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五音理论应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探析

2016-02-14河北大学中医系保定07000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252医院中医科保定07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宫调五音音乐疗法

卢 烁 郝 斌( 河北大学中医系,保定 07000;2 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252医院中医科,保定 07000)

中医五音理论应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探析

卢烁1郝斌2*
(1河北大学中医系,保定071000;2 河北省保定市解放军252医院中医科,保定071000)

五音是我国古代所确立的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阶。中医的五音理论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音与人体脏腑、情志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一种指导理论。根据与五音对五脏、五行相克理论的结合下的五音理论对用音乐治疗一些疾病及日常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音理论;音乐疗法;养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大多数人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心烦易怒、睡眠质量差、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人们。西方的音乐治疗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其实中医中也有根据音乐治疗疾病及养生的理论——五音理论,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音与人体脏腑、情志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达到养生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指导理论。中医的五音理论在指导一些疾病的治疗及养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对此进行初步的探析。

1 中医五音理论的历史渊源

中国其实是音乐疗法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音”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五音理论中的五音是取其狭义之意,即我国古代所确立的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阶。《周礼·春官·大师》中明确指出了五声的名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1]。首次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的是《黄帝内经》,其中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把五音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等多方面相对应的联系在一起,充分表明在很早之前中医就认识到声调高低的不同对人体五脏、情绪有着相应的影响。

古代医学中不仅有对五音的认识及其与五脏、情志的相对应关系的发现,还有许多对于五音治疗疾病的文献记载:《左传·昭公元年》中就曾记载了医和对音乐疗法和疾病关系的论述;魏晋时期的嵇康也指出音乐可以“祛病纳正,宣和养气”;元代著作《西使记》中记录了一个异国的国家元首通过欣赏琵琶乐曲而治好了顽固的头痛[2];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中也提到:“七情之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充分说明在当时就认识到音乐可以治疗情志疾病,对音乐疗法的合理应用可以达到胜于服药的效果。

2 五音理论的理论基础

传统中国医学提倡整体论,即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人的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某种客观的对应的联系。五音理论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发展而来的。五行学说中将五脏与五音相互对应,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明确指出了五脏和五音特有的联系,各脏如有病变则其声音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并且各个音阶又会侧重于与之相对应的脏腑[3],五音通五脏即:角通肝,徵通心,宫通脾,商通肺,羽通肾。五音理论根据五音入五脏的原理和五行原理中的情志相胜理论并结合辨证理论,以期达到“中和”的状态[4]。

3 五音理论的具体运用

3.1依据五音对五脏理论的具体应用 郝万山教授[5]认为角、徵、宫、商、羽这五音分别顺应了木之气的展放、火之气的上升、土之气的平稳、金之气的内收、水之气的下降,从而对人体的气机产生影响,进而分别对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产生影响。通过对人体的气机和脏腑功能的影响,从而可以达到条畅气机、调节脏腑功能,调节情志的变化、优化心理状态。根据五音内应五脏的理论,则可推断属于本脏之音可以对本脏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故可用于调治本脏[6]。在《管子》中提到:“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羽,如鸣马在野。”把五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形象的描绘出来,体现了其各自的特色。以角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3-Mi)为主的角调式音乐,清脆如木,具有舒畅调达的特点,可以调节肝胆的疏泄,促进人体气机的抒发条畅;以徵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5-So)为主的徵调式音乐,热烈如火,具有热情、欢快、兴奋的特点,可以调节心气与情志,促进心气的上升;以宫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1-Do)为主的宫调式音乐,浑和厚重如土,具有敦厚、庄重的特点,可以调节脾胃的升降,平稳全身的气机;以商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2-Re)为主的商调式音乐,清肃悲壮如金,具有高亢、悲切的特点,可以调节肺脏宣发肃降的功能,促进肺气的宣降;以羽音(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6-La)为主的羽调式音乐,苍凉淡荡如水,具有哀怨的特点,可以助养肾气,促进肾气的下降[7-8]。现代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五音对五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王影[9]采用“宫调”和“徵调”音乐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黄文珍[10]认为早产儿脾常不足,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宫调”音乐可以促使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

