,形成相关文献列表。通过文献作者,关联注册用户,提供作者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报告。编辑通过评价分析报告选择专家,利用平台交互工具与专家取得联系,开展组稿约稿工作。
(2)稿件送审工具
根据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匹配平台中已发表文献,发掘作者,提供推荐的审稿专家,通过系统平台选择指定审稿人、或审稿人竞优(速度、质量)、或公评审稿[29]等多种方式进行稿件的送审,并且也可以为审稿进行定价。从另一方面来说,专家也可以在该平台出售自己的审稿服务。
(3)编辑、校对工具
通过系统数据库匹配和提取,给出拟发表论文中的不规范用词,不规范参考文献格式等编辑规范性的提示以及更正建议。根据文内检索等方法,发现文献前后不一致、图表公式编号错漏等问题。
(4)跨平台发布工具
对定稿的文献进行自动校对,检查目录与内容的对应、页眉页脚和页码的正确性,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进行x m l加工,由编辑勾选需要发布的平台,生成适合的格式进行发布。
(5)期刊和专题组织发布工具
对定稿文献进行组版,形成整期;对过往文献进行专题整理,形成专题汇编。在平台上按照单篇、整期、专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定价,添加和制作相关的详情介绍、推荐等,然后上架发布。并能按照作者、专家的订购情况,向其推送通知。
(6)期刊阅读和论文购买情况统计分析
编辑最关心的是内容质量。除了审稿把关以外,阅读反馈也十分重要,但一直是期刊出版单位很难获取的信息。在淘宝模式的期刊集群平台上,编辑将能直接面对用户,看到用户的评价和评分,与用户进行即时通讯。用户也能和期刊出版单位负责营销和影响力推广的编辑取得直接联系,直接反馈阅读感受或者其他意见、建议。
平台还能自动制作阅读、购买量的报表,客户的群体特性,论文被引情况的更新状况,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的变化,甚至同领域、同类期刊的比较分析,让编辑做到知己知彼,大家各有侧重,精细划分市场,避免同质化。节省读者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术交流更好地开展。
4.2.3 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功能和服务
平台还可以吸纳排版、印刷服务商,以及打造“店面”、图文设计等的美工设计师,还有承接学术研讨、成果推广活动的会务公司。与学术出版相关的服务商都可以参与到平台上,公开售卖服务。甚至有余力的专家、编辑也可以出售自己的服务,参与到其他期刊出版单位的工作之中,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只有想办法给用户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用免费吸引平台的基础用户,才可能去构建商业模式。当这些学术产品和服务在平台中真正流动起来,就可以形成完整的价值链。
5 结语
借鉴淘宝模式构建期刊集群平台在本文尽管只是一个构想,但是,其能给“小微”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大众创业”的机会,能用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好地整合作者、专家“万众创新”的资源,是一条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推上新的大规模集群化高度更加有效的途径。其诞生将能有机整合目前广大的“小微”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容纳已成规模的期刊集群,形成一个出版数千份甚至更多期刊的学术大平台,一个更加灵活和自由的科研成果交流平台。
[1]刘冰,游苏宁.集群化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282_285.
[2]张雁,刘美红,杨蕾.中国激光杂志社基于网络平台的集群化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56_658.
[3]杨蕾,童菲,马沂,等.产业集群对专业化期刊集群的启示—— 对《中国激光》杂志社创新与坚守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30_735.
[4]陈新贵,杜晓宁,刘冬,等.材料类期刊集群网络出版平台——材料期刊网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77_580.
[5]尹仔锋,刘彤.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步伐——以气象类期刊为例的集约经营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38_641.
[6]杨春兰.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2015(3):38_41.
[7]张建军.科技期刊群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873_875.
[8]于伟,黄秀环,徐谋卿.试论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集团化趋势[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255_257.
[9]丁海珈.打造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群 —— 从出版者的视角分析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发展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8/9):897_900
[10]刘卓林.科技期刊转企改制可行路径探析[J].编辑学报,2010,22(2):159_161.
[1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2]周鸿祎.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思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11_113.
[13]邹国良,仲婕.我国C 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基于淘宝模式的分析[J].特区经济,2010(6):283_284.
[14]黄健松.淘宝网C 2C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评论,2013(9 中):1_3.
[15]赵文义.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淘宝模式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10):61_63.
[16]胡凌虹.国内数字自助出版的“淘宝模式”探析[J].科技传播,2015(6 下):42_43,62.
[17]张寒生,王伟赟.从电子期刊的发展趋势谈我国数字期刊群的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4):34_35.
[18]康玉庆.科普期刊的联合经营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增刊1):32_33.
[19]高建平.科技期刊产业集群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237_239
[20]刘伦刚.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创新集群的形成机理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36_339
[21]黄洪民,马爱芳,张晶.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38_241
[22]沈爱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的“辽宁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_4
[23]杨蕾.《科技期刊学科刊群建设模式与机制研究》专题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29.
[24]刘天星.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之路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2014,25(6):754_760.
[25]王久丽,蔡建伟,翟振.从单刊到集群——美国物理学会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调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867_872
[26]王铮.我国科技期刊刊群实现形态和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2(12):1254_1260.
[27]胡俊健,张春强,张益坚.科技期刊集群式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5(4):86_91.
[28]刘润达,王运红.开放研究人员及贡献者唯一标识(O R C I D)概述[J].情报科学,2013,31(11):86_90.
[29]张学新.用公评审稿促进中国科技期刊的快速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109_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