2 依据五行相克原理的五音理论的具体应用

根据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相克的原理,通过选择相应的调式音乐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肝属木,肝之志为怒,若过怒伤肝,肝气不舒或肝阳上亢,则可用悲切之调的商调音乐来治疗因肝气上亢所引起的神情亢奋之病症,并对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心属火,心之志为喜,若暴喜伤心,心气涣散,则可用恐惧哀怨之调的羽调音乐来治疗因心气涣散所引起的神不守舍之病症,并对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脾属土,脾之志为思,若思虑太过伤脾,脾气郁结,则可舒畅鲜明的角调音乐来治疗因脾气郁结所引起的情绪抑郁之病症,并对消化系统和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肺属金,肺之志为忧,若忧悲过度伤肺,肺气宣发失调,则可用欢快热烈之调的徵调音乐来治疗肺气不宣所引起的精神萎靡之病症,并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肾属水,肾之志为恐,若过恐伤肾,肾气不敛、不降,则可用敦厚庄重之调的宫调音乐来治疗因肾气不敛所引起的情绪惊恐不宁之病症,并对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2]。近年随着人们对音乐疗法的重视,许多学者在实验中也证实了音乐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王楠楠[11]通过运用增加“宫调”音乐结合降压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与单纯应用降压药治疗的患者相比较,发现增加音乐治疗的患者舒张压的恢复更快,同时对患者心理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周象贤[13]在实验中应用“宫调”音乐,有效地缓解了惊恐的应激情绪,使得在实验中的被试者情绪趋于安宁。

3 五音理论用于养生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音乐可以感染并调节人的情绪,进而可以达到影响身体的效果[14]。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的重要性,五音理论可以用于日常养生,不仅可以减少吃药带来的副作用还可以修身养性。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身体亚健康,许多都是身体调节出现了问题而并不是器质性的问题。可以在五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肝:肝喜豁达,平时若长期被烦恼所困扰,则肝气受阻滞,气机不顺,则会出现抑郁,乳房胀痛,易发脾气,眼干涩等不适症状。平时可以多听听角调(3-mi)为主的音乐,例如:《草木青青》 《蓝色多瑙河》 《胡笳十八拍》等,以助肝气舒散。

心:心主要掌控全身血脉,调节着情绪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在种种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症状:心慌,失眠,心烦等症状经常困扰着许多人。平时可以听听徵调(5-so)为主的音乐,例如:《喜相逢》 《紫竹调》 《百鸟朝凤》等,以助养心气。

脾:脾主运化,是身体能量的来源之处,又是影响气体升降的主要脏器,现代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时或过度节食都会对脾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人会出现腹胀,纳差,胃脘不适,疲劳,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平时可以听听宫调(1-do)为主的音乐,例如:《春江花月夜》 《月儿高》 《塞上曲》等,以助养脾气。

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咽部不适,鼻塞,咳嗽等症状。平时可以听听商调(2-re)为主的音乐,例如:《第三交响曲》 《阳春白雪》 《黄河大合唱》等,以助肺气的宣发。

肾:肾为贮藏能量的脏器,在中医中被称为先天之本,对人体身体的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生活中人们长期透支身体,往往会导致肾之能量处于匮乏的状态,从而出现腰酸,性欲减低,面色晦暗等不适症状。平时可以听听羽调(6-la) 为主的音乐,例如:《梅花三弄》 《昭君怨》 《二泉映月》等,以助养肾气。

中医五音理论是根据中医传统的五行理论产生的,并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其对于治疗疾病和养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国对五音理论应用于治疗疾病和养生方面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将五音理论融入到治疗和生活中,使得这一独特的理论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C].2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刘世音.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及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61-162.

[3]胡素敏.中医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 (10):3080-3082.

[4]颜妙璇,付于.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5,9 (31):185-187.

[5]郝万山.五音治疗原理[C].北京: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五届学术会刊论文集,1999:4.

[6]邵丹,张丹.中医五音理论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概述[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6(34):62-66.

[7]王卓,朱萍.五音入五脏-中医五音疗法探析[J].中医药文化,2015(5):57-61.

[8]张杰,徐芳,杜渐,等.中医五音疗法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27):702-704.

[9]王影.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辨证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

[10]黄文珍.宫音治疗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1]王楠楠.中医五行音乐疗法结合降压药物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2]梁辉,李艳青,李明.中医五音认识浅议[J].江苏中医药,2010,42(1):5-8.

[13]周象贤.正宫调正羽调音乐对应激减缓作用的经穴电流值变化观察研究[DBOR].中国知网:2001.http://qpub.cnki.net.

[14]周世斌.中国传统音乐的养生功能[J].人民音乐,2011,10(5):31-33.

The Application of TCM Five Tone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Health Maintenance

LU Shuo1,HAO Bin2
(1.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bei University,Hebei Province,Baoding 071000,China;2.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252nd Hospital of PLA,Hebei Province,Baoding 071000,China)

The five tone is to establish China's ancient palace which include five different scales and feathers:jue,zhi,gong,shang and yu.Chinese five tone theory is according to TCM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the tone and the human body organs,emotional organically,and can be used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 and health of a theoretical guidance.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and five tone,grams of the five elements theory,five tone theory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reat some diseases and daily regimen.

five tone theory;music therapy;health maintenance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6.023

1672-2779(2016)-16-0059-03

��张文娟 本文校对:刘小静

2016-04-11)

32219525@qq.com

猜你喜欢

宫调五音音乐疗法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论宫调系统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再议诸宫调之“韵”与“宫调”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宋词元曲宫调浅谈(节选)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